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鉴国告诉本报记者,国外先进的慈善基金项目,往往公私分明,“私募基金和公募基金有着明显界定。”
高鉴国还以英国为例,表示“即使是同一个名称的企业,其公司和慈善社团都要分别注册,各有不同的‘注册号’。”公司和社团有着严格区分,公司可以盈利为目的,社团则多为纯公益性质。
他认为,这样一来,政府和公众才能有针对性地对其“公司”或“社团”进行相应的监督。
高鉴国指出,“中非希望工程”若想不被质疑,其实可以有两条路走。
“要么他的负责人把钱直接捐给慈善基金或慈善服务机构,这样就是纯公益项目,”高鉴国说,“要么他自己成立独立运作的基金会,这样也不会受到人们质疑。”
“现在问题关键是,我们没法给它定性,究竟是公还是私,这样公众质疑他,也就很正常。”
高鉴国认为,目前国内的慈善机构虽然也有监管,但形式却显得比较单一、落后。
“从最简单的来说,国内公布收、支两方面财务状况时,往往偏重前者,而忽视或故意隐瞒后者,”高鉴国有些无奈地说,高调公布收入,低调处理支出,似乎成为目前国内包括慈善在内各行业的一个“通病”。
8月19日下午,记者联系到在“世界杰出华商协会”(下简称华商会)工作的小美(化名),小美说她今年本来抱着做慈善的心态来到这个协会,经过一段时间工作,“没想到差距会那么大!”
内 幕1 名为服务企业 实则“没钱不行”
小美说,来此之前她以为华商会就是个慈善服务机构,结果来了之后发现根本不是那么回事。
因为来的时间不长,小美目前的工作主要是收发快件以及与客户电话沟通联系,是协会内部最基层的员工。
“想成为这边会员,必须交钱,”小美坦言,一个公司若想成为该协会会员,首要条件就是“必须有钱。”
“我们会给每一个申请加入的企业做资质审核,”小美说,但据她观察,很多员工根本就没有这方面能力,她所认识的一个学广播学的,就“被拉去审核金融方面的企业,你说他能懂吗?”
小美说,协会上层领导给他们强调最多的,是要求企业多交钱,“即使你有资质,但要是没钱,也入不了协会。”
小美表示,她对协会的这种做法很不以为然,“有些小公司刚刚起步,正需要钱,需要扩大影响力和知名度的时候,但协会却因为他们没钱而不接受他们。”
当然,“也会办一些活动,为企业提供交流、投资机会,”但小美认为,“协会的营销氛围还是太浓了。”
本报记者了解到,该协会一年期会员,需要缴纳的会费从4900元到189900元不等。
- 2011-08-19华商协会被曝有七大获利方式 业务员私募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