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进来”+“走出去” 整合产业资源 迈向高质量发展 围绕“深学争优、敢为争先、实干争效”行动和晋江市“1+6”专项行动部署,大会现场还成功实现一批项目签约,通过“引进来”和“走出去”整合产业资源,助推晋江陶瓷产业迈向高质量发展。 引进来,与咸阳陶瓷研究设计院战略合作,打造建材陶瓷产业公共服务平台,发力功能技术攻坚,推动建筑陶瓷转型为“功能陶瓷”,提升透水、防滑、保温等功能,尝试跨界能源、机械、汽车、电子、化工等工业陶瓷领域,引领产业创新升级;与德化县浔中镇、南平市建阳区水吉镇战略合作,力促陶瓷名镇协同发展,借此实现区域资源优势互补,构建区域协调发展新格局。 走出去,与菲律宾环球建材城合作,打造菲律宾晋江建材陶瓷销售中心专区,就菲律宾晋江建材家居展销中心内设立磁灶建材陶瓷展销专区开展合作,助力晋江陶瓷走出国门、打开海外市场;与安溪县家居工艺商会战略合作,力促产业协同发展,通过加强晋江市与安溪县的友好往来、经济交流,进一步推动晋江市建材产业与安溪县家居工艺产业交流协作与经贸往来,实现区域优势互补和共同发展。 面向全市建筑陶瓷企业、福建省九地市28个专业建材市场、在外经销大军及外贸企业等对象,大会还通过有效资源整合,新增签约产能整合、委托贴牌、经销采购等项目28个。其中,产能整合签约项目3个,共整合古建筑、外墙、陶瓷产品等生产线14条;委托贴牌签约项目14个,金额3.5亿元;经销商采购签约项目11个,金额3.6亿元。 “产业资源整合只是磁灶助推陶瓷产业高质量发展的第一步。”磁灶镇镇长李友加说,立足产业现状,磁灶镇下一步将通过“升级一批、转移一批、淘汰一批”产业升级战略,引导龙头企业推进兼并重组、开展国际化品牌并购,做大做强,进一步提高产业集中度;鼓励成长型优势企业加快推进技术改造、创新研发,加快承接先进地区的产业转移,引导劣势企业、落后产能通过关闭、减产、转型等方式有序退出市场。同时,有效整合城镇功能,在空间资源上下工夫,助推产业集聚发展。 大会期间,主办方还邀请国内陶瓷行业优秀人才分享品牌运营、跨境营销、供应链等方面经验;邀请多所高校建筑学院的师生来参观,借此加强行业内对标交流,提高专业素养,促进共同成长。 “磁灶陶瓷”地理标志证明商标不仅代表磁灶,更是晋江的商标名片。它是有“魂”的区域品牌,在于1500多年的制陶历史,更在于陶瓷背后的文化底蕴。 借力磁灶窑址的世遗品牌效应,磁灶持续深挖千年制陶历史底蕴,从建陶产业延伸文旅产业,以“世遗+文创”的切口为“磁灶陶瓷”赋能,形成多种业态相互渗透、互为支撑的产业集群,让磁灶陶瓷产品更有韵味。同时,借助“磁灶窑”世界文化遗产“舞台”,结合金交椅山窑址遗址公园规划,建设陶瓷文化创意产业园区、龙窑柴烧传承体验基地、大师工作室等陶瓷文化创意项目,开发文创产品,磁灶正实现陶瓷制造产业和文创、旅游产业的融合发展。 晋江作为全国四大建陶生产基地之一,近年来,在“晋江经验”的引领下,建陶产业实现逆势增长,彰显强大韧性,规模、质量、效益不断提升,去年产值超600亿元,正朝着千亿级产业稳步迈进。 今年以来,晋江市积极推动“磁灶陶瓷”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市场化运营进度,制定《晋江市关于促进“磁灶陶瓷”地理商标推广的若干政策措施》,旨在支持企业规范使用商标和开展品牌宣传,通过地区品牌的保护、推广和运营帮助本地产品提高市场竞争力。与此同时,磁灶镇政府联合磁灶商会编制《T/CZCC 001-2022地铺石瓷砖》团体标准,按照《“磁灶陶瓷”地理标志证明商标使用管理规则》制定《“磁灶陶瓷”地理标志证明商标使用管理实施细则(试行)》,严把陶瓷产品质量关,切实将“磁灶陶瓷”品牌优势转化为产品优势、市场优势和价格优势,全面提升建陶产品的市场知名度、核心竞争力,着力助推产业大发展、快发展、上水平。 大会现场,9家晋江陶企成为首批授权使用“磁灶陶瓷”地理标志证明商标的企业。(晋江经济报记者 赖自煌 陈巧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