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健康中国”国家战略背景下,健康产业已经成为新常态下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中医药与旅游的“跨界”融合,为两大产业注入了新的活力与潜力,正成为一种新兴的模式被人们广泛关注。根据目前泉州的具体情况,在即将召开的市两会上,农工党泉州市委员会拟提交相关建议。 明确定位 出台支持政策 建议提出,吸收其他省市有关地区的优秀做法,明确“中医药+旅游”的发展定位;建立“政府主导、部门协作、社会参与、市场运作”的工作体系,加强顶层设计,强化部门协作机制;出台扶持政策,加强行业规范,吸纳优质企业参与建设;引导社会资源向中医药健康产业集中,推进“中医药+旅游”规模化、集约化发展。 挖掘特色 推进产业融合 建议提出,依托中医药文化元素突出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中医馆、中药材种植基地、药用植物园以及景区景点等,建设一批辐射带动作用明显、中医药特色优势显著的旅游项目。积极做好中医药保健品、旅游伴手礼、中医保健器械等旅游商品开发,探索打造特色鲜明、优势明显、综合实力强的“中医药+旅游”目的地。 整合资源 融入文旅体验 建议提出,推广鲤城区组建古城中医药“探寻队”和制作中医药文化宣传视频、童谣等做法,收集蕴含古城中医药文化资源线索,编制分布图,绘制脉络图,规划古城中医药文化研学旅游路线。结合乡村振兴战略,依托以中药材种植体验、观光旅游和农家乐为主的“中医药+乡村休闲旅游”;推进中医药养生汤、驱蚊包等系列衍生品进酒店、旅游景区等。此外,还可以探索“中医药+旅游基地”的开发建设,发挥示范引领作用,打造中医药文化品牌。 培养人才 增强发展后劲 建议提出,联合高校和相关企业,建立“中医药+旅游”人才培育机制和人才激励机制,鼓励从业人员到中医医院、科研院校和医药企业等进修,培养一批熟练掌握中医药文化、健康保健、休闲运动、旅游服务等专业知识的复合型人才,提高中医药文化旅游服务行业的整体质量和水平。 加强、鼓励中医专家和国药大师的师承教育和传播,适时培养多层次中医药骨干人才,不断传承和挖掘中医药文化内涵,使中医药旅游散发永久活力。(融媒体记者 林福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