东南网7月16日讯(通讯员 张锦川 陈林森)高层次卫技人才引进难,基层卫技人才招不进、留不住,乡村医生人才匮乏、青黄不接……如何破解编制瓶颈,引进人才推动卫生医疗水平提升?近年来,安溪县以医疗改革为抓手,以“备案制”破解编制难题,从根本上解决县级公立医院“无编可用”的问题。两年多来,总量备案管理激活“一池春水”,实现了公立医院、医技人才、人民群众三方受益。 打破编制限制 扩充人才“容量” “这几年安溪城市化进程加快,大量人口向城关集聚,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卫生健康事业,不断升级群众就医环境,公立医院开放床位数随之增加,医技人员需求也相应紧迫。”安溪县委编办主任郑紫文叹息,传统的事业编制管理提供的“场地太小”,公立医院一身“拳脚”难以施展。 总量备案管理打破编制限制,迎来曙光。按照《意见》,安溪针对县医院、中医院、妇幼保健院、第三医院等四所县级公立医院实施人员控制总量备案管理。在备案制的具体实施过程中,为确保原有人才队伍的稳定,备案制实施前的事业人员保持身份不变,根据这些“老人”自然减员情况,空余编制分期分批收回,最后完全“去编化”。新招聘人员不再使用事业编制,但在薪酬待遇等方面与在编事业人员“同工同酬”。 一子落,满盘活。医院自此在用人方面有了更大的自主权,招聘人员不再受事业编制限制,而是在控制总量内自主公开招聘。“以前每年只能参加一次全省事业单位统考招聘,现在一年里可根据我们医院的实际需求,分多批自主招聘。”安溪县医院院长陈鑫坛感触极深。原本该医院仅有692个核定编制,实行总量备案管理后,人员控制数增加了498名。为此,安溪县医院调整了招聘节奏,提前错开毕业季,每年11月便到医学院校开展招聘宣讲,次年1月完成招考,比传统的事业单位统考招聘足足提前了至少10个月,在“抢人大战”中赢得先机。 “备案制的主旨就是让医院自己把控员工数,实现‘量体裁衣’,给予医院足够的自主决定权。”郑紫文介绍道,总量备案管理实行动态调整,两年备案一次,“能开多大的店,就配多少员工”,只要符合发展需要,编制部门、人社部门和卫生主管部门就全力支持。截至目前,全县4家公立医院实施备案管理后,共招聘、引进了257名专业技术人员。 精准引进人才 填补技术空白 为配合备案制管理实施,安溪县财政每年专门下拔了一笔专项资金,用于奖补“柔性引进的一、二、三层次人才”“全职引进的紧缺急需人才”“全职引进的博士、硕士等高学历人才”。此举也带来了县级公立医院人才招聘的“两个首次突破,一个大幅增加”——首次突破全职引进高层次医学人才难题、首次突破博士毕业高学历人才引进难题、硕士医学毕业生招聘大幅增加。 安溪县医院脊柱外科主任医师吴李勇就是该院精准引进的高层次医学人才之一。精通各种骨病诊治,尤其擅长脊柱外科相关疾病,在颈肩不适和腰腿疼痛治疗方面具有较高造诣的吴李勇此前就职于宁德市闽东医院,去年1月底入职安溪县医院,并携家带口落户安溪,成为新安溪人。 从市级公立医院到县级公立医院,吴李勇并未感到屈尊,反而在安溪这片惜才爱才的热土打开了新天地。来到安溪后,他大力开展脊柱一系列高难度手术,有力促进了医院骨科二级学科发展,填补了安溪县脊柱外科多项技术空白,使安溪的骨科技术水平上升一个新台阶,脊柱外科水平也达到了省市级水平。“去年2月份至年底,共做了将近500台手术,大部分为高难度四级手术,占县医院四级手术总量的一半。”陈鑫坛赞不绝口。他说,吴李勇“加盟”安溪,给茶乡百姓带来了真正的实惠,脊柱疾病患者不再大量往县外医院奔波,相比在省、市三甲医院治疗,在安溪县医院进行三级手术每例花费仅2万元左右,平均每例节省1万元,四级手术每例花费仅4万元左右,平均每例节省2万元,“一年下来可为群众及医保资金节约1000多万元。” 改革好不好,群众说了算。仅安溪县级医院的两个龙头——县医院和县中医院,在省卫健委公布的2020年度全省公立医院群众满意度调查中就分别排在第59名和第36名,分别比2018年度上升了21名和39名。 安溪县委组织部分管负责同志姚其谅表示,将完善备案制人员管理,谋划人才队伍建设,建立健全人才“传、帮、带”的培养机制,为茶乡各项事业发展提供持续不断的动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