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泉州两会

为泉州经济社会发展,积极凝心献力、建言献策。

 资  讯 

台盟泉州市委会建议:电缆入地 美化古城

即时 | 2018-01-07 09:33

针对老城区缆线架空线路较多,存在安全隐患,台盟泉州市委会建议:

电缆入地 美化古城

目前,泉州市老城区街巷存在缆线架空线路较多的现象。以鲤城区为例,中山路的架空线路一般位于街道一侧,不仅有电线,还有各种通讯线和网线的交织,虽然绑在一起,但全部裸露在外面,很容易受自然气象条件(如雷电、风雨、盐雾、污秽等)、沿线树木生长以及各种外力破坏的干扰,存在较多安全隐患。西街及其附近街巷的架空线路,多为横跨街道和其他线路在电力杆上的私拉乱扯,有很多线缆从住户窗前穿过,有的甚至被固定在窗前,极易发生漏电等危及人身安全的事故。随着泉州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西街、中山路等老街巷架空线路暴露出基础设施与城市发展不协调的问题。针对此问题,今年两会上,台盟泉州市委会提交《关于在全市老街区全面实施缆线入地改造》提案。 □记者 林书修

既能美化环境

还能提高土地利用台盟泉州市委会表示,缆线入地有众多优势。首先,缆线入地后,可将庞大、蛛网密布的城市架空线隐藏,在美化城市形象、提升古城环境上能给人最直观的感受。其次,缆线入地不仅不受气象条件和外力破坏的干扰,还能穿越人行道、树木、胡同等较狭窄的场所,既确保了城市的供电可靠性,又有利于防止发生触电和安全用电事故。

此外,在老城区,土地是一种价值含量高且比较稀缺的资源,由于架空线的空间安全距离要求比地下管线更高,对相邻土地的使用限制较多,因而大大降低了土地的利用价值。改为地下电缆线路后,对于空间的限制较小,在提高土地的利用价值上可以发挥重要作用。

做好前期调查

合理选择入地方式

在老城区街巷实施缆线入地改造的具体建议上,台盟泉州市委会认为,应首先做好前期调查,合理选择缆线入地方式。据了解,目前,直埋敷设方式、穿管敷设方式、隧道敷设方式等是缆线一般的敷设方式,合理选择缆线敷设方式可以降低线路入地项目的建设费用,在实施改造前,要调查清楚现老城区架空线的基本状况,包括布置范围、影响人群、使用情况、涉及单位等信息,再将这些调查情况汇总,由相关专家以及城市管理部门根据实地考察制定合理的改造方案。

在改造资金问题上,提案建议可借鉴其他城市模式,由政府专门成立“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投资有限公司”,并按照“统一规划、统一运营、统一经营、统一维护”的原则,集中财政投入、社会集资、银行贷款等多种资金渠道,根据城市规划的管理要求,租售给用户机构使用,实施不同用户,差别定价,这样,投资者和政府就可以从租金中获取固定回报。此外,提案还建议,改造工程开始前,要认真梳理可能面对的问题,列出任务清单,倒排时间表。要倾听群众意见,耐心解疑释惑、宣讲政策、疏导情绪,依法及时解决好群众的合理诉求,引导群众理解和支持改造项目建设。

泉州市人大代表郭浪滔:建议筹建海丝航空公司

即时 | 2018-01-07 09:24

市人大代表郭浪滔:泉州晋江国际机场旅客吞吐量已进入国内50强

建议筹建海丝航空公司

福州、厦门均成立了地方航空公司,且运营良好。作为福建经济总量最大的城市,泉州至今尚未成立地方航空公司,为此市人大代表郭浪滔提出《关于启动筹建海丝航空公司的建议》,希望以此更好地推动泉州海丝门户城市建设。 □记者 林铭珊航空业正迈入景气周期

调研显示,泉州晋江国际机场2016年完成航班起降、旅客吞吐量、货邮吞吐量,在全国218个机场中分别排名第61、47和35位。2017年更是实现跨越式发展,全年完成航班起降4.4万架次,比增30%;旅客吞吐量534万人次,比增40.8%;货邮吞吐量5.98万吨,比增19.3%。从整体发展看,泉州已具备发展本地民航的业务需求基础。

从总体环境来看,中国的民航业正处于新一轮景气周期中,稳定增长的航空市场和低油价是进入的好时机,宁波、合肥、大连等多地都已启动筹建工作。泉州筹建本地航空公司,可参照福州成功经验,以泉州交通集团为主体,引进现有航空公司合作组建海丝航空公司。

让海丝航空成为泉州响亮的城市名片

郭浪滔从机构建设、资金扶持、机场建设、合作对象、人才引进等5个方面提出海丝航空建议,期待打造泉州又一响亮的城市名片。

一是成立民航事业发展领导机构。由市领导牵头,交通、财政、发改委、侨台外事等相关职能部门组成,成立泉州民航事业发展领导机构,负责民航事业发展规划及航空公司筹建等工作。

二是加大专项资金扶持力度。积极争取省级配套支持泉州民航发展扶持资金,协调本市相关职能部门加大民航发展扶持资金支持力度,资本化运作泉州民航发展基金,大力鼓励航线开发、基地航空公司落地、运力增加及机场建设等。

三是加强泉州晋江国际机场建设,进行航站区和飞行区扩建,并以机场为中心配套建设综合交通枢纽,形成空地无缝衔接。

四是招选优质合作对象,启动招商引资工作,吸纳优质资本进入筹建团队,特别是本地龙头企业、泉州籍客商及具有航空背景的实力企业。

五是大力引进航空业高端人才,出台相关政策,吸引具有航空知识背景人才,组建专业团队。

泉水润城生态“流淌” 把泉州打造得“水水”的

即时 | 2018-01-07 09:23

水线绿道串起晋江北岸的十个公园,为市民亲近自然、欣赏江景提供了好去处。图为去年完工的汀洲公园景致。(陈起拓 摄)

临水而居、择水而憩,自古就是人类亲近自然的本性。以“泉”命名的泉州,是滨海城市,海岸线绵长,城区又有晋江、洛阳江环绕,大小内沟河穿行。近年来,泉州注重在水系上做文章,努力将城市打造得“水水”的。

□记者 陈淑华 林劲峰 陈起拓 通讯员 苏承礼 文/图

一批景观工程建成 “江清、水净、岸绿、景美”

在刚刚过去的2017年,中心城区就有多块原本被围墙遮挡的杂地被建成了街头绿地、公园,而隐身其中的内沟河、排洪渠也随之一起变身,成为灵动的水流。

泉秀街与田安路交叉口绿地公园就是其中典型。在清走近百车的杂乱垃圾后,市市政公用事业管理局根据大淮渠从该地块贯穿而过的自然地貌,将杂地建成一个以“海的意象”为设计理念的公园。如今,口袋公园内,大淮渠淤泥被疏浚,两岸围筑起仿古栏杆,将园区分隔成两边。一边,自然曲线的园路与圆形的中心广场让人联想到场地与海之间的关联性,另一边,凤凰木、樱花木棉、秋枫、香樟及宫粉紫荆等乔木错落有致,鸡蛋花、四季桂等灌木富有自然郊野意味。

泉州动车站东西大道边上的一块土储地块,在去年上半年围墙拆除后,隐藏的河道水系、池塘,及远处的清源山脉也“显山露水”。如今,此处绿草茵茵,自然形成的河道缓坡用鹅卵石、块石等重新砌筑,岸边加种高大乔木、柳树、水生植物等,形成自然、生态、野趣横生的湿地景观。

在众多“水”项目中,于2013年动工的晋江下游生态整治工程(一期)泉州·北滨江公园(即绿道水线)是大手笔之作。在丰泽区北峰片区溪墘段,原本杂草丛生的江畔变成郁郁葱葱的疏林草地,一条平坦的沥青跑道从中蜿蜒而过,衬得晋水涟涟,风景如画。该项目共规划“四区十园”,全长21.5公里长。慢道串起沿线十大公园,为市民提供观赏、漫步、骑行新去处的同时,进一步巩固了晋江“江清、水净、岸绿、景美”的水生态。

_ueditor_page_break_tag_

东车站东侧绿地经过整治后变得充满野趣(林劲峰 摄)

防内涝有了新项目 内沟河有了保护法

在提升水景观、建设水生态的同时,我市紧抓水安全、水治理工作。

2017年,为有效提高内涝防治水平,市委、市政府将“中心城区防洪排涝”列入泉州“XIN”行动首批十大项目之一。至2019年,中心城区将实施50个内涝整治及防洪排涝设施建设项目,力争实现“基本消除易涝隐患点,中小雨不积水,大雨暴雨不发生严重内涝,特大暴雨城市运转基本正常”的目标。为此,今明两年,一批重大防洪排涝整治工程将动建。包括北峰丰州片区滞洪区系统一期工程(含西华洋滞洪区)、乌石山滞洪区工程、仙堂滞洪区一期工程等。这些工程的推进,能从根本上解决市区内涝问题,实现泉州市“遇特大暴雨,城市运转基本正常”的目标。

在水治理方面,为更好地构建“水清、河畅、岸绿、景美”的内沟河环境,今年1月1日,泉州第二部地方实体法规《泉州市市区内沟河保护管理条例》正式施行。新年将启动八卦沟、笋浯溪(破腹沟)等示范段综合治理工程,目前该工程前期工作抓紧进行中,力争第二季度前完成PPP招投标,第三季度启动建设。

代表委员声音

以“海绵城市”为目标开展水治理

水是城市的命脉,是城市文明的源泉。一泓清泉,对一座城市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在今年两会,水问题依然备受关注。

市政协委员严捍东建议,要以打造“海绵城市”为目标,建设水生态城市。他介绍,2017年7月开始,中国致公党泉州市委会华侨大学总支部“泉州市构建海绵城市现状调研”课题组对中心城区“海绵城市”基础设施的建设情况进行了实地考察,发现和国内许多城市一样不容乐观。他认为,当前,应把“恢复设施生态功能”作为第一要务,尽可能恢复城市原有河道、水塘、沟渠,保护河、湖、池塘等天然水系,最大限度地开发、改造城市社区建筑物、道路、绿化带、广场、公园等公共设施蓄留雨水的生态功能。

来自民盟泉州市委员会的市政协委员们以集体提案的形式,关注水问题。他们建议,在对内沟河综合治理中,务必先排查清楚所有可能发生的污染源头,然后再分门别类解决,做到“杜绝工业废水或建筑污染、逐步消除生活污水、治理或疏导沉积污染、建立长效洁净机制。”

民盟泉州市委员会还建议,要防止河长制“虚化”,要建立齐抓共管的督导机制,建立奖惩分明的考评机制,并引入公众参与,从排污源头抓保护。(陈淑华)

泉州市政协十二届二次会议举行第四次全体会议

即时 | 2018-01-07 09:20

本报讯 (记者谢曦 吴丽娇 吴宗宝)6日,市政协十二届二次会议举行第四次全体会议。会上,12名市政协委员围绕“五个泉州”建设,就弘扬企业家精神、创新驱动、数字经济、制造业智能化、古城保护开发、新型商协会、中医药发展、民办学前教育、讲好泉州故事等方面作了大会发言,提出了真知灼见。

市领导郑新聪、康涛、陈奕辉、翁祖根、温惠榕、林万明、陈铁晗、张永宁、林锦明、杨晓山、周真平、卢炳椿、季翔峰、洪自强、吕刚和市直相关部门负责人到场听取发言。

大会执行主席陈灿辉、骆沙鸣、陈铭福、王祖耀、李冀平、王瑞强、陈益、洪川夫、林志建、苏小青、陈伟平出席会议。

认真听取大会发言后,市委书记郑新聪指出,市委、市政府、市政协领导班子听取各界别委员建言献策,是泉州政协的好传统,更是反映社情民意、参政议政的好渠道。委员们围绕“五个泉州”建设献计出力,选题精准、调研深入,体现了广大委员热爱泉州、心系人民的真挚情怀,展示了履职尽责、求真务实的良好作风。

郑新聪要求,市委、市政府要增强协商意识、民主意识,倾心听取政协意见建议,自觉接受政协民主监督,推动形成全社会重视、关心、支持政协工作的良好氛围。对大会发言和委员们的意见建议,要分口研究,吸纳吸收,认真办理、抓好落实。

郑新聪希望,市政协发挥人才荟萃、精英集中的优势,积极开展协商议政,帮助市委、市政府理清工作思路和抓手;广大政协委员认真履职尽责,加强自身学习,不断提升参政议政水平,积极宣传推介泉州,多做“春风化雨”的工作,为泉州发展大局增添正能量。

本次大会前,各民主党派、工商联、县(市、区)政协和市政协委员活动组认真选题、深入调研、精心准备。大会秘书处从各参与单位和委员提交的发言材料中确定选用48篇,作为会议材料印发。这些发言材料凝集了各界政协委员的辛勤与智慧,也是广大政协委员积极参政议政的重要体现。

市政协港澳委员异地商会委员特邀嘉宾座谈会举行

即时 | 2018-01-07 09:19

加强协商议政 携手转型跨越

市委市政府召开市政协港澳委员异地商会委员特邀嘉宾座谈会

本报讯 (记者谢曦)昨日,市委、市政府召开市政协港澳委员、异地商会委员、特邀嘉宾座谈会。座谈会上,市领导和百余名市政协港澳委员、异地商会委员、特邀嘉宾齐聚一堂,叙乡情、议发展。委员们围绕企业新生代创新创业、泉州企业与西部地区互利共建、借鉴先进城市经验等积极建言献策。

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郑新聪代表市四套班子和泉州人民,向广大乡贤、海内外乡亲表示感谢。郑新聪指出,过去一年,泉州实体根基更加牢固,海丝古城更有“颜值”,人民群众有更多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这些成绩的取得,是全市上下凝心聚力、攻坚克难的成果,是海内外乡亲合力共为、一同打拼的成果。新的一年,是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泉州将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把高质量发展与实现赶超结合起来,着力构建“1234”现代产业体系,按照“转型攻坚、聚力跨越”主线要求,全力抓好“项目攻坚2018”、龙头招商、乡村振兴战略等工作。我们将进一步解放思想,以各位委员、嘉宾的鼓励、意见和建议为鞭策,努力创造便捷、无障碍的投资营商环境、项目成长环境。

郑新聪希望,广大政协港澳委员、异地商会委员、特邀嘉宾一如既往地关心支持家乡发展,加强协商议政;当好桥梁纽带,推动更多招商项目、技术人才、资金集聚泉州,共享发展机遇,海内外泉州人齐心协力,共同推动家乡各项事业蓬勃发展,共谱“五个泉州”建设新篇章。

市长康涛主持座谈会。市领导陈万里、陈灿辉、陈奕辉、翁祖根、林万明、张永宁、杨晓山等参加座谈。

泉州中山路669幢传统历史建筑将挂牌保护

即时 | 2018-01-07 09:11

两会锐话题·活化古城

669幢传统历史建筑将挂牌保护 让中山路成为“活的博物馆”

中国十大历史文化名街——泉州中山路(庄丽祥 摄)

一条中山路,半部泉州史。泉州中山路串起古城的诸多文物史迹,走在这里就像翻阅一本厚重的书籍,可以通读古城历史。

今年两会,不少市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继续关注中国十大历史文化名街——泉州中山路的保护提升工作,建议精细保护管理中山路骑楼建筑,做好立面整治,活化商业业态,让老街绽放新魅力、新活力。

□记者许雅玲 文/图

现场走访 骑楼走廊有破损 沿街电线有点乱

“南国多雨天,骑楼可避风”,泉州中山路可以说是我国保存最完整的联排式骑楼建筑商业街,沿街廊柱式的骑楼浓缩着中西建筑风格。

中山路就像一个“活的博物馆”,那些深藏在街区里的文物古迹和非物质文化遗产,让许多老泉州人如数家珍。就连中山路周边的众多小巷地名亦有着诸多典故。

然而,中山路在岁月流转中亦初现老态,有着年久失修、火险隐患等问题。记者在走访中了解到,2017年6月,中山路玉犀巷口,一栋5层民房突发大火,火势还波及紧挨着的一栋3层民房。记者看到,2016年11月被烧塌的中山南路382号电动车店与380号餐饮店,至今仍未恢复营业,两间店铺墙体可看到焚烧痕迹。除了火灾,也曾发生天花板坍塌事件。此外,在中山路上,随处可见如蜘蛛网一般的电线,一旦出现短路,极可能引发火灾。

代表委员纷纷提建议。有的建议电缆入地,有的认为可选取中山路的一段做试点,对两侧店铺统一收购,进行保护性修缮。

_ueditor_page_break_tag_

部门回应 中山中路试验段6月底成步行街

记者从市人大常委会法工委获悉,《泉州市中山路骑楼建筑保护条例(草案)》已经通过一审,接下来将开展一系列调研论证,听取社会各界的意见,使条例更接地气,能解决实际问题,更好地保护利用骑楼建筑。通过立法可以进一步规范中山路骑楼建筑的保护和日常维护管理,对中山路骑楼建筑保护及历史风貌的展示具有重要意义。

根据古城双修中山路提升项目规划,我市将对中山路采取原真性保护,修缮中山路风貌建筑,挂牌保护669幢传统历史建筑,做到“原址、原状、原物、原汁原味”,让中山路成为“活的博物馆”。同时,将按照海绵城市理念建设综合管线,启动中山路试验段,构建“公交+慢行”交通方式,打造公交“小蓝”、社区巴士“小白”、自行车“小黄人”、三轮车“小红” 等 “多彩交通”。

对于备受关注的中山路中段步行化改造,我市将把自涂门街到打锡街的这段中山路作为试验段,全长约240米,改造内容包括步道、夜景灯光、建筑小品、城市家具等设施改造,预计今年6月底前交付使用。同时,我市将对自打锡街到钟楼的这段中山路骑楼进行立面整治,改造沿街店招,铺设综合管线,对地面重新铺装,提升市政绿化,修剪两侧行道树,实施夜景扮靓工程,完善卫生设施和标志系统,预计明年2月完工。

此外,中山路金鱼巷为古城背街小巷微改造的“试点”,项目于2017年10月10日启动,涵盖金鱼巷前段(中山中路和濠沟墘之间)271米,主要包括地上部分和地下部分。脚手架搭了两个多月,终于在元旦前后落架,立面修整、管网入地等已基本完工。本次微改造,方案由中国美院设计,通过活化老城街巷,保留不同历史阶段的空间,形成记忆叠加。

代表委员声音

复原泉州记忆 中山路可集大成

中山路如何重拾辉煌?代表委员各抒己见。

市人大代表陈建通说,泉州中山中路的罗克照相馆,是老泉州人记忆当中抹不掉的一家知名照相馆,在许多家庭几代人的生日照、毕业照、结婚照和全家照中,留下“罗克摄影”的印记。还有许多泉州的名小吃店,如侨光电影院门口的远芳小笼包、群众戏院边的牛肉羹店,水门巷的福人颐煎包店等,“建议尽可能恢复几代泉州人留下历史记忆的商铺、业态,促进泉州中山路的再复兴和再繁荣。”此外,他建议,可在骑楼下,拉出一条电线作为春节元宵期间挂花灯专用。

“泉州中山路蕴含着丰富的建筑文化,既结合泉州民居的传统特色,又融入海丝文化的建筑精华,是历史上中西合璧的成功范例,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学术价值、历史文化保护价值。”市政协委员、泉州明新华侨中学校长张上建建议,中山路整修提升应当突出闽南特色,精细保护管理骑楼建筑。同时要活化中山路的商业业态,让这条历史文化名街更具活力。

泉州多举措关爱侨界民生 发慰问金慰问特困侨

即时 | 2018-01-07 07:30

东南网1月7日讯(通讯员 林泓宇 本网记者 谢玉妹)2017年泉州市外事侨务办积极引导侨界资源和精准扶贫有效对接,让贫困归侨这一弱势群体切实共享发展成果,获得了侨界的广泛好评。

近年来,泉州市外事侨务办多次开展大病大灾、住房问题、鳏寡孤独、扶持生产等各种专项调研,针对贫困归侨的各个类别,提出形式多样的帮扶措施,让他们早日脱贫或者老有所依。

据了解,为了帮助贫困归侨解决生活困难,泉州市外事侨务办慰问100户以上的特困侨,发放慰问金10余万元左右。除利用自有资金外,泉州市外事侨务办还联系民政、慈善基金会、侨联等部门给予扶助。同时利用泉州侨乡的优势,联系海外侨胞捐资资助贫困归侨。

对于归侨本人或家人具有一定的劳动能力,泉州市、县侨办通过适当引导,帮助他们找到适当的生产项目,并在资金、技术上给予扶持和指导。近年来,泉州市、县侨办帮扶贫困归侨59户,每户先行补助2000-4000元,建立了挂钩联系制度,专人负责管理和监督扶持工作进展,推动了扶持工作积极有效地开展,帮扶对象生活水平明显得到提高。对于无房的贫困归侨采取优先安排廉租房、修缮公有闲置房、租借民房和政府补贴建房等方式解决其居住问题。对于危房户,各地在坚持自愿原则下,筹措补助资金,帮助其进行危房改造,有计划、有步骤地为贫困归侨修缮房屋。到目前为止,已建设191套侨居房,并已全部搬迁入住。

此外,泉州市财政每年拨出专项资金扶助这些贫困归侨。根据病种及病情,分别给予他们2000-5000元不等的临时资金补助,帮助他们度过难关。七年来累计拨付专款290万元,资助大病大灾贫困归侨1410余人次。

值得一提的是,泉州还成立侨爱扶贫基金,积极引导侨资侨力参与精准扶贫工作。目前已募集捐款105万元,其中旅菲侨领陈祖昌先生设立了资助鳏寡孤独贫困归侨专项基金,每年捐款10万元,用于资泉州市50名鳏寡孤独贫困归侨,每人每年2000元,今年的资助资金已经下发到了各个贫困归侨手中。

泉州市十六届人大二次会议召开第二次全体会议

即时 | 2018-01-07 07:26

东南网1月7日讯(本网记者 陈诗婷)1月6日下午,泉州市十六届人大二次会议举行第二次全体会议。泉州市人大常委会主任郑新聪作市人大常委会工作报告,泉州市中级人民法院代院长陈明作泉州市中级人民法院工作报告,泉州市人民检察院检察长高扬捷作泉州市人民检察院工作报告。

郑新聪在报告指出,过去一年,泉州市人大常委会共召开常委会会议8次,主任会议15次,审议2项、通过1项地方性法规,听取和审议一府两院专项工作报告23项,开展执法检查3次,专题询问1次,综题询问1次,工作评议3次,满意度测评9次,作出重大事项决定决议8项,组织专题调研37次,全面完成泉州市十六届人大一次会议确定的各项工作任务。其中,报告提到对中心市区停车管理、拆迁安置房善后工作、城市公厕建设与管理等进行专题调研,推动有关部门进一步合理配置停车设施,回应安置户合法诉求,制定实施新增公厕规划,市区停车难、拆迁难、上厕所难得到一定缓解。

围绕开创新时代人大工作新局面,郑新聪报告说,要立足新时代,体现人大工作新担当;要贯彻新思想,引领人大工作新实践;要围绕新目标,展现人大工作新作为;要开启新征程,激发人大工作新活力。

郑新聪强调,2018年,泉州市人大常委会要在中共泉州市委领导下,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认真履行宪法和法律赋予的职责,为泉州保持旺盛的“走前列”势头,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作出新的贡献。要围绕创造美好生活,在服务“五个泉州”建设上彰显更大成效;围绕提升法治水平,在推进依法治市实践上发挥更大的作用;围绕履行法定职责,在推动工作与时俱进上实现更大突破;围绕发挥主体作用,在创新代表工作机制上迈出更大步伐;围绕适应时代要求,在加强人大自身建设上取得更大进展。

泉州:家庭过期药品泛滥丢弃 建议“有奖”回收

即时 | 2018-01-06 17:37

针对家中过期药品泛滥市民随意丢弃,市政协委员建议——

构建过期药回收体系 市民参与“有奖”

过期药危害大,应尽快出台回收方案。 (柏峰/摄)

■早报记者 李菁

感冒药、肠胃药、止痛片,是不少市民家中的常备药物。可是,这些药物过期了如何处理?随意丢弃过期药会污染环境,如果落到药贩子手中被加工“翻新上市”,不仅会扰乱药品市场秩序,还会危害大家的身体健康。为此,在今年市两会上,市政协委员、民盟泉州市委会专职副主委余嘉容带来了《关于构建我市过期药品回收体系的建议》。

现状

家庭过期药品泛滥 多被扔垃圾桶

大部分市民家中都会常备一些头痛伤风、胃痛腹泻的药物应急。然而,这些药物常常已经过期还未用完。这部分药物,你都如何处理呢?

“我们家的感冒药,常常放到过期了都不知道,得有家人感冒时拿起来看才发现。看到过期了,就直接扔进垃圾桶了。”市民蔡女士告诉记者。记者在市区一家设有过期药品回收点的药店前随机采访了多位市民,大家均不知回收点的存在。

“回收有没有补贴?”市民林先生问道。他认为,过期药品回收是好事,但家中常备药品价格都比较“平民”,有些市民可能怕麻烦,不愿专门拿到回收点去。如果有“激励制度”,可能会带动大家的积极性。

据了解,泉州中心市区有8个社区过期药品回收定点药店,这些回收点均设在泉州市国大药房连锁有限公司的分店。市民将过期药拿到回收点时,店家会进行登记。回收箱平日里都是上锁的,食药监的工作人员会定期上门将过期药带走进行处理。

_ueditor_page_break_tag_

建议

参与过期药品回收 市民可获补贴

余嘉容建议,我市应尽快出台《泉州市家庭过期失效药品回收服务工作实施方案》,选定一批信誉良好的药品零售网点配置过期药品回收箱。

“对家庭和个人,可以依据上交的过期药物数量、重量或零售价的一定比例进行补贴。可参考超市的会员卡积分制度,在居民医保卡里增加过期药品回收积分数据,凭积分置换等价的纸巾、牙膏、洗衣粉等生活用品或日常药品。”

另外,她还建议,各回收网点要对回收的过期药品封存、建档,由相关部门统一回收,统一无害化销毁。对工作突出的回收网点,在常规补贴的基础上,要结合信用等级评定工作、平安建设工作、安全生产工作、食品安全村居建设、网格化监管等,进行奖励激励。

他山之石

厦漳已出台家庭过期失效药回收方案

2016年,《厦门市家庭失效药品回收实施方案》出台;2017年5月,《漳州市家庭过期失效药品回收服务工作实施方案》出台。两市均是利用各药品零售网点,在柜台设置家庭过期失效药品回收箱,并对参加回收活动的家庭或个人按药品数量兑换适当的常用药品或生活用品。

2017年8月,京东宣布与广药白云山合作,双方启动了“广药白云山&京东家庭过期药品上门回收”公益项目,将在北京、上海、广州、深圳、杭州、济南、沈阳、长沙、郑州、成都10个城市开启上门回收家庭过期药品活动。过期药品回收后广药集团负责进行称重、专业封箱等一系列专业措施,然后统一运送到具有专业资质的销毁点,由专业机构进行无害化处理。

全市流域水环境质量良好 今年将推行“湖长制”

即时 | 2018-01-06 17:25

全市流域水环境质量良好 保护工作进展顺利

今年将全面推行“湖长制”

■早报记者 陈小芬

去年年初,泉州市十六届人大一次会议表决通过《关于进一步加强全市流域水环境保护的决议》(以下简称“决议”)。决议执行一年来,全市水流域环境保护情况如何?在今年市两会中,记者获悉,在市人大及其常委会的监督支持下,市政府及相关部门认真执行决议,全市流域水环境保护工作总体进展顺利,取得较好成效。按计划,今年我市除了进一步加强河长制责任落实外,还将出台“湖长制”实施方案,全面推行湖长制。

取得的成绩:全市流域水环境质量保持良好

据介绍,围绕《决议》有关要求,我市制定出台《泉州市全面推行河长制实施方案》《泉州市全面推行河长制工作三年行动方案》《泉州市小流域及农村水环境整治计划(2016-2020)》《2017年泉州市重点流域(含近海流域)水环境综合整治工作计划》等文件,不断推动全市流域水环境保护工作规范化、制度化、常态化。2017年1-11月,全市流域水环境质量持续保持良好。主要流域13个国、省控断面水质达标率100%,12个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100%,山美水库总体为Ⅱ类水质、惠女水库总体为Ⅲ类水质,近岸海域一、二类水质比例93.8%。

过去一年,泉州全面推行河长制,构建市、县、乡、村四级河长体系,截至目前全市有168位河长、426名流域河长、1667名河道专管员。加强水污染防治,其中生活污染方面,截至去年11月底,全市新建污水管网330公里,新增7个乡镇266个行政村实现污水收集处理;农业污染方面,持续推进生猪养殖污染防治,完成92家非禁养区存栏250头以上生猪养殖场标准化改造。加强水环境治理,实施105个重点流域(含近海水域)水环境整治项目。严格执法,一年来泉州市共出动执法人员近5.89万人次,检查涉水企业2.10万家次,立案处罚企业1672家。

下一步工作:出台实施方案全面推行“湖长制”

虽然泉州流域水环境保护工作取得一定成就,但仍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2018年,泉州将持续深入推进全市流域水环境保护工作,重点抓好以下工作:

探索建立“河长一支笔”工作机制,建立“河长巡河日”工作机制,出台我市“湖长制”实施方案,全面推行湖长制。

进一步加强污染流域治理,持续深化兰溪、梅溪等12条不达标小流域综合整治,推进八卦沟等黑臭水体整治,开展安全生态水系建设。

进一步加强环保基础设施建设,推进10座城镇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在确保完成10个乡镇污水处理治理的基础上,力争年底前全市133个乡镇全面实现污水收集处理,全年计划新建、改造污水管网160公里。

进一步提升畜禽养殖污染整治成效,探索生猪养殖污染第三方治理模式,启动非法禁养区内牛、养、家禽、兔等其他禽畜养殖场的标准化改造。

进一步加强水资源保护,实现河流管养全覆盖,全面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争创国家级节水型城市。

进一步加强水环境监管,建立生态环境损害修复和赔偿制度并在全市范围内逐步推广。

进一步加强科技支撑和法律保障,全力做好《内沟河保护管理条例》的实施,加快《重点流域水环境保护条例》的立法进度,提高法律威慑力,营造全民守法的水环境保护格局。

泉州:入园难入园贵怎么办 各方支招助幼有所教

即时 | 2018-01-06 17:07

努力让群众享有更好的教育。新改扩建公办幼儿园70所,全市新增学位1万个,普惠性幼儿园覆盖率达75%,解决好婴幼儿照护和儿童早期教育服务问题。 ——摘自《政府工作报告》

常言道“三岁定八十”,好的学前教育,对人生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下一代的健康发展,更是一个民族兴旺发达的基石。随着二孩政策的实施,市民们对于幼儿园教育的需求更加旺盛。与家长们急速增长的需求相比,泉州市幼教发展却面临着一定的困境。

区域性学位缺口较大,学前教育普惠性、优质资源不足;近期,国内外校园虐童事件频发引起家长担忧……关于幼教在发展过程中的大小事,都是家长们关心至极之事,它的现状和未来都牵动着市民们的心。

■早报记者 罗倩雯 李波玲/文 庄丽祥/图

_ueditor_page_break_tag_

现状扫描

部分区域学位相对缺口较大

“目前,我们区域性学位缺口较大。随着城镇化工业化的加速推进,大量外来和进城随迁人员子女涌向中心城区和沿海经济发达地区的趋势,在‘十三五’期间仍将继续存在。”泉州市教育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据预测,到2020年,我市中小学、幼儿园在校(园)生将比2016年增加34万人左右,“如泉州中心市区各学段学位预计:幼儿园缺口0.84万个,小学按55人以下标准班额计算缺1.33万个,初中缺口1.17万个。”

除了区域性学位缺口较大之外,现阶段我市学前教育普惠性、优质资源不足。“全市在公办性质幼儿园就读幼儿17.24万人,占47%,在普惠性幼儿园就读幼儿23.42万人,占64%。”泉州市教育局相关负责人表示,该数据离我市提出的2020年的目标(在公办性质、普惠性幼儿园就读的适龄幼儿分别达50%、85%以上)还有一定距离。

去年新建20所公办幼儿园

目前,我市有独立幼儿园1503所,其中公办281所,集体办239所,民办幼儿园983所(其中普惠性民办园448所);小学附设学前班550个点。在园幼儿数38.43万人,就读公办性质幼儿园在园幼儿数占近50%,学前三年入园率97.9%;至2017年11月全市普惠性幼儿园在园幼儿数占71.72%;2016-2017学年度,幼儿园教职工32613人。值得一提的是,2017年泉州市为民办实事项目中“扶持新建20所公办幼儿园”现已圆满完成。

_ueditor_page_break_tag_

两会聚焦

人大代表建议

提前规划 增建公办幼儿园

在今年市两会上,市人大代表王双庆提交《关于增建我市公办幼儿园的建议》,称一边是公办幼儿园学位不足、一位难求;一边是民办幼儿园、私立幼儿园学费昂贵、管理不规范,造成了目前的“入园难、入园贵”的问题。

王双庆在建议中表示,解决这一问题最直接有效的办法就是:增加建设公办幼儿园,满足广大人民群众幼儿教育的需求。他表示,随着二孩政策的实施,未来三年内又将出现一波幼儿的入园高潮,要加强调查、提前规划。

政协委员提案

提高教师学历 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

记者获悉,在今年市两会上,市政协委员林栋梁提交了《全面二孩将迎来幼儿入园潮,我市应切实建立师资预警机制》的提案。提案建议,转变观念,提高教师素质和学历水平,在现有基础上提高教师学历,出台相应的优惠政策,鼓励和支持中专教师提升自身学历,参加大专、本科的考试,甚至是在职研究生的学习。鼓励骨干教师举办定期的教学观摩与研究课,使教师主动参与,形成教学互动而深入主题。同时,要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树立终身学习的思想。可以借鉴会计行业,实行硬性再教育规定,要求每一名在职幼儿教师参加一定时长的实地培训或者在线教育,并参加考试。

_ueditor_page_break_tag_

记者走访

既要用心呵护孩子

也要重视幼师心理

泉州市丰泽幼儿园,一直是泉州家长们口耳相传的优质放心学校。走在校园里不难发现,师幼间总是其乐融融,欢声笑语绵延不绝。

老师的资质如何?幼儿园里的监控设备是否完善?家长是否可以将孩子放心地送往这所幼儿园?每位家长心中都会有此类疑问。要打消家长的疑虑,办一所让家长认可的幼儿园,其实要下一定的功夫。丰泽幼儿园何园长介绍,对于公办园来说,幼师的准入门槛并不低,只有经过层层选拔的品学兼优者,方能持证上岗;而在岗者也要贯彻终身学习的理念,定期接受继续教育,参与各类师德建设主题活动,培养良好师德。

“对我们而言,监控设备的主要功能是记录孩子成长,让家长更进一步地了解孩子在园里的点滴成长。”何园长表示,监控不应该成为约束、管控老师的工具,如此一来可能伤害了老师们的自尊心,影响园领导与教师的相互信任。身为园方管理层,除了爱护每一位孩子,更要关爱幼儿教师的身心健康。

在物资安全都做到位的前提下,保障教师与幼儿心理安全的需求更为重要。因为只有当老师保持健康快乐的情绪,才能以阳光积极的状态面对孩子。为老师们提供一个平台,聘请专职心理医生为老师们提供咨询,是个不错的做法。“如此一来,幼儿园老师可以及时纾解压力,保障心理健康安全,也就可以有更好的状态来呵护每位孩子,从而让家园沟通更加愉快,关系更加和谐。”何园长说。

_ueditor_page_break_tag_

师生配比得当

管理事半功倍

记者又来到位于市区的一家民办幼儿园。一进大门,耳边是孩子们的欢声笑语,眼前是户外活动花园。这里有精心设计的裸足感官步道,每一小段路都是由不同的材质筑成的,不远处是孩子们细心培育的各式花园……

一家民办幼儿园如何打消家长疑虑,让他们放心?采访中记者获悉,该园十分重视师生比例配备的问题。比例得当,老师们才有精力专心照顾自己负责的几名孩子。针对目前在读的200多个孩子,学校配备有30多名优秀教师及10多名生活阿姨。这就意味着,每位老师将专门负责照顾六七名学生。“每周二晚上是全体老师的培训时间,以及家校沟通时间。”园长介绍,学园总共拥有66个监控摄像头,遍布园区各个区域,确保无死角。但获得家长们的信任,单靠监控设备是远远不够的。监控设备可为老师们提供教学回顾,对学校管理也有益处,但对家校和谐沟通而言,更重要的是,作为一名专业的幼教老师,需要转变思维,主动与家长联络沟通,让家长了解幼儿园的办学理念,同时更了解孩子们的内心想法。

_ueditor_page_break_tag_

部门回应

新建改建扩建普惠性幼儿园

“实施幼儿园建设‘工程包’,到2020年,全市新建一批公办幼儿园,按照‘社会投资、政府扶持、依法监管’机制,吸引社会资本新建、改建一批普惠性幼儿园,确保在公办性质幼儿园就读的幼儿达50%以上,普惠性幼儿园覆盖率达到85%。”泉州市教育局相关负责人说,未来我市将加大幼儿园建设力度。同时,我市还制订了公办幼儿园生均拨款标准,确保学前教育年生均公用经费财政拨付标准到2018年不低于200元,到2020年不低于500元。

构建0-3岁婴幼儿早教服务网络

进一步提高学前教育普及水平,到2020年,学前三年幼儿入园率超过98%,全面解决“入园难”问题;构建0-3岁婴幼儿早期教育指导服务网络,各级示范幼儿园均开展面向社区家长的早期教育培训和咨询活动。

“科学导向幼儿园发展,构建幼儿园保教质量评估监管机制,健全教研指导网络,整体提升农村幼儿园教育质量。到2020年,办园行为普遍规范,各级示范性学前教育资源覆盖面扩大到40%。”泉州市教育局相关负责人表示,除了提升保育教育质量,还需提高学前教育师资队伍素质,至2020年,80%以上的幼儿园园长和专任教师将达到专科及以上学历,基本实现幼儿园教师、医务人员、保育员及其他后勤人员均持证上岗。

_ueditor_page_break_tag_

市民声音

建议聘请高素质教师 成立权威托管中心

市民谢女士的孩子在东海某幼儿园读书,虽然园方安装了监控,但谢女士认为效果甚微。“首先,目前大部分监控都不可能做到无死角。其次,该监控视频无法反复回放,家长精力有限,不可能时刻盯着远程监控。”谢女士认为,真正要让孩子开心、家长放心,最重要的还是应当配备素质过硬的幼教班子,经过严格培训上岗,宁缺毋滥。

“幼儿园孩子放学早,那个时间点,我们家长都上班,只能安排家中老人去接孩子。”家在丰泽区的林先生说,他的孩子在丰泽区某幼儿园读小班,说起接送孩子他忍不住大倒苦水。林先生表示,他和妻子都在上班,外面的托管机构参差不齐,“希望可以有一些比较权威的机构一同合力解决幼儿的托管问题,如果妇联可以和社区联合起来,在每个社区办一个小小的托管中心就好了”。

■相关新闻

泉州幼高专首批 男幼师今年6月上岗

作为稀缺资源,男幼师一直是用人单位眼中的“香饽饽”。日前记者从泉州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获悉,该校自2015年开办首个男幼师班以来,已招收三届男幼师近150名,而首批学生将于今年6月正式毕业,走出校园,进入各家幼儿园。

据介绍,今年将会有40多名男同学从泉州幼高专毕业。此前实习过程中,这些男同学都受到不少幼儿园的欢迎,部分幼儿园求贤若渴,甚至主动上门“求签约”。

根据省教育厅的部署,泉州幼高专于2015年开始招收男幼师。除了接受系统正规的幼教课程学习,男幼师平时要比女幼师接收更严格的体能训练,从而在上岗后可弥补女性教师在某些方面的短板,与女幼师形成互补,配合更佳,事半功倍。

安溪突出“六个抓” 实现日投1个亿的小目标

即时 | 2018-01-06 16:58

三安大桥连接新老城区,进一步刷新了大美安溪的“颜值”。(刘伯怡/摄)

■早报记者 罗倩雯

昨日下午,泉州市人大代表、安溪县委书记高向荣受邀做客早报“一线通”两会工作室,结合安溪实际,围绕“转型攻坚、聚力跨越”主线,畅谈安溪新一年的发展思路与举措。

“这次参加市‘两会’,听了市长所作的《报告》,觉得非常贴心,这是一份有高度、有力度、有温度的报告。”高向荣说,更令他们倍感振奋的是,《报告》10多次提及安溪的项目、工作,包括白濑水利枢纽工程、湖头光电产业园、南方水产城、晶安三期等,充分体现了市委、市政府对安溪的高看厚爱和殷切期盼。高向荣表示,安溪将在未来一年的工作中突出“六个抓”——

抓园区 兴实体

“园区是经济发展、产业转型升级的支撑。有了新园区,把高新、现代化产业引进来,之后再逐步淘汰落后产能。”高向荣说,接下来,安溪将从产能释放、补链铸链、基金运作、人才引进等入手,做大做强湖头光电产业园、思明园和湖里园等现代专业园区,发展壮大生物科技、高端制造、人工智能等新兴产业,推动实体经济提质增效。

抓项目 促投资

高向荣介绍,今年安溪将健全完善集中开竣工、问题提醒单、定期晾晒等机制,持续掀起项目建设热潮。“全县安排县级重点项目387个,年度计划投资327亿元,这意味着安溪每日投资额近9000万元。接下来,还将深化招商竞赛活动,招引一批行业领先、高附加值的企业入驻,争取全年新引进项目投资300亿元以上,实现每日投资超过一个亿。”

抓“双修” 强茶业

高向荣表示,在未来,安溪茶业仍要内外兼修——内提品质,外塑形象。坚持“四心”“四化”,办好第二届安溪铁观音大师赛,引导制茶工艺回归传统,创新茶业宣传和营销模式,推动茶产业“二次腾飞”。高向荣表示,为了茶业未来发展得更好,安溪将推行“休采”“留高”“间伐”,让茶园休养生息。“安溪人民已经靠茶致富,现在我们要善待茶。”

抓乡村 促振兴

落实乡村振兴战略,推进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创建工作,发展订制农业、智慧农业、设施农业等新业态,培育壮大淮山、湖头米粉等“四金四银”特色产业,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高向荣说:“今后将结合茶庄园、茶香人家建设,打造一批具有农耕文化、历史记忆、地域特色的魅力村镇,让农业有奔头、农民有盼头、农村有看头。”

抓民生 补短板

“民生无小事,要为他人、为后代谋幸福。接下来,将深入实施教育惠民、健康利民、养老暖民、宜居便民‘四大行动’,让群众享受更优质便捷的服务。”高向荣表示,安溪将把2018年作为“脱贫攻坚巩固年”,发挥县乡两级扶贫开发协会作用,解决造血功能不足、因病因灾返贫、村财薄弱等问题,实现稳定脱贫、长效脱贫。

抓生态 树样板

树牢“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呼应福建建设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部署,继续严把项目准入关,坚决杜绝高耗能、高排放、高污染企业。“接下来,将在全省率先推行山长制,全面落实河长制,打好大气、水、土壤三大污染防治攻坚战,持续推进茶山生态修复、造林绿化、退茶还林还果还蔬和水土流失治理,让青山常在、绿水长流、空气常新,打造生态文明建设茶乡新样板。”高向荣说。

德化“七大提升行动” 打造现代化世界瓷都

即时 | 2018-01-06 16:56

德化城市品位提升,更宜居宜业。(黄谷莹/摄)

■早报记者 陈小芬

“听了市政府工作报告,我们倍感振奋,深受鼓舞。” 昨日下午,泉州市人大代表、德化县委书记梁玉华受邀做客早报“一线通”两会工作室,她说《政府工作报告》多次提到德化,如成功举办“中国白”国际陶瓷艺术大奖赛、德化进城务工人员安居项目荣获中国人居环境示范奖、抓好石牛山项目等。报告总结过去非常实在、实事求是,分析问题直面客观、切中时弊,提出的思路对德化非常有指导意义。

访谈中,梁玉华畅谈德化新一年的发展方向与举措。2018年,德化将重点实施“七大提升行动”,打造海丝路上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现代化世界瓷都。梁玉华表示,“七大提升行动”不是概念,而是一个个实实在在的项目和抓手。

★关键词 陶瓷产业

2022年产值突破500亿元

2017年,德化成功举办了国博白瓷展、国际陶瓷艺术大奖赛,“中国白”入选2017年金砖会晤国礼瓷和国宴瓷,大大提高德化陶瓷的知名度、美誉度和认可度。德化顺势而为,通盘梳理,提出到2022年陶瓷产值突破500亿元的目标,并形成了行动计划和配套政策等一揽子方案,具体将强化四大支撑点,即实施“机器换工”、发展工业陶瓷、推进全屋定制、扩大电商优势。

★关键词 全域旅游

投资建设18个旅游项目

德化有着千年的陶瓷文化底蕴、优越的自然生态、独特的山水风光,尤其随着厦沙高速通车、兴泉铁路开工、德化城关至永泰嵩口高速今年底有望动工,交通更便利。德化将坚持“点线面”协同推进,加快18个旅游项目建设,力促年接待游客突破440万人次、收入突破40亿元,打造德化发展新的板块。

“点”上建好龙头景区,加快推进石牛山、九仙山、县城陶瓷文化三个核心景区的建设、改造和提升;“线”上培育东、中、西三条精品线路;“面”上形成整体效应,按照“一镇一特色,一村一主题”,培育12个特色小镇,同时每年推出2-3条美丽乡村示范线,打造德化版的“绿野仙踪”。

_ueditor_page_break_tag_

★关键词 城市品位

开工建设46个市政项目

启动城市品位提升年活动,以“点线面”为切入点,推进总投资172.7亿元的46个市政项目。“点”上,推进驾云亭、二厂、瓷艺城、霞田文体园4大片区改造,打造新地标;“线”上,实施丁溪、浐溪两岸景观风貌提升工程;“面”上,分步推进6处农贸市场、9个公共停车场、10座城市公园等项目。

★关键词 社会民生

推进48个项目建设

梁玉华介绍,德化将强化“以造福人民为最大政绩”的理念,推进总投资57亿元的48个民生项目,让人民群众有更多获得感和幸福感。具体有,加快推进32个教育项目;补齐医疗及养老短板,主要抓好投资6.5亿元的医养康项目;巩固提升脱贫成果。

★关键词 乡村发展

“一村一主题 村村显特色”

农村方面,按照“一村一主题,村村显特色”,推进7个市级环境整治村、2个宜居示范村、1条景观带的“两村一带”建设。启动乡村整治专项行动,开展“一清二整三美化”,让乡村更美、农村更有人气。农业方面,做好特色农业、加工农业、休闲农业三篇文章。

★关键词 项目攻坚

策划220个重点项目

2018年,策划了总投资553.4亿元的220个重点项目,年度投资106.1亿元,比2017年增加21亿元,增长24.7%。同时,深化“大招商招大商”活动,力争今年新签约项目35个、总投资75亿元以上,并专班推进总投资30亿元的瓷都影视文化特色小镇、15亿元的上涌新型城镇化等签约项目落地建设。

★关键词 党建保障

开展“建功新时代,瓷都再出发”活动

去年,德化开展“提振干事创业精气神”主题实践活动,今年,将以此为基础,开展“建功新时代,瓷都再出发”大讨论活动,从干部、企业、社会三个层面发力,凝聚德化上下智慧和力量,造浓建设现代化世界瓷都的气场和氛围。

楼房蝶变城市新颜 泉州奏响幸福生活新乐章

即时 | 2018-01-06 16:54

城市综合体的崛起,正在改变市民的购物方式。图为浦西万达广场。(陈起拓 摄)

探访泉州城市之美,楼房是不能缺席的主角。

翻阅照片,鳞次栉比的高楼拔地而起,宏大的城市综合体遍地开花,曾经斑驳的老旧楼房也换新颜,人们不禁要感叹城市蜕变的巨大力量。对于泉州而言,一个个或是新建,或是重塑的楼房新区,正创造着巨大的新空间价值,它们在改变和提升城市面貌的同时,正带给市民更美好的城市生活体验。

城市综合体相继崛起

泉州开元盛世广场、东海泰禾广场、南益·美岁天地、新天城市广场……2017年下半年,泉州多个商业综合体扎堆开业。在填补泉州商业区不少空白的同时,各城市综合体以庞大的体量、各具特色的外观,成为泉州楼房的重要代言人。

伴随市民生活品位的不断提升,各城市综合体不断以特色元素妆点自身,吸引客流,也扮靓了都市。东海泰禾广场建设了“水秀广场”与泉州版“伦敦之眼”,旨在按照泉州旅游新地标、铸就城市会客厅、成就国际风尚标;南益·美岁天地打造时尚、积极、高品质生活方式的场所,打造高品质的“生活圈”;开元盛世广场依托开元寺,加大对文旅项目的投入,以传统闽南院落式半开放商业街区为主,将海丝、闽南等元素发挥到极致。

_ueditor_page_break_tag_

泉州持续深化环湾规划建设,一座座高楼大厦见证着城市的蜕变。 (张九强 摄)

老旧小区整治升级

新兴的城市综合体日益繁盛,越来越多的老旧小区也迎来蝶变的好日子。

泉秀花园建于上世纪90年代,发生过多起外墙掉砖问题,社区、业主合力解决,修复外墙。位于泉淮社区的汀州新村也是老旧小区,此前11号楼阳台外墙红砖掉落,业主有意修复,但困于资金和高空作业,迟迟未能进行,后来社区牵头,业主和店家共同出资,对瓷砖松动的外墙进行清理。

截至去年12月,丰泽区自2014年开展“美丽社区”建设以来,有38个老旧小区获益,得到整治提升;鲤城区去年完成百源新村、团结新村、龙宫老干部宿舍区、海滨街道涂门小区4个老旧小区整治。如今,老旧小区楼房整治还有更给力的政策利好。“小区物业管理规范”被市委、市政府列入泉州“XIN”行动首批十大项目之一,《泉州中心市区物业管理规范提升三年行动实施方案》正式出台。方案提出,各相关区、街道可根据小区实际情况,对业委会的筹备、成立给予开办补贴。

□本报记者 游怡冰

_ueditor_page_break_tag_

老旧小区通过整治提升,人居环境得到改善。图为丰泽区东美花苑。 (陈晓东 摄)

融入泉州文化元素 塑造特色建筑风貌

“看到家乡楼房越来越美,城市越来越有品位,我感到由衷的自豪和喜悦。”市政协委员吴月容表示,伴随楼房品质升级,城市综合体涌现,市民生活方式也发生了改变。从以往的“逛街”,到如今的“一站式”商业体验,楼房承载着泉州市民越来越好的生活。

“建议形成政策机制,鼓励更多传统泉州文化元素的建筑出现,塑造特色建筑风貌。”吴月容建议,重视泉州传统建筑元素的提取精炼和发展运用,将传统建筑元素符号化,通过引导城市沿街两侧居住建筑风格的整体化而增强城市可识别性,让泉州的传统文化元素通过建筑展示给海内外游客,形成深刻、美丽、独特的城市印象。 (游怡冰)

泉州“西街综合整治”项目启动 活化千年古街

即时 | 2018-01-06 16:44

“西街综合整治”项目启动——

活化千年古街 提升古城“颜值”

古老西街正在焕发新活力

每年两会,古城西街的保护和发展是绕不开的话题。去年,这条千年古街迎来了一个重大变化,从2017年10月9日起,西街东段实施常态化限行,每天8:30至22:00成为禁止机动车辆通行的步行街,迈出了古城核心区域保护发展的一大步。过去的一年,这条街在交通、业态、景观等方面均有提升。对于未来西街的发展,不少市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本报记者 殷斯麒 文/图

现场走访 假日游客云集 文创类民宿类店铺增加

几年前说起西街,泉州人想起的关键词大概是开元寺、东西塔和老字号。如今说起西街,不少人还会提到青年旅馆、酒馆、图书馆和旅游文创商品、小吃店,甚至更多。

在这条说长不长、说短不短的老街上,不少人一直在努力尝试,续写或改写着她的故事。或让古厝化身城市会客厅,或探索实体书店经营新模式来多元发展,或把西街古早味嫁接新元素进行突破,或让老厂房腾笼换鸟焕发新生命……这些尝试,从文化进入,从经济出来,开拓着一条自发的突围之路。

刚过去的元旦假期,西街能用“人山人海”来形容。记者在元旦期间来到西街,发现不仅仅是本地人来游玩,还能听到天南地北的方言在此交织,背着背包或者拉着行李箱的游客络绎不绝,不少店铺门口排起了长长的队伍。2017年国庆中秋长假,是西街限行后迎来的首个旅游黄金周。据市旅游局专项监测数据显示,长假8天西街人流量突破40万人次。

变化在这条千年古街上悄然发生:设置了小黄人站点,还有公交车“小白”,大家可以骑着车或搭乘“小白”悠然观赏老城,多一分闲适;越来越多的泉州古早味小吃在一条街上就能找到,从街头可以吃到结尾,对于慕名而来的吃货来说非常令人满足;立面整治也在着手进行,一些破旧的店面已经开始修整,违章搭盖的铁皮等也在拆除。路面已经平整,少了坑坑洼洼的地方。

随着人流量增多,有些问题也随之而来。比如在开元寺大门前,经常有载客三轮车占据广场候客。小吃店饮品店增多后,垃圾也多了,垃圾桶不及时清理就会溢出,卫生问题仍值得关注。

_ueditor_page_break_tag_

代表委员建议 提升西街庙会集市 加强周边整治

农工党泉州市委会提交了《关于提升西街庙会集市日活动的建议》,提出西街庙会集市日作为一种传统的民俗文化和一个惠民消费的平台,虽然热闹但却常常因秩序凌乱、缺乏管理等问题引起诟病。建议要借助西街庙会集市民俗文化活动这一载体,积极宣传和推介泉州深厚历史文化。要做好西街庙会集市日活动的规范管理服务工作,积极协助经营者做好摊位设置和管理,教育和引导经营者文明有序经营,做到价格公道、品质有保障,推动庙会文化更加高大上。引导经营者做好和保持摊前及周边卫生,自觉维护文明城市形象。

“几乎每个旅游城市都有一条步行街,泉州要成为海丝文化休闲旅游的目的地,有必要分阶段建设西街、中山路步行街。”市政协常委、泉州晚报社副总编辑郭培明提及,元旦当天,他专门去了趟西街,发现人气爆棚,许多餐饮店前都排起了长龙。“经过最近几年的努力,西街打造步行街的条件日趋成熟。但是限制机动车后,电动车、三轮车不断穿梭于人流之中,步行环境并不舒服。两侧尚有不少缺乏地方特色、游人也少光顾的小商店,电线杆、外墙电线也影响景观,休闲设施还需完善。”他认为,提升西街景观还包括周边街区的整治,“西街除了开元寺,还有不少名人故居、宗族祠堂、宗教寺庙、华侨建筑,以及依托其中的历史文化,它们共同形成西街独特的魅力,我理解的西街保护应该是历史街区的整体风貌的保护。我们可以通过得力保护和合理利用,引进文创商业业态,结合社区营造,探索运营模式,吸引世界目光,实现城市文化遗产从资源到资产、资本的转型。”

部门回应 开展“点亮家园”活动 活化历史老街

如何活化这条千年古街?“在西街开展以危旧房屋修缮为主题的‘点亮家园’活动”写入今年两会的政府工作报告。记者从市古城办了解到,今年将要开展的“点亮家园”活动与中国建筑学会合作,在西街片区公开征集20—50幢民宅进行修缮竞赛活动以及西街传统风貌建筑修缮营造活动,采取以奖代补的方式探索居民自我修缮和保护传统建筑的模式。

此外,还将开展西街综合整治,通过采取西街功能业态提升、沿街建筑修缮、夜景照明设计、步行化环境建设、市政管线提升改造等措施,更好地保护与展示历史文化街区。对西街东段地下管线整体提升,通过实施道路断面铺装和海绵化工程,对两侧广告进行综合整治,植入城市家具,扮靓夜景。同时,深入实施步行化改造,恢复“水井”,再现“市井十洲人”景象。

1  2  3  4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