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着惠女服饰的参会代表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线。中共泉州市委宣传部 供图 2025年,泉州这样做 2025年是“十四五”规划收官之年。根据报告,泉州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是:全市生产总值增长5.5%左右,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增长4%,工业增加值增长5.7%,第三产业增加值增长5.5%;一般公共预算总收入增长3%,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3%;固定资产投资增长5.5%;实际使用外资增长 2%,出口总额持平;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5.2%,居民消费价格涨幅2%左右;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与经济增长同步;完成节能减排降碳任务。重点做好七大方面工作: 科创引领发展 推动科技中小企业“小升高、高升规”,净增高新技术企业200家,持续引建高能级科创平台;实施“揭榜挂帅”科技重大专项15个,力争全社会研发投入增长12%;举办各类工业设计赛事 活动10场以上;迭代升级“1+5+N" 人才政策体系,办好全国博士后创新创业大赛,新引进高层次人才团队15个以上、各类人才10万名; 新增投运市级园区20个以上、投产企业1000家以上、升规纳统企业300家;持续深化“绿色数字技改”专项行动,抓好重点技改项目400个以上,新增“上云上平台”企业1000家以上,培育智能制造示范项目15个以上,加快规上工业企业“智改数转” 提质扩面;深入实施新型基础设施三年行动,提高5G网络全市覆盖率,升级泉州先进计算中心,建成边缘数据中心100个,新增5G、人工智能等创新应用场景30个以上,大力发展低空经济; 建成千亩以上连片项目10个、万亩以上1个,新建、改造提升高标准农田7万亩,稳定粮食播种面积130.4万亩; 实施重点项目1000个以上,完成年度投资2500亿元以上,确保重点项目开工250个以上、竣工150个以上。 加快城乡融合 城建项目计划完成投资1250亿元以上;全速推进金屿大桥、百崎大桥、国道324改线建设,加快推动晋江隧道、城际铁路R1线; 建立可持续的城市更新模式,加强无障碍环境建设和适老化改造,实施城市更新项目100个以上;抓好“平急两用”公共基础设施45个;开工保障性住房8000套以上;投运第7座500千伏变电站;力争中心市区生活污水收集率70%; 新创建省级乡村振兴示范 镇6个、示范村73个;整治裸房1万栋以上,实施村庄生活污水提升治理项目300个以上;有序推动农村村民集中建房和闲置宅基地、闲置住宅盘活利用,稳步推进洛江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三十年试点。 全面深化改革 实施“个转企”保留统一社会信用代码改革, 全面推行涉企监管“综合查一次”机制;加快全域土地综合整治,打造“百千万亩方”农业空间矩阵;严格落实一揽子化债方案,有效防范化解地方债务风险;实行市属国企工程建设项目投资报告制度,加强工程项目发包和施工分包管理;设立泉州企业上市培育中心,力争实现上市企业5家; 用好“故土家园—海内外泉侨泉商联络总部”、“刺桐侨汇”服务平台等载体,接续开展“泉籍精英故乡行”活动; 加快推动泉台在电子信息、精细化工、机械装备、现代农业、生物医药等领域形成产业链供应链融合关系。 提升文旅实力 深化公共文化惠民工程,建设24个新型公共文化空间;启动建设泉州非遗馆古城分馆,提升非遗传习所10个;完成修缮历史建筑、传统风貌建筑50个,争创全国历史建筑保 护利用试点; 新增酒店45家,丰富“一部手机游泉州”平台功能,提升公共双语标识系统,打响“泉州菜”美食品牌,申创“世界美食之都”;用好过境免签政策,加快发展入境游。 坚持生态优先 开展市级以上绿色节能改造60项,新增省级以上绿色制造示范项目10个; 实施大气污染减排项目100个以上;实施水环境精准治理项目100个以上,开展晋江流域水质提升专项攻坚; 完成植树造林7.35万亩;加快打造花卉苗木、芳香、竹、林下经济等4个“两百亿”林业产业集群。 加强民生保障 全市城镇新增就业8万人;全市新增“五险”参保14万人次、住房公积金归集3万人;推进宫颈癌疫苗免费接种;加强儿童孤独症筛查干预服务。 创建国家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县3个、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县6个,扩大普通高中教育资源供给; 全市新增卫技人员2100人、医疗床位1500张。 筑牢安全防线 严抓食品药品专项治理,努力让群众用餐安心、用药放心;建成应急管理信息化平台,推动乡镇 (街道)标准化应急管理站覆盖率超五成; 深化社区、园区、厂区党建工作“三区联创",全覆盖建设更加开放、集约、共享的“党建+"邻里中心;积极创建青年发展型城市、儿童友好城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