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民营经济所向,服务民营企业所需,以最大诚意营造最优营商环境。近年来,泉州将持续优化提升营商环境作为“一号改革工程”,围绕市场机制改革、完善要素保障、优化公共服务等层面,推出了不少具有首创性、创新性的举措,全力打造“泉心泉意”营商环境品牌。去年3月,因在构建亲清政商关系,营造安商重商良好环境,推动民营经济健康发展方面成效明显,我市在全国营商环境现场会上作“亲清政商”典型发言。日前,省发改委发布2023年省营商环境监测结果,泉州市位列全省第二,有6个指标居全省第一。 敢为人先 打造政务服务典型案例 去年5月,由南安市政务服务中心在全省率先推出的“数字政务门牌”,通过与公安等部门协同连动,将政务二维码与户籍二维码合成一牌一码,让群众在家门口扫码即可直通泉州数字政务大厅办理相关业务,让政务服务真正触达群众“家门口”,共同打造公安服务、政务服务深度融合的“泉州模式”。 如今,“数字政务门牌”已成为2024年泉州市为民办实事项目,我市正全面推广政务二维码与户籍二维码合二为一的新门牌,打造数字政务服务2.0升级版。据悉,我市将由市本级统一协调、统筹推进,各县(市、区)成立工作专班,全面细化改进线上线下服务,通过事项名称“口语化”、网办攻略“图文化”、材料清单“个性化”,优化群众办事体验。目前全市已上线96项政务服务事项,网办指引49条,线上办理可覆盖90%以上的办件事项。数字政务服务已实现南安乡镇全覆盖,今年在泉州全市覆盖面将达到20万户。 这种将政务服务与公安网格有机合成的做法,在福建尚属首创,也得到国家层面的认可。去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依托全国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建立政务服务效能提升常态化工作机制的意见》,就将南安市数字政务门牌作为案例之一在全国推广,并入选全国政务服务效能提升“双十百千”工程典型经验案例汇编。 近年来,我市首创的各类营商环境服务举措不在少数。全国首创汇率避险“公共保证金池”模式,相关经验获得国家外汇管理局总局表扬推广;全国首创集中处置金融纠纷调处新模式,投入运行以来,受理金融纠纷23.29万件,调处成功4.92余万件,调处金额33.48亿元,调处率21.1%,高于传统模式4倍,并获评“中国改革2023年度地方全面深化改革典型案例”;首创政银企担一站式融资服务机制,累计收集并向银行业机构推送有效融资企业5873家,成功授信3882家,放款金额476亿元;在全省率先设立2亿元知识产权运营基金,用于扶持高价值专利、专利强企创新项目……敢为天下先,更善为天下先,泉州锚定经济发展、产业升级、民生所需等领域,以开创性的思维、创新性的举措、便利化的服务,将优化营商环境的承诺落地实处、取得实效。 聚企所需 探索惠企服务“最优解” 企业兴则经济兴,市场活则经济活。如何让“政策雨露”精准到企?是我市近年来着力攻克的课题。去年,我市上线“政策找企”平台,有效整合了市、县两级的政策包,并按照层级、类型、兑现路径等标签进行梳理汇总,建立了匹配度高、触达率高、覆盖面广的数字化政策库。同时,根据企业的生产经营各项指标绘制了真实、有效、精准的企业画像,让“企业找政策”变为“政策找企业”,实现政策的精准匹配、精准推送、快速兑现。截至目前,平台总体访问量超160万人次,企业注册数达21.6万家,平台上架惠企政策3410条,奖补兑现金额超53亿元。其中,2023年免申即享政策已惠及6039家企业,下达奖励资金超10亿元。 为营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我市还从司法、市场监管等层面着手,以更有温度、更有服务的举措,培育企业健康发展的良好土壤。如市场监管部门与市司法局联合印发《泉州市市场监管领域不予处罚和减轻从轻处罚适用规则》,秉承“包容审慎”的监管理念,遵循“轻违不罚、容错减罚、快速修信、指导规范”的原则,大力推进行政指导等柔性执法措施,帮助各类经营主体“治未病”“改小错”。我市在全省率先试行市场监管领域许可(备案)简单变更事项“免申即办”改革,涉及食品、药品等16项市场监管业务,为经营主体营造“能办事、快办事、办成事”的便利化营商环境。此举措被评为2022年度泉州市优化营商环境“最具获得感”十大举措之一,并获得福建省营商办在全省推广。 此外,我市还推行市场监管领域“证照合办”“多证合办”、食品连锁经营企业食品经营许可评审承诺制、散装食品销售告知承诺制等创新举措,为市场经营主体优化了从“入市”到“出市”各项环节,有效激活市场发展活力。层层政策利好下,民营经济的发展信心与活力进一步提振。截至2023年底,泉州全市经营主体超150万户,连续十年位居全省地级市首位。(泉州晚报融媒体记者 黄伟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