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 视频| 福建| 时评| 台海| 娱乐| 体育| 国内| 国际| 专题| 网事| 福州| 厦门| 莆田| 泉州| 漳州| 龙岩| 宁德| 南平| 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东南网泉州频道 > 本网原创 > 正文

泉州洛江:多措并举 推进非遗保护传承

2022-12-08 22:15:00  来源:东南网  责任编辑:薛逸群   我来说两句
分享到:

多措并举 加强非遗项目保护 

能够挖掘出非遗项目固然可喜,更为重要的是挖掘之后的工作。如何保护好非遗项目也是洛江区重点思考的问题之一。作为洛江区民间文学的“仙公山传说”,既赞扬真、善、美,又鞭鞑假、丑、恶,承载着闽南文化陶冶情趣和教化的作用,是泉州市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对于这样的文化载体,洛江区采取多种措施予以保护。首先是利用文字、影像等进行收集;其次是建立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形成有效的保护体系;第三是认定和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第四是建设生态保护区;第五是宣传展示,让更多的人认识非物质文化遗产。

通过以上举措,洛江区在非遗项目保护方面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据“泉州祭十班习俗”市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郭海清介绍,每年农历八月二十八,远远近近的“十班”民众,每家每户都会备办最丰盛的菜肴,端到“十班公妈”墓庙前,祭祀者执香肃立,虔诚而恭敬地祭拜面前的“十班公妈”神灵。久而久之,自然而然地形成了一种民间习俗。

注重传承 非遗文化进校园

挖掘非遗、保护非遗不是最终的目的,将中华民族五千年的优秀文化传承下去才是最重要的。对此,洛江区不断推陈出新,并通过非遗文化进校园等多种方式开展非遗项目传承工作。在有着“中国音乐历史的活化石”之称的泉州南音中,所用洞箫比较独特,选材十分严谨,要十目九节,一节两孔,三目上凤眼,五目上开孔,55到58公分。泉州南音乐器制作技艺(洛江)代表性传承人杜志阳敢于创新,他制作的箫比传统南箫多了2个发音孔,吹奏的音调更多,吹奏音域比传统箫低5度,有利于延伸传统南箫的低音区。此外,箫管有弯度,更方便人们演奏。箫的尾部也做了弯管处理,除了突出特色外,还可以让声音产生共鸣。

泉州妆糕人制作技艺是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来源于中原一带的“面人”,也称面塑,为我国民间传统手工艺品,历史十分悠久。洛江区结合这项非遗的特点,选择走进校园,他们邀请泉州妆糕人制作技艺代表性传承人,面向学生开设泉州妆糕人制作技艺课程,并设立妆糕人传习所,让学生在课业之余更好地了解、学习家乡文化,丰富课余生活。

非遗项目的挖掘、保护、传承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对此,洛江区有着清晰的规划。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健全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增强中华文明传播力影响力,推动中华文化更好走向世界。洛江区将以党的二十大精神为指引,用更加突出的非遗项目成果,为国家的文化建设作出更大的贡献。

1  2  


分享到:
相关新闻
相关评论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