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福建省委宣传部主管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泉州频道> 泉州民生 > 正文
几百只“非洲大蜗牛”深夜侵入刺桐路啃草
qz.fjsen.com 2010-07-30 07:40   来源:东南网    我来说两句

东南网-海峡都市报7月30日讯(本网记者 田米 见习记者 林天真 文/图)

保安收获一盆“蜗牛”

刺桐路绿化带上到处是“蜗牛”

▲“蜗牛”伸出触角

▲“蜗牛”爱吃草

时间:昨日凌晨0点15分

地点:泉州市区刺桐路

事件实录:家住煌华商厦的李老师,因天热睡不着,沿着刺桐路散步,刚走到绿化带,就感觉踩碎了什么东西,低下头一看,呀,是个大“蜗牛”!他拿着手电往草地周边照去,发现草地上,有成片的“蜗牛”,估计有几百只。

记者接报后赶到现场,只见路两旁的柳树从根部到树冠上都趴着“蜗牛”,树下的草丛中也有很多。这些“蜗牛”有着深黄色或黄色的长卵圆形外壳,上面有褐色、白色相杂的条纹;软体部分则为深褐色或牙黄色。它们的个头不小,大的有6~7厘米长,小的也有2~3厘米。周围稍微有点小动静,它们就会马上缩进壳内,但是一会儿又会慢慢把触角伸出壳外。

据附近小区的保安介绍,近一个星期来,每晚都有很多的“蜗牛”爬到这条绿化带上来,有的甚至还爬到树上,他还捡了一大盆,“可能是近段时间雨下得多吧。”

记者拿着照片向泉州市野生动物保护协会副会长林彦云咨询。林老师说这个“蜗牛”学名叫褐云玛瑙螺,并不是蜗牛。它属腹足纲,柄眼目,玛瑙螺科,原产于非洲东部沿岸坦桑尼亚的桑给巴尔、奔巴岛,马达加斯加岛一带,因为酷似蜗牛,也有非洲大蜗牛之别称。在我国,20世纪20年代末30年代初最先在厦门被发现,可能是由一新加坡华人所带的植物而引入的。它们喜欢栖息于植被丰富的阴暗潮湿环境及腐殖质多的地方,6~9月最活跃,一般在晨昏或夜间活动。而刺桐路中间花圃比较密集,花圃下终日不见太阳,所以这里的环境适合玛瑙螺的生长。前些天连日大雨,水分比较足,草坪上长出了很多嫩草,所以它们夜晚倾巢而出啃食草叶,到了白天则又躲进花圃下的烂叶中。

但是,玛瑙螺毕竟属于入侵物种,它们咬断各种农作物的幼芽、嫩枝、嫩叶、树茎表皮,已经成为危害农作物、蔬菜和生态系统的有害生物。这种螺也是人畜寄生虫和病原菌的中间宿主。所以林老师说,玛瑙螺虽然能够食用,但还是建议市民最好不要随意食用。

责任编辑:王秀钦
相关新闻
相关评论
点击排行
关于东南网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本网·律师严正声明 - 友情链接 - 网上订报 - 给我留言 - 投稿邮箱 -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08-2010 fjnet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东南网授权法律顾问 北京市中银律师事务所福州分所 许水清 律师 电话:13809520738
本站职业道德监督电话:0591-87079320 全国非法网络公关工商部门举报电话:010-88650507(白天),010-68022771(夜间)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 新出网证(闽)字12号
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 许可证号:1310572 《中国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

主办:福建日报报业集团 未经许可不得建立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