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泉州两会

为泉州经济社会发展,积极凝心献力、建言献策。

 资  讯 

泉州市人大代表建议:重拳出击 层层严管止咳水

即时 | 2018-01-08 09:05

针对一些青少年服用止咳水上瘾的现状,市人大代表建议

重拳出击 层层严管止咳水

去年7月,南安警方破获止咳水贩毒案

早报讯(记者 许奕梅)止咳水,这是大家生活中常用的药品。近年来,屡有媒体报道,一些青少年滥饮止咳药水成瘾后,身心受到损害。各级部门一直没有放松对止咳水贩卖的监管和查处,但仍有一些不谙世事的青少年能随意购得止咳水,为此,市人大代表陈永焕提交《关于严厉打击非法贩卖“止咳水”犯罪行为,保障青少年健康成长的建议》,希望大幅加强止咳水销售的管理力度。

建议

对非法贩卖止咳水层层围剿

止咳水等含有可待因复方口服液体制剂被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公安部等列入第二类精神药品管理,非法贩卖含有可待因成分的止咳水构成贩卖毒品罪。近年来非法贩卖止咳水犯罪行为得到一定的遏制,去年2月20日开始,福建省公安厅掀起为期5个月的“飓风肃毒2017”会战专项行动,其中由止咳水引发的吸毒、贩毒案件占据相当部分。

陈永焕介绍,现在依然有青少年能通过各种非法渠道购得止咳水,甚至出现同学之间相互售卖止咳水的现象。他得知南安有一名20多岁的年轻人,自小学起就接触止咳水成瘾,到初中时因此辍学。之后家人试图带他去戒毒瘾,但没有成功,不仅如此,该青年还从喝止咳水到与人合伙贩卖,最终被警方查获,锒铛入狱,现在还在服刑中。陈永焕表示,许多青少年因滥用止咳水最终走上吸毒、偷窃等违法甚至犯罪的道路,令人痛惜。

为此,他建议建立常态化“肃毒”长效机制,持续重拳打击,真正肃清止咳水非法贩卖犯罪行为。食药监、公安等部门联合加大止咳水生产、物流、销售等各环节的监管和打击力度,对非法贩卖止咳水进行层层围追堵截。同时,设立专门举报电话及其奖励办法,形成人人喊打、共同抵制滥用止咳水的良好社会氛围。

_ueditor_page_break_tag_

部门

对止咳水流通全程追溯

记者从一名药店经营业内人士了解到,含可待因复方口服溶液现在管控严格,很多药店不卖,因为难保就会触碰到法律底线。

记者了解到,很多止咳水的主要成分为可待因,由于有致瘾风险,早在2013年出版的《麻醉和精神药品品种目录》中被定义为第二类精神药品,属于需特殊管制的药品。2015年5月,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公安部、国家卫生计生委更是直接将含可待因的复方口服液体制剂也列入第二类精神药品进行管理。因此,含可待因的复方止咳水属于管制药品。

泉州市食药监局相关负责人表示,近年来,部门一直对这类药品做全程追溯监管,从药品的批发采购,到流入医药机构销售,再到消费者需凭处方单和身份证登记才能购买,全程都有迹可循。

同时,每年部门会开展用药安全月宣传活动,也会深入开展进社区、进农村、进校园、进企业宣传活动,引导广大群众尤其是青少年正确认识止咳水的危害性。

危害

严重会致心脏骤停

据医生介绍,大量或长期使用止咳水后,其中含有的磷酸可待因(罂粟生物碱之一,与海洛因、吗啡等同属鸦片类)、麻黄碱(冰毒的前体)或者罂粟壳、鸦片等成分,会连续作用于躯体与大脑,形成生理和心理上的依赖,类似海洛因和冰毒等的成瘾。在正常剂量、合理使用下不足以成瘾,不过,长期服用就会造成药物依赖,损伤人的中枢神经,出现手抖、失眠、痉挛、抽搐、行为失控等现象;长期使用会出现骨质疏松,导致变矮;还有失忆,甚至中毒性脑病;导致心跳骤停,死亡。

相关报道:

半年喝7万元止咳水 男子涉嫌吸毒被拘

止咳水已被列入毒品范畴,但有些人以此“提神”,不谙其害。去年11月13日,南安市公安局官桥派出所通过线索查获涉嫌吸毒人员林某波。

24岁的林某波是一名网店老板,长期熬夜加班到凌晨两三点,压力较大。听说止咳水可以“提神”,他从去年6月开始喝,没想到上了瘾,一天要喝二至三次。他掺着可乐一起喝,半年下来,喝了约7万元的止咳水。经检测,林某波尿液呈阳性,他对自己的“吸毒行为”供认不讳。随后,林某波因涉嫌吸毒被南安市公安局拘留。

南安警方去年破获 5000多包止咳水贩毒案

去年7月23日,南安市公安局溪美派出所召开新闻发布会,通报一起成功破获的影响恶劣的“7·22”重大止咳水贩毒案件,该案共计查获含有复方可待因、麻黄碱成分的止咳水4大袋共5000多包,涉案金额5万多元,抓获涉案人员共5人。其中卢某、杨某已被刑事拘留,黄某、冯某和林某受到公安行政处罚。据介绍,卢某33岁,毒瘾严重,每日要吸食四五百包的止咳水。

“智能”“智慧”成为代表委员建言献策高频词

即时 | 2018-01-08 08:40

“智能”“智慧”一类词汇成为代表和委员建言献策的高频词——

让智能改变城市改善生活

车辆停至指定区域,车主就可离开

本报讯(记者 吴宗宝)智能制造、智能停车场、智慧物业、智能交通……在今年市两会的意见建议和提案中,“智能”“智慧”一类词汇成为代表和委员建言献策的高频词,事关这座城市的发展,以及老百姓的衣食住行。

智能制造 抢抓发展机遇 助力转型升级

作为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中国制造2025”示范试点城市,泉州要抢抓人工智能发展的重大战略机遇。民建泉州市委员会提出《关于筹建我市人工智能研究院的建议》,建议通过整合我市的高校院所、科研机构、众创空间、创新创业基地等各种创新资源,以新设立的人工智能研究院为主导,打造人工智能产业综合服务平台,构筑聚“智”新高地,解决传统制造业转型升级的痛点和难点,加快科技成果转化。

位于市区泉秀街茶叶大厦的立体停车楼,去年投入运营,它的“傻瓜”式存取车、全自动智能化操作等,为全市立体停车场建设提供了一个可参照的运营样本。 图为车辆停至指定区域,车主就可离开。(张晓明 摄)

针对我市存在的科研平台支撑不足、智能制造人才缺乏等问题,市人大代表、福建好来屋食品工业有限公司总经理洪荫治提出《关于加快智能制造,优先发展智能经济的建议》,认为我市的智能制造科研平台仍处于摸着石头过河的培育发展阶段,需要政府引导、市场配置、民间力量自发参与三方面合力,推动智能制造科研平台加快发展。同时,深入实施“人才港湾”计划,突出智能制造发展的需求导向,为人才提供良好的工作、生活环境。加快培养本土高层次智能制造人才,支持本地高等院校大力培养智能制造人才,引入国内外知名大学来泉合作办学。

_ueditor_page_break_tag_

通过升降、平移,车辆自动入库。

智能停车场 推广立体智能停车场 破解停车难问题

随着泉州中心城区车辆急剧增加,停车难成为老百姓关心的一大热点问题。市人大代表、晋江市华洲海生水产冷冻有限公司董事长张勇生提出了《关于加大立体智能停车场所建设的建议》,希望有关部门在积极采取措施加快城市公共停车场建设的同时,加大立体智能停车场所建设,缓解市民停车难问题。

位于市区泉秀街茶叶大厦的立体停车楼,去年投入运营,它的“傻瓜”式存取车、全自动智能化操作等,为全市立体停车场建设提供了一个可参照的运营样本。 图为通过升降、平移,车辆自动入库。(张晓明 摄)

张勇生建议,可以依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城市总体规划和城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由城市停车行业主管部门会同规划部门编制城市停车设施专项规划,合理布局停车设施。大力推广立体智能停车场,智能解决方案立足于无线化、无人化、无卡化,可以降低成本并增加收入,让停车场“聪明”起来。此外,应在供地计划、供地方式、供地价格、开发利用等方面体现政策支持,逐步建立和完善节约集约用地的激励机制。

_ueditor_page_break_tag_

智慧物业 规范物业管理 提供多样化服务

“目前,泉州各住宅小区的物业管理水平参差不齐,即使是新建住宅小区,也有部分物业服务企业存在违规收费、随意降低物业服务品质等行为。”对此,市人大代表、福建省亿兴投资集团有限公司高级工程师姚良铸提出了《关于加快智慧物业建设应用的建议》,希望加快提升物业管理的规范性。

“借鉴国内先行城市(如扬州)经验建立智慧物业平台,以信息化为手段,以百姓生活需求为导向,设立平台,提供维修资金查询和使用申请、业主报修投诉、物业费网上支付、快递服务、社区O2O消费等多样化服务。”姚良铸表示,一方面打通政府部门、物业服务企业与业主之间的沟通渠道,对业主咨询投诉、维修资金使用、物业服务企业招投标管理等情况进行监管和信息公开,方便居民和社会的参与、反馈和监督,另一方面,可以让物业服务企业用最低的成本迈进信息化通道,提高公共服务效率和水平,对改善居民居住和生活环境、提升居民生活质量、建设平安文明城市、加强城市精细化管理等方面都有重要作用。

泉州今年将开展智慧养老试点 助推养老事业发展

即时 | 2018-01-08 08:37

2018泉州两会丨焦点调查·泉州今年开展智慧养老试点

东南网1月8日讯(海峡都市报记者 陈建辉 黄谨 文/图)

核心提示

养老服务业是“夕阳”事业,更是“朝阳”产业。如何让老年人老有所养、老有所依,是新型养老模式必须直面的一个课题,也是历届泉州两会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的关注焦点之一。

在今年泉州市委、市政府为民办实事项目中,实施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工程再次入列。在市政府工作报告中,对助推养老事业发展也有一个单独篇章来阐述,提出将开展智慧养老试点。

□代表委员

推广“家庭病床”模式

市人大代表杨智利建议,将养老机构纳入公共卫生和医疗服务体系,鼓励社区民办医疗机构到社会养老机构设置医疗室,开通民办医疗机构与养老机构的预约就诊绿色通道,协同做好老年人慢性病管理和康复护理。

将符合标准的医养结合养老机构纳入城乡基本医疗保险定点范围,鼓励卫生技术人员到养老机构工作,在资格认定、职称评定、技术准入、推荐评优和社会保险等方面享受与公立医疗机构人员同等待遇。将门诊和生活不能自理的老人的医疗需求都纳入“家庭病床”范围中,并纳入医院、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考核内容。

市人大代表夏泉福提出,目前养老存在“有呼声无掌声、有市场无卖场、有事业无产业”的尴尬处境。建议整合老龄、民政、劳动保障、人口计生、卫生以及教育、文体等公共服务资源,把养老服务业的发展纳入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和为民办实事工作目标考核;鼓励社会资本兴办老年公寓、老年活动中心、托老所等养老服务机构,推进供养型、养护型、医护型养老机构建设,完善老年社会保障制度,实现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和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全覆盖。

_ueditor_page_break_tag_

破解养老4道难关

民盟泉州市委会在集体提案中建议,破解建设养老服务机构用地难,可充分整合利用老旧或闲置的企业厂房、商业设施、医院、学校、招待所和市区闲置公房等设施场所。

破解融资难,建立财政资金、保险资金、信托基金多方共同参与和国家开发性金融融资优势,以及政府组织协调优势相互结合的养老产业投资基金,为推动民办养老机构发展提供专项资金支持。利用国有担保公司平台,加大对民办养老机构的信贷担保。利用财政贴息、小额贷款方式,降低融资成本,鼓励优质民办养老机构开展连锁经营。

破解经营难,完善落实民办养老机构的税收,以及水、电、气、通信等公用事业收费减免政策;适当提高床位补贴、运营补贴、护理补贴、高龄津贴等标准,降低运营成本。

破解用工难,对养老机构专门引进的高端管理人才,建议纳入“泉州人才港湾计划”,享受购房、子女入学、个人所得税减免等优惠政策;建议将养老护理员纳入公益性岗位,政府给予工资补贴;加强养老服务专业技能培训,并纳入政府出资培训范围,或给予企业相应的专项培训补贴;鼓励更多人加入养老服务志愿者队伍。

试点推广“抱团养老”

抱团养老即共同生活、相互照顾、共度晚年,这是除亲情养老外,养老模式里最具养老精神需求的一种。

民盟泉州市委会建议泉州应尽快研究制定《关于推广抱团养老服务快速发展的实施意见》,做好顶层设计。培育5至10家抱团养老服务示范企业,创建具有闽南特色和具有典型经验的抱团养老业服务基地,构建集医疗保健、休闲娱乐、营养餐桌、家政服务、心理咨询、法律援助、健康日历、养生指导、营养调理等生活服务为一体的抱团养老创新服务基地。

另外,商业养老机构也可尝试开发适合“抱团养老”的“微养老院”等公共服务产品,提供可订制的个性化特色服务。职能部门要完善农村房产产权政策,允许向城市人口租赁,允许进行功能性改造,鼓励“养老下乡”,还可促进乡村振兴,实现双赢。

_ueditor_page_break_tag_

□样本走读

70岁以上老人可免费入住

晋江青阳街道青华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站,曾获省民政厅、省老龄办授牌,是泉州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站建设的典范与样本之一。

2010年5月,青华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站成立,约500平方米,内设娱乐棋牌室、医疗康复室、心理咨询室、日间照料室、户外健身区等。服务对象为社区70岁以上的老年人,重点服务孤寡老人、享受最低生活保障、子女不在身边的空巢老人等特殊困难群体,经子女(监护人)同意,且向社区提出申请,符合条件的老人,即可免费入住。

该养老服务站采取“自助与互助、无偿与低偿、有偿与公益性”的服务形式,社区每年投20多万元,用于10元/人的午餐标准、聘请厨师、保洁员以及物业、水电等相关费用,社区志愿者兼职助老服务志愿者,家政、水电维修、医疗等专业服务队员定期为社区老年人提供精神慰藉、医疗保健等服务。

去年8月,该养老服务站被确定为2017年晋江市委、市政府为民办实事养老服务项目首批12个智能化医养结合居家养老示范服务站之一,正探索转型城市社区医养结合服务。

□报告摘析

开展智慧养老试点

泉州市长康涛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今年将努力让群众享有更优质的养老服务。优先发展居家养老服务,落实新建城区和住宅区配建养老服务设施制度,完善社区养老服务站、日间照料中心;建设150个农村居家养老服务站,提高乡镇养老床位使用率。引导社会力量兴建养老机构,培育专业化服务组织。建设覆盖全市的老年人信息数据库,开展智慧养老试点深化医养结合,健全医疗卫生、养老机构合作机制,促进医、养、康、护一体化。

“大力发展养老服务业,既是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保障和改善民生的有效举措,也是填补服务业发展短板、拉动内需、增加就业、推动经济转型升级的现实需要。”泉州市民政局相关人士介绍,根据2016年度老龄事业统计,目前全市60岁及以上本地户籍老年人口98.7万人,占全市户籍人口总数的13.3%;80岁以上老年人口13.9万人,占老年人口总数的14.6%;预计到2020年全市老年人口将达120多万人,呈现基数大、增速快、高龄化的特点。

根据泉州《关于加快养老事业发展实施意见》,到2020年每千名老年人拥有养老床位数达到35张以上,护理型床位占养老床位总数的30%以上。

泉州中心市区电动车出行乱 闯红灯、抢道、逆行

即时 | 2018-01-08 08:20

闯红灯、抢道、逆行 电动车出行乱

东南网1月8日讯(海峡都市报两会报道组)

调查理由:

闯红灯、横穿逆行、与机动车“抢道”,电动车出行乱象,虽多次重拳整治,但屡治不止,成为泉州市道路拥堵、混乱和交通事故的主要原因之一。

相关数据显示,目前泉州中心市区上牌电动车达20多万辆。

规范电动车管理,亟须有效解决。昨日,数名泉州市政协委员联名提案,为电动车管理建言献策。

【记者走访】

乱象一:3分钟内 8部闯红灯

下午3点41分~44分,在市区温陵路与九一街交叉路口。当红灯的指示时间经过一半时,就有电动车车主急忙闯红灯通过,而此时正值机动车向前行驶或驶到待行区的时间点,不少电动车因此就被卡在道路另一旁,与机动车混杂在一起。此外,当绿灯切回红灯的这一时间段,也有电动车并未停下,闯红灯前行。短短3分钟里,该路口就有8部电动车闯红灯。

市民黄女士说,为了快那么几秒钟,骑车闯红灯,不爱惜生命很不应该,“而且有一人闯红灯,后面都会跟着一群人闯,我接送儿子上小学每看到这一幕,常会担心并告诫儿子千万别学。”

_ueditor_page_break_tag_

乱象二:5分钟内 6部横穿马路

下午3点48分~53分,市区丰泽街双向八车道,往九一街方向的四车道上,有一个左拐兼掉头车道,在马路护栏中形成一个掉头区。记者发现,短短的5分钟内,有6部电动车直接横穿这个掉头区,与通行此处的机动车形成交会,其中一名中年男子骑电动车,横穿时差点与一部白色小车相撞。附近店家陈先生说,该处横穿马路的电动车几乎每天都有,这里离附近的九一路口其实不足百米,但是这些电动车为图方便,直接横穿。

乱象三:多处路段 与机动车“抢道”

下午3点~4点,记者特意避开高峰期,随机来到市区新门街、打锡街、九一街、温陵路、丰泽街等路段,见电动车不按道行驶,与机动车“抢道”,多处路段皆有。在新门街、打锡街、丰泽街,记者见“抢道”的电动车,有的差点与小车刮擦相撞,而且有的甚至是逆行,吓得司机按喇叭,险象环生。此外,在打锡街、丰泽街,记者见一些非机动车道路段,被机动车占用,电动车只得与机动车混杂在机动车道上行驶。

_ueditor_page_break_tag_

【委员建言】 增加违法违规成本 加大处罚力度

泉州市政协委员、农工党泉州市委会委员邵晏与市政协委员李百玲,也在联名提案中,认为市区从2014年起增设10多条非机动车专用道,但实行情况并不很理想,电动车与行人共用非机动车道,加上市区汽车停车位紧张,造成行人、电动车、泊位的机动车混行,有些市民交通安全意识淡薄,为图方便闯入机动车道。同时,现在电动车载客行为大量存在,因具有盈利性,非法电动车载客同时逆行、闯红灯不断,有的还是大功率,时速和车重造成的危险性极大。

建议在全市范围内多开展定期和不定期的电动车交通违法违规行为专项整治行动,从严查处电动车闯红灯、超载、越线停车和上机动车道行驶、闯红灯等行为。目前,泉州对电动车闯红灯等行为基本采取以劝导为主、惩罚为辅的方式,处罚是按照2013年10月16日出台的《泉州市区超标电动自行车道路交通管理暂行规定》设定的50元罚款额,应当加重。

建议可采取“文明接力”的处罚方式,电动车闯红灯过马路,就必须在原地充当交通协管员,直到抓到下一个闯红灯过马路的电动车。对电动车交通违法行为进行登记管理,根据违法次数进行不同力度的惩罚,采取教育学习、罚款、扣车等方式,违法达到一定次数者可通过电视、报纸等媒体给以曝光,充分利用媒体加大交通公益宣传力度。

建议增加路面交通设施,增加隔离护栏、警示和导向标示,配备更多交通协管员,尤其是高峰时段,逐步引导规范非机动车专用道管理。做到人车分离,确保各行其道。特别要加大非机动车道指示标志设置,在已拓宽的路口的非机动车道进口处设置导向标示,或者安排协管员指挥电动车进入非机动车道,对不听指挥进入机动车道的要加大处罚力度。

【部门声音】 综合系统工程 全社会共同监管

记者从泉州市交警支队得知,电动车交通违法违规行为专项整治行动已开展不止一次,严查无牌、假牌、套牌超标电动车违规上路、超员乘坐、闯红灯,驾驶改装、拼装电动车(“鬼火”车),以及未满16周岁学生驾驶电动自行车等交通违法行为,对查处涉及学生的交通违法行为,及时抄告教育部门。此外,交通安全教育宣传也多次开展,市区各大路口也多配有交警和交通协管员,包括设置路障等措施。

泉州市教育部门也多次开展学生交通安全教育,采取校内通报、通知学生家长、责令整改等多种方式。泉州市工商部门、交通部门也曾牵头质监、经信、行政执法、公安等部门,严查无照经营、超范围经营、占道经营、销售改装拼装电动车、假牌套牌电动车等违法违规行为。

整治取得了一定成效,但电动车管理毕竟是项综合系统工程,需要全社会共同参与,齐抓共管。在车、路、人三方面,最关键的还是要靠人的自觉,保持交通安全意识,遵守交通规则,养成文明行为和良好习惯。

泉州市区清代老范志大厝展开抢救性修缮行动

即时 | 2018-01-08 08:14

清代老范志大厝展开抢救性修缮行动——

打造古城文物保护修缮试点项目

俯瞰老范志大厝,三进五开间组成,房屋足有百余间。(王柏峰 摄)

泉州市区古城内的老范志大厝,因清代制作老范志万应神曲而闻名。关于老范志大厝的保护发展呼声由来已久,今年市两会,不少市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继续关注这座具有闽南特色的清代古建筑。

现场走访 墙面出砖入石 房屋达百余间

走过狭长的巷弄,迎面可见老范志大厝墙面上独特的“出砖入石”。“很多游客特地前来参观拍照,还有剧组专程来取景!”老范志的一位后人陈建国自豪地说,他曾自费拍摄宣传泉州文化的两集微电影,也是在这里拍摄的。

老范志大厝位于市区南俊巷东侧,前为九一街,后为桂坛巷。整座大厝由三座五进三开间的大庭院组成,格局几乎完全相同。各院落之间以防火墙相隔,侧面墙设门,与各院落相连通。大庭院两侧均建有护厝两排,组成一栋规模宏大,且富有层次和建筑结构特色的大型宅院。据介绍,大厝东西向63米,南北向105米,占地面积7000平方米,房屋100多间,目前该大厝居住着100多人。

记者走访看到,老范志大厝电线管道裸露,存在安全隐患,有些水管也直接暴露在地面上,影响美观。

近年来,老范志大厝的保护呼声不断,特别是墙体脱落等问题,亟待修缮。

_ueditor_page_break_tag_

老范志大厝墙面上,保存完好的出砖入石。 (陈英杰 摄)

各界声音 “一屋一品”定位规划 设立古建筑修缮基金

民盟泉州市委员会在此次市两会上提交了《古建筑修缮中的瓶颈问题亟待关注的建议》,提出要“绿色修缮”,整合各方资源,引导产、学、研深度对接,促进传统建筑材料生产工艺的提升和企业的绿色发展;要研究出台更多的支持政策,加强民间古建筑工艺的活态传承,在高校开设相应专业,建立更完整的传承体系。要充分利用现代多媒体信息处理手段,组织人力尽快把民间老工匠及有特殊建筑技能的人的口述或传授视频留下,为后人保存下重要的参考史料;为解决古建筑修缮资金来源问题,建议进一步健全民间古建筑保护法规,科学细化文保资金的运用,设立多元化的优秀传统建筑保护专项基金,切实减轻古建筑修缮的资金压力。

长期关注古城保护发展的鲤城区总工会副主席吴湘霖认为,类似老范志等古民居的用途规划,应从各个古民居、古建筑的地理区位、历史沿革、产权状况、建筑现状等出发,根据“一屋一品”原则进行内涵定位。“比如获得上级政府立项,与科研院校、研究学会合作,通过建设古民居、民俗、工艺品、宗族文化、民间信仰、名小吃等闽南文化的小型专题博物馆,让游客和市民到一处而观全部。”建成闽南文化小型专题博物馆的,可以采取聘用专职人员、所在社区的五老志愿者、闽南文化爱好者、学生志愿者(双休日和寒暑假)共同管理的模式,管理费用由政府负担;引入非遗文化工作室的,可以由工作室负责日常管理及维护;建成名人纪念馆的,可以由其后代和志愿者联合进行日常管理;设置闽南文化传承展示馆的,可适当吸收一部分志愿者参与管理。部分场地宽裕的古民居、古建筑可作为社区老年人活动场所,以此提升古民居、古建筑的社会功能,同时扩大志愿管理人员的来源。

_ueditor_page_break_tag_

在老范志大厝的小院看戏,古早的时光又回来了。(潘登 摄)

部门回应 整合周边资源 活化百年古厝

“老范志大厝有两三百年历史,为闽南民居的典型,本身就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加之周边文化资源众多,若打开老范志大厝与九一街之间的大埕、修复大厝的第一进与后院,打通和整理好资源点之间的联系,就能形成泉州传统特色的城市生活文化展馆。”市古城办工作人员介绍。

目前,老范志大厝修缮项目已经启动,老范志大厝的产权情况调查基本完成,正在制定产权收储方案,概念设计方案也同时开展。通过抢救性修缮行动,制定古大厝保护方案,提出建筑的保护和修缮措施,完善古大厝内部配套设施,提出古大厝展示对策,整合周边景观的文化资源,焕发古城古建筑的活力。该项目的实施,将给其他文物保护修缮工作起到示范性作用。(记者 殷斯麒)

古城双修

“七个一”工程

一园(小山丛竹公园)

一区(龙头山片区)

一河(八卦沟)

一街(西街)

一路(中山路)

一厝(老范志大厝)

一站(旧车站)

康涛参加人大代表团审议和政协委员小组讨论

即时 | 2018-01-08 08:03

凝聚各方力量 共谋跨越发展

本报讯 (记者蔡紫旻)连日来,市长康涛前往市人代会南安代表团和市政协特邀(二)委员小组,深入听取代表、委员的意见建议。

在审议、讨论中,代表委员们认为,两会系列报告总结成绩实事求是,分析问题准确到位,谋划未来思路开阔,各项措施精准有力。代表委员们对系列报告表示满意,并围绕产业升级、项目攻坚、城市建设、改革开放、民生补短板等方面建言献策。

“泉州人有精神,企业有根,社会有活力。”在南安代表团,康涛表示,过去一年,在市委统一领导下,我市发展取得可喜成绩,南安在稳定经济增长、促进项目落地、增进民生福祉等方面,为全市发展作出很大贡献。他指出,南安产业基础好、区位条件优、人的干事创业精气神足,新时代要有新气象、新作为。要进一步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巩固扩大全国领先优势;要不断造好环境,吸引更多在外乡贤回归发展,根留家乡、走向世界;要更加拼搏、开明、专业,把握机遇抓项目、谋发展,培育壮大高新技术产业,创新发展现代服务业,以功成不必在我的责任担当,助推我市新一轮跨越发展。

在市政协特邀(二)委员小组,康涛表示,过去一年,市政协及委员们在市委领导下,服务大局有作为,协商民主有高见,民主监督力度强,有力地促进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泉州是干事创业的好地方,人民爱拼敢赢,企业家有义、有根、有智、有梦,广大港澳委员、特邀嘉宾一向心系家乡、回报桑梓,有“经世济民”的格局和胸襟。当前,全市上下正按照市委决策部署,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突出赶超跨越、城市提档、民生补短,加快建设“五个泉州”。希望大家继续发挥各自优势,支持家乡建设和发展。相信有海内外泉州人的携手同心,家乡的明天将更美好,乡亲们的明天将更美好。

泉州市系统统筹注重生态 现代化大手笔建设新城

即时 | 2018-01-08 07:59

以市区城东和东海为核心的海丝新城成为加速发展的热土,集聚了大量的人气。图为市区城东片区海峡体育中心区域。(陈起拓 摄)

本报讯(记者 游怡冰)“海丝新城加快环湾向湾生长,人气、业态、服务加速集聚;绿化景观明显提升,精心打造山线水线绿道,织就美丽风景线,串起城市慢生活。环湾建成区达220平方公里。”

——在今年市两会的市政府工作报告中,过去一年,海丝新城书写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在古城新城齐头并进之中,泉州城市颜值更加靓丽,串起了泉州人民更为美好的新城生活。

“新城要更有现代感!”围绕建设海丝新城的目标,市政府工作报告做了更为具体的部署,我市将用大手笔建设新城,花大心思提升管理,让泉州这座城市个性更明显、气质更凸显、魅力更彰显。根据市政府工作报告要求,新城将做好统筹协调,加快“乐业、便民、生态、精细”的布局和策划,积极吸纳新城集聚的要素资源,落实好“新城双修”等基础性工作,建设优质公共设施,构建快捷便民的一体化交通网,落实一批攻坚项目,全力推动聚焦环湾、集聚海丝新城建设的工作部署取得突破,为泉州实现跨越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成效初显 海丝新城建设 已形成集聚基础

近年来,在市委、市政府关于加快海丝新城集聚的战略部署下,以城东和东海为核心的海丝新城开启了新的发展篇章,吸引了越来越多人的关注。

“海丝新城加快环湾向湾生长,应配套加快体育场地建设步伐”“应结合海丝新城建设和新城双修,持续推进背街小巷的改造提升”“新城建设可以多借鉴海外城市建设经验”……今年市两会,代表、委员们讨论海丝新城建设的声音不绝于耳。此外,民建泉州市委员会提交了《关于泉州市“古城”、“新城”双修工作的建议》,建议加强海丝新城传统建筑保护意识。

在更广范围,海丝新城、新城双修所涉及的规划设计、生态建设、基础配套等内容都成为热点议题。大家的热切关注、殷殷期盼,也是海丝新城建设深入人心的展现。

时针拨回2016年9月,中共泉州市第十二次代表大会提出,全力建设海丝重要门户城市,统筹“一湾、两江、两翼”空间发展,聚焦湾区,加快东海、城东以及沿海相关县(市、区)相关区域、近200平方公里的海丝新城建设,为产业转型升级、市民的宜居生活迈开新征程。

去年,市政府正式成立了泉州海丝新城建设工作协调组,内设办公室,并开展了新城调研、规划设计、城建体制研究、推进项目等多方面的工作。与此同时,海丝新城涉及的石狮市、晋江市、台商投资区也在去年成立了相应的海丝新城协调机构。海丝新城的集聚建设已开启了更系统性的征程。一段时间来,新城办全力投入工作,通过培训讲座、调研座谈、收集资料,协调推动等方式抓紧熟悉情况,策划项目,全力做好“聚”的文章。

目前,海丝新城建设已形成集聚基础。我市开展了大量新城规划设计工作,市本级已完成单元控规,相关区(市)正在积极推进,部分区域已完成城市设计,一些专项规划正在加快推行,部分项目策划已形成前期成果。新城区域已形成一定规模建设体量,市政基础设施基本成型,新行政中心入驻,医院、学校、商业等配套设施逐步完善,两大片区主次干道陆续完工投用,随着泰禾、世界城等商业体开业,人气逐步聚集。

同时,可以发现,环湾片区成片发展趋势明显,环湾向湾步伐加快,新城区域内可利用的土地已基本完成建设或正在建设。晋江世中会配套项目、晋江南岸整治、滨江商务区、石狮湿地公园、台商投资区百崎周边整治保护等正在抓紧前期或加快推进。

_ueditor_page_break_tag_

引智聚力 启动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修编

与“环湾、向湾、同城化”的环湾泉州建设一脉相承,作为泉州参与区域竞争的重要载体,海丝新城更是展现泉州城市建设、生态景观和人文活力与文化特色名片的核心区域,是优化城市功能布局、加快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路径。大手笔、大心思、大跨越……今年的市政府工作报告为海丝新城描摹出更瑰丽的前景。

我市将通过组团式开发、体系化推进、标准化配套、统筹化布局等方式全面加快海丝新城建设,加快推进东海、城东、晋东、台商投资区、北峰、江南等组团的片区开发和改造,完善居住、商务、休闲、文教、医疗等功能,培育新城核心区,形成“一湾两江”城市展示面。

谋定而后动,新城早已踌躇满志。为加快统筹化布局,新城将启动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修编,推行“多规合一”,以城市设计为抓手,推进环湾各组团在项目规划、功能、标准、时序等方面的相互衔接,形成同城化发展合力。此外,泉州市海丝新城城市双修专项规划、加快新城集聚系列课题研究也正在加快编制中。

在全面推进新城相关规划编制工作中,逐步形成新城发展一张蓝图。就在上个月,围绕建设海湾型现代化城市,泉州新城集聚发展策略座谈会邀请了多名国内著名城市规划建设专家、学者共同“把脉”新城发展。为加强城市设计工作,新城将委托国内外一流团队开展新城重点地段、重要节点的城市设计,由国内外优秀设计团队开展晋江入海口城市规划设计、刺桐古港片区城市设计、城东排涝滞洪区景观提升、滨海公园提升规划研究等。

转型攻坚、聚力跨越,未来,更有现代感的新城将做强城市中心,组团围绕做强城市中心合力发展,形成统一的新城发展“一盘棋”思想,同时让每个已形成相对独立且完整的城市功能的组团继续发挥作用,逐步引导泉州的城市发展朝更合理的城市结构演化。

项目攻坚 新城生态建设 基础设施齐头并进

新城为民而建,新城集聚,需要吸引人气,需要打通交通线,更要扮靓生态景观、完善公共服务配套。以市政府工作报告要求为指引,新城将以项目为抓手,攻坚项目为重点,城市双修为基础,结合泉州市项目攻坚2018活动方案及城市双修的项目安排,推动项目建设,营造新城发展的气势,形成集聚效应。

铺开项目列表,我们惊喜地发现,这些项目中,既有扮靓海丝新城的“凤头钗”,也有补齐民生短板的“及时雨”,还有让人“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风景线”,新城统筹兼顾、攻坚克难,只为加速建设宜居宜业宜游的美好所在。

着眼具体,为全面提高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系统性,完善新城城市功能,新城将推动构建一体化公共交通体系并联动周边,重点推进东海通道等通道建设,开展后渚大桥东桥头片区改造,解决交通堵点;加快新城防洪排涝系统建设,重点推进西华洋滞洪片区改造、城东南滨江片区改造项目;提升城市功能,完善设施配套,重点推进后埔片区改造、刺桐古港片区建设;打造沿江滨海展示面,加快晋江南岸区域建设,特别是重点推进晋东新区建设。

在新城生态建设方面,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提升新城生态建设水平,以城市双修为载体,增强新城的宜居性。加快生态绿廊设计,依托山水慢行系统,逐步打造生态连绵带并形成系统,形成相互衔接、连绵成片的生态体系,打造生态休闲空间;打造优美生态环境,推动晋江下游生态整治工程一期建设。

泉州市人民检察院过去一年 案件审结数涨13.37%

即时 | 2018-01-08 07:54

本报讯(记者陈淑华 通讯员吴珺莹)1月6日,泉州市十六届人大二次会议举行第二次全体会议,市人民检察院检察长高扬捷作了市人民检察院工作报告。2017年以来,两级检察机关强化法律监督,忠诚公正履职,各项检察工作取得新进展。

服务发展大局 落实容错纠错机制

在过去的一年里,全市检察机关主动融入发展大局。

围绕提振市场主体信心,全面落实容错纠错机制,依法从宽处理涉嫌渎职但有悔改表现的国家工作人员32人,甄别工作失误与渎职犯罪12人;构建“亲”“清”检商关系,监督纠正查封扣押冻结企业财物不当35件、妥善处理产权纠纷申诉76件;参与防范化解金融风险,督办督导恶意逃废债33件,联动促成187家企业主动还本付息或与银行达成和解,挽损2.67亿元;专项调研恶意透支型信用卡诈骗犯罪,督促降额或停卡处理967户、问责相关从业人员50人。

服务精准扶贫,查办涉农扶贫领域职务犯罪13件,努力追回赃款返还农民群众。在全国率先建立“检察院与河长办”联合执法监督机制,督办整改涉河涉水违法行为28件,被省检察院确定为“全省模式”推广。

坚持忧民之忧,努力提升群众安全感、获得感、幸福感。监督移送立案食药安全和环境资源犯罪104件;化解信访难题108件,依法追究5件违法信访案刑事责任。起诉侵害未成年人犯罪190人,专项筹集85万元救助未成年被害人102人。

把握监督主责 延伸监督触角

我市检察机关聚焦执法司法突出问题,强化检察监督。

全年督促侦查机关立案35件,撤案111件,追捕追诉195人;抗诉刑事案件22件,法院已改判或发回重审15件。纠正违法侦查活动193件,违法情形241项。率先开展财产刑执行巡视检察,监督1745件罚金刑、没收财产刑进入执行程序,依法对未履行财产刑的66名罪犯从严掌握减刑。

强化职务犯罪监督,查办贪污贿赂犯罪154人,渎职侵权犯罪26人。加强追逃追赃工作,追回在逃人员8人、赃款1559万元。提供行贿犯罪档案查询17038件次。

优化派驻检察监督,持续推进防空地下室易地建设费、矿山生态环境恢复治理保证金收取专项监督,督促收回“一费一金”5419万元。主动把监督触角延伸至执法末梢环节,在公安(边防)派出所设立派驻检察官工作室161个,引导侦查825件,防止案件“带病”进入审判环节。

稳妥推进体制改革,全市一线检察办案力量增加20%左右,案件审结数、审结时限同比分别上升13.37%、下降12.91%。全面铺开掌上、线下一体化检察监督指导中心建设,同时开展以人工智能、大数据为主导的智慧检务试点,深化智慧检务。

市人民检察院表态,新的一年将以“只留清气满乾坤”的担当,忠诚履职,奋发作为,在依法治国实践中做好新时代检察工作。

泉州全市法院去年收案数、结案数均居全省第一

即时 | 2018-01-08 07:53

截至2017年12月15日,市中级人民法院过去一年

员额法官人均结案297件

本报讯(记者陈淑华 通讯员蔡崇谋)1月6日,市十六届人大二次会议举行第二次全体会议,市中级人民法院党组书记、代理院长陈明作了市中级人民法院工作报告。

过去一年,全市法院人坚持司法为民,敢拼会赢,用一个个全省“第一”的不俗业绩,为2017年划上圆满句号。

依法履职

收结案数居全省各设区市第一

截至2017年12月15日(下同),全市法院去年受理案件22.6万件,结案18.1万件,同比分别上升13%和29%,收案数、结案数均居全省各设区市第一;市中院受理案件2.6万件,结案2.1万件,比增18%和45%。

严惩犯罪。全市审结一审刑事案件1.2万件1.5万人。其中审结贪污、行受贿、渎职等案件203件243人,原为处级以上干部的被告人有11人;严判重罚电信网络诈骗犯罪,审结案件442件779人。

打造法治化营商环境。审结一审商事案件6.1万件。其中,成功审理安溪铁观音集团、中宇建材等一批企业司法重整案,促进有价值的危困企业走出困境、确无挽救可能的企业有序退出市场。

织密司法民生保障网。审结一审民事案件2.3万件。为解民生之忧,全市法院共为1858名经济困难的当事人缓减免交诉讼费,为173名刑事被害人、特困申请执行人和涉诉信访人落实救助金291万元。

聚力攻坚执行难。完善网络执行查控系统,专网专线连接协助执法部门,实现对被执行人存款、房产、土地、车辆、证券等主要财产“一网打尽”。全市执结案件6.5万件,执行到位金额81.2亿元,分别上升61%和209%。

深化改革

“泉州经验”上升为全国性实践

2017年,市中院创建的“跨域·连锁·直通”诉讼服务平台被写入《最高人民法院工作报告》,“泉州经验”上升为全国性实践。目前,全国已有1200家法院推行跨域立案服务。在其他领域,泉州法院的探索和实践同样可圈可点。

司法管理提质增效,专项清理重大疑难复杂案件,清结764件,清结率83%;司法改革深入推进,全市法院建立速裁团队,加快繁简分流、多元调解和速裁机制改革,深化“轻刑快审”机制;司法责任制有效落实,组建新型审判团队321个,院、庭长带头办理疑难复杂案件,结案11.8万件,占总结案数的65%,高出全省均值20个百分点。

面对连年剧增的案件数量以及日益繁重的维护稳定、防控风险等任务,全市法院广大干警顽强拼搏,加班办案成为常态。全市员额法官人均结案297件,居全省各设区市首位,高出全省均值40%;生效案件服判息诉率达99.2%。

新的一年,全市法院人蓄势待发。市中院表态,将全面加强党的领导,忠于宪法法律,忠诚、干净、担当,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

“钱袋子”主要投入到哪些方面? 七成用于民生

即时 | 2018-01-08 07:49

今年全市“钱袋子”主要投入到哪些方面?

加大筹资力度 七成用于民生

本报讯(记者 蔡紫旻)新的一年,转型攻坚、聚力跨越是泉州的工作主线。在市第十六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上,《关于泉州市2017年预算执行情况及2018年预算草案的报告》除了晒出去年的财政收支账本,更重要的是对今年的财政收支预算进行了合理安排与规划。

服务保障民生安排支出81.64亿元

去年,我市坚持稳增长、控风险、谋长远,持续深化财税改革,着力服务创新驱动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升预算管理绩效,有效保障民生和社会事业补短板,全市财政运行平稳。

今年,我市安排市本级一般公共预算支出111.12亿元,其中,用于服务保障民生的支出81.64亿元,比上年可比增长5.9%,占市本级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73.5%。

市本级财政支出的重点项目包括:农林水支出7.87亿元,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7.98亿元,医疗卫生与计划生育支出25.8亿元,教育支出17.72亿元,文化体育与传媒支出3.39亿元,科学技术支出3.36亿元等。

确保更多新增支出投向民生领域

2018年,我市将更加有效聚财、开明理财、精准用财,加大资金筹措力度,保障好民生支出。

通过持续调优支出结构,保障2018年省、市为民办实事项目的资金需求,确保更多的新增支出投向民生领域,增加教育资源供给,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扩大就业创业,促进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完善统一的城乡居民医保和大病医保制度,推进文化体育事业,提升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支持“古泉州(刺桐)史迹”申遗、创建全国公共文化服务示范区、生态环保等重点工作。同时,通过加强市级扶贫开发资金的统筹运作,把扶贫与扶志、扶智相结合,激发贫困人口的内生脱贫动力,巩固提升精准滴灌扶贫成果,不断提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运作资金支持半导体高新产业发展

除了超过七成的财政投入民生,今年市本级财政将再支持调结构促转型,在培育经济发展新动能方面加大投入。

通过实施积极有效的财政政策促进转型。坚持以供给侧改革为主线,强化人才“港湾计划”引才引智,加大科研攻关、创新平台定向资助和滚动支持力度,支持产学研用联合创新,促进产业创新转型。

同时,聚焦税源潜力大、发展前景广阔的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精准制定扶持措施,运作资金支持半导体高新产业发展。持续推进财政涉企资金基金化改革,集聚有限的财力放大杠杆作用,规范市场化运作机制,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引导社会资本、金融资本推进重大项目落地及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

泉州新一年发展蓝图展开 GDP预计增长8.7%以上

即时 | 2018-01-08 07:47

经济社会发展蓝图徐徐展开 今年GDP预计增长8.7%以上

本报讯(记者 蔡紫旻)今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十三五”规划中期评估年,也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之年。

在市第十六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上,记者从《关于泉州市2017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及2018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的报告》中了解到,今年,全市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将按照GDP增长8.7%以上的一揽子指标进行统筹安排,新一年的发展蓝图正徐徐展开。

产业发展

推动“项目招商”向“园区招商”转变

为了实现新一年的产业发展预期目标,泉州对一二三产的发展方向都有详尽安排。

产业发展方面,泉州将加快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支持龙头企业开展战略并购,加强行业内部资源整合,保持传统优势产业在国内的行业地位;同时推动快速增长的中型企业做精做细,向细分行业龙头发展,引导小微企业进行专业化、差异化经营。

重点产业的招商工作,在新的一年中,将推动从“项目招商”向“园区招商”的转变。重点抓好以晋华项目为龙头的集成电路产业链、以泉州“芯谷”为载体的化合物半导体产业链、石墨烯产业链、智能装备产业链、精细化工产业链等重大产业链的招商选资和项目攻坚。

为推动现代服务业的创新发展,泉州将继续深化“第三产业提升年”,加快推进服务业、制造业的融合发展。实施服务业百大项目建设和重点行业龙头企业培育,扶持“互联网+”、仓配一体化、健康服务、文化创意等新业态,打造一批高端现代服务业集聚区、产业园。同时,结合申遗工作,推动文化和旅游的融合发展,打造“古泉州(刺桐)史迹”文化旅游品牌;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动特色产业发展与产业深度融合,提升特色现代农业发展水平。

创新转型

新增高新技术企业120家

下阶段,我市将深入推动福厦泉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的建设,加快半导体高新技术产业园等高新园区建设,持续加大对各类科研机构创新服务平台的支持力度。突出泉州产业优势、新旧动能转换和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加强创新企业扶持引导,实施培育科技小巨人领军企业行动计划,新增高新技术企业120家、科技小巨人领军企业50家以上,推动嘉泰数控工业大数据中心等45个示范区重大科技专项建设。

推动一批创新园区的建设,重点优化提升泉港、泉惠石化工业区整体竞争力,承载产业发展空间。加快规划建设福建(泉州)半导体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大力推进入园的半导体大型项目建设。同时加快晋江“三创园”、石墨烯产业研究院、洛江石墨烯研发生产基地等建设。


需求增长

实施在建重点项目423个

固定资产投资方面,泉州储备了一批基础设施、民生和产业重大项目,今年将陆续开工建设,为固定资产投资增长带来支撑。

今年泉州将持续开展“项目攻坚年”活动,实施在建重点项目423个,力争新开工建设项目70个,竣工投产项目70个,全年完成投资1400亿元以上。针对基础设施、公共服务领域存在的不足,组织实施补短板工程包。

值得一提的是,社会消费品零售方面,泉州将加快建设国家级电子商务示范城市,推动电子商务助力实体经济更高质量发展,开展东海跨境电商服务生态圈试点,争创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

出口商品方面,通过出台扶持外贸相关政策,优化完善政策普惠性和实效性,今年将争取出口超亿美元企业达15家;举办第四届海丝国际品牌博览会,组织好全年70场泉州品牌“境外行”“海丝行”展销活动。

城乡统筹

预计环湾区域建成面积225平方公里

今年的城乡统筹发展预期目标是:城镇化率66%、环湾区域建成面积225平方公里。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泉州将推动古城提质,结合申遗工作,做好申遗点遗址保护开发、环境整治与相关旅游设施配套建设。抓好华侨新村、府文庙、龙头山等片区的规划设计和修缮整治。推动新城集聚,加快城东至北峰快速通道、东海通道、动车站综合交通枢纽等项目,完善环湾交通体系;推进“水线山线绿道”等建设,推动生态景观提升。同时,加快教育医疗、公共文体、商业服务等相关项目建设,完善城市公共配套和服务水平;编制生态连绵带规划,推进生态连绵带建设,营造城市景观个性。

民生改善

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预计增长7%左右

今年预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7%左右,每千人口执业(助理)医师数1.86人,每千人口医疗机构床位数4.45张;每万人口接受高等教育数740人。

为此,泉州将推动民生“四大领域”补短板工作,最大限度补齐教育事业、卫生与健康事业、养老服务和民生基础设施短板。抓好扶贫工作,在医疗保障提升、住房条件改善、产业扶持巩固、转移就业引导、帮扶责任的强化上下功夫,集中突破因病因灾返贫、村集体经济薄弱等问题。确保城镇新增就业13万人以上,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2%以内。

加快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抓好社会保险提标扩面工作,城乡居民养老保险缴费率达到90%以上;完善多层次养老保障体系,稳步推进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全年争取实施棚户区改造9644套(户),基本建成6340套(户)。

推进基础教育扩容提质,新改扩建公办幼儿园70所,新增学位1万个,普惠性幼儿园覆盖率达到75%;实施中小学建设工程包项目50个,新增学位1万人。推动普通本科高校应用转型发展,支持泉州师院创建省示范性应用型本科高校、泉州理工职业学院升格本科院校。

泉州市政协十二届二次会议闭幕 提案初审立案695件

即时 | 2018-01-08 07:31

东南网1月8日讯(本网记者 陈诗婷)1月7日上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十二届泉州市委员会第二次会议在泉州影剧院闭幕,泉州市政协副主席洪川夫主持闭幕大会。

会议听取了泉州市政协十二届二次会议提案初审情况的报告;审议通过了泉州市政协十二届二次会议决议(草案)。

记者从大会上获悉,截止1月5日下午6点,泉州市政协十二届二次会议共收到提案775件。其中,各民主党派、工商联、人民团体和政协专委会提案205件,委员提案570件。经过初审,立案695件,不予立案80件。对于不予立案的提案将作为委员来信或社情民意转送有关部门参考。

闭幕式上,泉州市政协主席陈灿辉作了讲话。他表示,会议期间,委员们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使命感,以尽心竭力履行职责的态度,以讲真话建铮言的作风,认真审议和讨论各项报告,尽心履行职责,讲真话建诤言,认真审议和讨论各项报告,充分体现了政协“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的不懈追求,生动展现了政协委员一心谋发展、真情牵民生的时代风貌。

陈灿辉指出,2018年泉州市政协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在中共泉州市委的坚强领导下,紧紧围绕推进“五个泉州”建设工作大局,认真履行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职能,更好发挥协调关系、汇聚力量、建言献策、服务大局作用,努力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推进现代化泉州建设贡献智慧和力量。此外,要坚决维护核心,坚定正确政治方向;要坚持围绕中心,着力服务科学发展;要始终贴近民心,助推补齐民生短板;要广泛凝聚人心,彰显团结联谊功能;要加强自身建设,切实提升履职能力。

泉州市政协委员陈少健:让小型图书馆 走进社区

即时 | 2018-01-07 09:37

刺桐公园北大门的24小时自主图书馆深受市民欢迎 (陈晓东 摄)

社区图书馆是最近几年由公共图书馆派生出的一种图书馆办馆模式,通过建立社区图书馆,可以为市民提供公平、便利的阅读环境,保障公民的基本文化权益,实现“所有知识为所有人服务”,提高城市发展质量和文化品位。对此,市政协委员、泉州海西石材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陈少健建议,让小型图书馆走进社区,扩大公共图书馆的服务面、受众面和读者群体,带动并推进本地区公共图书馆事业整体向前发展。

陈少健认为,社区作为构成现代社会的基本单位,社区文化及其设施建设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其中加快建设高效优质的小型社区图书馆,尽快满足社区居民迫切的文化需求。同时,我市公共图书馆数量有限,家住附近的居民,到图书馆借书看书是“近水楼台先得月”。可如果住在较远的地方,到图书馆就比较麻烦。建设高效优质的小型社区图书馆,将大大方便市民借阅图书。

陈少健建议,可率先让图书室进驻距离市图书馆较远的大型社区,并逐年覆盖到各个社区。同时,政府加大财政投入,书籍可由市图书馆负责提供,并定期更换,更换下来的书籍可在各个社区之间流转。在市或县(区)图书馆设置图书捐赠箱,鼓励市民将多余的书籍杂志捐赠给社区图书室。

□本报记者 许雅玲

张澍楠:打造世界海丝文化休闲旅游目的地城市

即时 | 2018-01-07 09:37

颜值+内涵 期待出租车“变脸”城市风景线

打造世界海丝文化休闲旅游目的地城市的进程中,城市出租车同样是一扇文明之窗,流动风景,在一定程度上彰显出城市旅游服务水平和文化素质内涵。对此,市政协委员、领秀文旅集团董事长张澍楠提出《关于将出租车打造成“城市流动风景线”的建议》。□记者 吴宗宝 吴丽娇

现象 出租车“面子”较生硬“里子”不够深

“出租车外观较‘生硬’,与泉州文化旅游‘格调’不相符。”这是市民黄先生对出租车的印象。黄先生表示,泉州出租车的外观主要以绿白、蓝白、橙白相间为主,顶部是一个长方形的小广告屏,跟其他城市比较没有多大区别,放在一座海丝文化休闲旅游目的地来说,整体来看比较“生硬”,没有真正展现泉州的城市文化旅游特色。

除了“面子”,出租车的“里子”不够深,也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城市文化内涵与旅游服务水平。去年国庆节期间,不少外地游客反映,“泉州部分出租车内的环境脏乱差,异味重,个别司机素质不够高。出租车内的细节、司机文明礼仪等方面,仍然大有可为。”

经调查,缺乏特色的出租车,在滴滴、神州等互联网乘车新型模式的冲击下,更是雪上加霜。不少出租车司机师傅反映,以前一天可以跑四五百元,现在只有两三百元。此外,泉州出租车的很多车辆环境、司机服务不如滴滴、神州、易到专车,甚至许多不如滴滴快车,在新型行车模式的冲击下,内涵的缺失,让出租车经营更加艰难。

献策 借助文创公司对出租车进行“整容”

出租车作为城市“流动的风景线”,既要有颜值,更要有内涵。出租车“变脸”,对于拥有诸多美誉的泉州来说,有如城市旅游元素的一次重新“整容”。那么,要如何提升出租车颜值和内涵?

“很多到国外的中国游客都反映有些国家的出租车‘很有特色,一定要坐一次’”。记者采访了张澍楠。他建议,可以借鉴先进典型的国内外重大旅游城市,推动出租车“变脸”,将它打造成一张泉州城市文化旅游名片。比如,英国伦敦的出租车全部是黑色的,体现出的是英伦风;日本出租车司机服装高度统一,都戴帽子、穿制服,展示着日本的礼仪等。泉州出租车车身统一风格、司机统一服装,增加体现“东亚文化之都”“海上丝绸之路”起点等元素,形成自己的特色文化品牌,让出租车成为城市一道流动的风景线。同时,提高出租车司机各方面的服务水平,让其成为城市“流动的导游”。

泉州出租车的全方位提升,需要系统的文创公司包装。张澍楠建议,由集创意与运营功能于一身的企业参与到改变出租车、塑造城市品牌、推动城市文明的大局中,为出租车业量身定做全新特色方案。通过升级泉州出租车的生活体验,构造出传统的新业态,能够让文化体验协力旅游发展。比如,一些泉州专业的城市运营商,就有责任为提升城市形象、塑造城市品牌、推动城市文明贡献力量。

市人大代表夏泉福:推进务工人员向新泉州人转化

即时 | 2018-01-07 09:35

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以年轻人为主体的农村转移人口纷纷从农村涌入城市,在城市创业、就业、生活,有一部分转为市民。根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2016年农民工总量达到28171万人,比上年增加424万人,其中泉州有200多万人。如永春湖洋镇全镇人口4.6万人,在泉州工作就有2.1万人。针对这一情况,市人大代表、永春县东关镇南美镇经联社主任夏泉福认为,应大力推进农民市民化、务工人员向“新泉州人”转化。

如何推进务工人员向“新泉州人”转化,为城市发展贡献力量?夏泉福代表建议:首先,合力营造良好的就业环境。政府可建立健全融资体系,鼓励农村合作金融组织创新贷款服务品种,不断增加小额贷款规模,解决务工人员起步创业问题。人社局可把培训纳入政府免费职教体系,根据市场需求安排职业技能培训,实现“业者有其技”。

其次,注重社会保障和维权服务。人社局要加大对企业欠薪违法行为的处罚力度,构建解决工资拖欠长效机制。实行各类保险政策全覆盖,制定完善养老、医疗保险转移接续办法,确保务工人员持续性参保,妥善解决好务工人员子女义务教育问题。

再者,多种模式解决住房问题。住建局、规划局等部门可采取准市民化型、政府投资型、企业配建型、租房托管型、市政改造型、信贷支持型等住房保障建设模式,让务工人员居有定所。□记者 苏勇

1  2  3  4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