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 视频| 福建| 时评| 台海| 娱乐| 体育| 国内| 国际| 专题| 网事| 福州| 厦门| 莆田| 泉州| 漳州| 龙岩| 宁德| 南平| 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东南网泉州频道 > 热词 > 正文

新时代泉州红色故事征文大赛来稿选登(十) | “脚踏车”上的守护

2023-05-04 11:33:43  来源:泉州史志  责任编辑:陈小妮   我来说两句
分享到:

编者按

由泉州市委市直机关工作委员会、市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联合举办的“讴歌新时代 建功新征程”新时代泉州红色故事征文大赛开展以来,受到广泛关注,广大作者纷纷聚焦党的十八大以来泉州大地上涌现出的先进集体和英模人物,围绕主题、踊跃投稿,用笔书写泉州儿女们赓续红色血脉、勇担时代使命的生动实践,用心描摹泉州人民奋发奋进、向善向上的昂扬风貌。

我们将陆续选登征集到的部分作品(不代表作品已入围),带领广大读者一起在文字中聆听新时代实干奋斗“担当者”、精神文明“践行者”、生命安全“护航者”、泉州精神“传承者”的先进事迹,感受“讴歌新时代 建功新征程”的使命担当,进一步提振全市人民干事创业精气神,为“强产业、兴城市”双轮驱动凝聚强大奋进力量。

本期推出新时代实干奋斗“担当者”——陈欠水的故事《“脚踏车”上的守护》

“脚踏车”上的守护

惠安县作家协会 陈志传

初识陈欠水,大致是1993年的夏天,那时我刚毕业不久,在乡镇工作。那日天气炎热,一早天空就亮出炎阳,让人烦躁不安。上班时,庄副镇长叫住我,说民政局的老陈要去瑞东村下乡,你陪他吧。

我刚买辆“嘉陵70”的摩托,当时煞是风光,不免些许骄狂。我瞟了一眼老陈,衣着朴素,有点秃头,推着辆老厦门产的武夷牌“脚踏车”,车的漆膜已全然剥落,只剩黑黝黝的钢架。我说:“你车子先寄在镇里,我载你。”

没想到,老陈一口回绝了我,说不用不用,我一向骑车,习惯了,也方便。

当时觉得这老头挺奇怪的,有便车不坐非自己骑。在瑞东村委会等了大半个小时,才等到“吭哧吭哧”满头大汗赶到的他。

年少轻狂的我很不以为然,这种效率,也太老土了吧?甚至不免疑问:这不是作秀吗?

面对种种猜测,老陈从不解释!他只默默地使劲地蹬着他的“脚踏车”。

时间,总会印证在人的身上,形成时代的印象与特征。陈欠水让我们看到了一个逝去时代的印记,传统的美德,朴素的情感与坚定的信仰。随着年龄与阅历的增长,现在我更愿意从深层次去理解老陈——他的“脚踏车”,早已深入他的血脉他的骨肉,与他融为一体,已经升华为一种精神,一种“守护”。

“守护”,多么美好的词汇。每个人的心目中,都有着对自己来说很重要的东西,而守护,便是一种执着与坚持。

踏“脚踏车”的老陈很忙!一直都很忙!

“一天不下乡为群众办点事,心里就空荡荡的。”自1988年从部队转业到2005年退休,老陈始终与扶贫助残工作紧紧相连。17年间,他放弃了1250多个节假日,和他的“脚踏车”一起,轮辙印遍惠安的每一个行政村,全县登记在册的1.8万多名残疾人中,他登门走访过的就有1.6万多人。

“只要人还在,我就要干下去。”退休后的陈欠水更忙,越跑越卖力了,他甚至坚持给自己“考勤”,每天去哪里下乡,走访谁,来回路程多少公里,都一一记在笔记本里。翻开他的《民情日记》,一串串数字背后是一年年的坚持:2006年下乡352天,2007年下乡341天,2008年下乡343天……天啊!他几乎没有休息日啊?数据表明,30多年来,他的下乡骑行总行程达到30多万公里。

记得那年,福建省刚启动“光明工程”,为老年人全免费实施白内障手术。老陈得知这消息后,就忙着向市残联争取名额,忙着自学初步鉴别知识,忙着走村串户寻访患者,忙着公布自己的小灵通号码,让患者直接与他联系,随叫随到。那些年,他先后鉴别2.1万多名白内障患者,使2900多人重见光明,获得了“光明使者”的美誉……

哪怕是春节期间他也忙。每年春节放假期间,他都会自备年货和慰问金,骑车深入偏远乡村向特困户、残疾人拜年。唯有2021年春节,他因左脚受伤骨折,无法再到帮扶对象家里拜年,便托女婿给几位特殊对象带去了年货。“春节拜年,不拜富贵拜群众”,老陈的服务做到了贫困户的心坎中。

老陈的行动和事迹,感召着四邻八乡的群众和几十所中学的学生们。2012年4月,“陈欠水扶贫助弱青年志愿服务队”正式成立并开启首个服务日,从那以后,老陈更忙了。每月的第一个周日,他就带着各个中学的青年志愿者们一起,骑着“脚踏车”深入贫困户家庭,开展卫生清洁等服务。11年来,来自39所中学的1500多名志愿者共为252位孤老残疾人送去了关怀和温暖。

“生活好了,艰苦奋斗的精神不能丢”。多年来,老陈在家庭经济并不宽裕的情况下,累计捐资22万多元,为残疾人和群众办了许多好事,却始终坚持“三不准”铁律:不准吃饭不交伙食费,不准接受吃请,不准接受礼物。

“忙人”陈欠水其实有点“抠”。他总四处打听,哪里有办公室要更新设备,哪里有物资要处理……有一年,陈欠水得知即将拆迁的惠泉宾馆有一批家居用品要处理,他立即申请将这批物资捐赠给残疾人和特困户。因为舍不得雇人搬运,年逾花甲的陈欠水与民工一起,一趟又一趟地把东西从楼上搬下来,累得大汗淋漓,腰酸背痛,手掌磨出了血泡,又骑着“脚踏车”把东西送到困难群众家中。短短半个月,陈欠水为257名残疾人困难户和五保户送去151张床、229床棉被、33条毛毯。

“要自力更生,不能等、靠、要”。“抠门”的老陈认为,单纯的扶贫资助对困难群众来说也只是杯水车薪,解决不了根本问题。经过十多年的实践,老陈探索出“小额扶贫”这条新路,想尽办法筹集资金来扩大“造血”工程,帮助几百个家庭走上了脱贫致富的道路。

这两年,老陈更忙了,自从他获评“全国优秀共产党员”后,深感荣誉是种更大的鞭策。“不用扬鞭自奋蹄”,他蹬车的节奏似乎越来越快了。“抗疫”期间,老陈总是第一时间主动请缨走进社区抗疫一线,卡口值守、核酸检测秩序维护、封控区后勤服务等,需要跟群众打成一片的沟通协调,他都挺身而出;每一年,老陈总是坚持从退休金拿出一部分钱,买来小羊、小牛、猪崽等送给残疾人、困难户饲养;“创城”时,老陈也自告奋勇加入志愿者队伍中,从拾捡垃圾、维护停车秩序到交通劝导志愿服务,只要没在下乡的路上,他都会加入到社区志愿服务行列,成为社区创建文明城市的宣传员、督导员;去年5月,“陈欠水老党员工作室”挂牌成立后,老陈更是忙前忙后地牵头带动周边志愿服务力量,在扶贫助残助弱、政策宣传、志愿服务等方面,贡献着自己的光和热……

类似的例子举不胜举。老陈用他的“忙”,一点一点地编织着时间的经纬,编出了党员“为人民服务”的初心使命,编出了“永远跟党走”的政治情怀,带动更多党员群众参与到扶贫助残的事业中。

倘若要给老陈画一幅速写,那么我想,一定是桢雨中骑行的剪影——宽大的雨衣,把他包裹得像小麻雀似的,低头使劲蹬着那破旧的“脚踏车”,一下一下地,缓慢而又坚定,时不时抬手擦去脸上的雨水……

如今,在泉州市党内政治生活体验馆里,静静躺着他的“三件宝”:一辆锈迹斑斑的老式“脚踏车”,一只掉了漆的军用水壶,一个发黄的旧皮包。

它们仿佛是累了,退下来就躺着休息。但他的主人——79岁的陈欠水,却仍然奔波在路上。

这三个老物件,早已熟悉老陈的体温、心跳和呼吸,陪着他起早贪黑披星戴月,陪着他风里来雨里去,陪着他把轮辙与足迹,叠印在了惠安大地上的每个村庄,把丝丝爱意,一点一滴地播撒在惠安的每个贫困户家里。

停不下蹬车的老陈永远在路上。他说,人生原本就像一场旅行,不必在乎目的地,在乎的是沿途的风景和心情。

是的,老陈很辛苦,但他很快乐!


分享到:
相关新闻
相关评论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