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南网-海峡都市报9月16日讯(记者 陈丽娟 田米 见习记者 郑慧雅 文/图)
【点题:多元文化】
从2007年成为闽南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的核心区,到2008年奥运会上泉州提线木偶的精彩亮相,再到2009年南音入选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泉州传统文化逐渐走向世界。
从闽南文化进校园,到各种传统剧目尝试商演,再到各式各样的广场文化活动陆续登台,泉州文化越来越为百姓所喜闻乐见。
从破旧遗弃的工厂,到一座座充满艺术感的创意产业园兴起,文化创意产业逐渐在泉州生根发芽。
这是一个传统文化复兴的五年,一个新兴文化发展的五年,更是一个全体泉州人同享文化饕餮大餐的五年。多元文化,在这五年里,在这座千年历史文化名城里,重绽光彩。
镜头1
通政小学学生在操场表演南音、梨园戏
9岁江西娃唱出满口地道南音
没有华丽的布景,没有眩目的灯光,依然可以翩翩起舞,舞者滑步而行,缓慢优雅,以婀娜娇俏之身段,描述盛世佳人万种风情……昨天上午,泉州市区,通政小学北校区操场上,9岁的小朋友舒佳丽一曲地道的南音《直入花园》,配上梨园科步,表演得惟妙惟肖。
小佳丽来自江西,父母在梨园古典剧院上班,自小受泉州文化熏陶,每次大人们在舞台上排练,她便在台下自行模仿起来。2008年通政小学“南音进校园”时,小佳丽就加入南音兴趣组。小朋友的理由很简单:南音很好听。不会说闽南话,她就死记硬背,一个字一个字记下来,几个月的时间,她也学得有模有样。
去年5月份,学校携手福建省梨园实验剧团,办起了梨园兴趣班,小佳丽也是第一个加入,本就有功底的她,经过老师的点拨,后来还代表学校去参加比赛,取得了好名次。
南音、木偶、梨园……各种剧种,孩子们学得津津有味。如今,学校里像小佳丽一样的学生越来越多,每周三的活动课,教室里总能飘出袅袅妙音。
为了让学生们更好地理解南音、梨园,古剧种也有新玩法:老师们创造了南音唱法配梨园科步,这样更生动形象。
【画外音】
传统文化传承保护让全民参与
闽南文化进校园,泉州早在上世纪90年代便已开始。如今,从幼儿园、小学、中学、职业教育,泉州的小朋友们越来越文武双全。在泉州实验小学,孩子们动不动就能给你摆出个宋江阵;在泉州十五中,拍胸舞也是年轻一代“潮”的玩法;在泉州六中,还有专门的刻纸传习所。
泉州市文广新局副局长林育毅说,2004年起,泉州就被确定为民族、民间文化保护综合试点城市,这几年,在闽南文化保护和传承发展方面,泉州下了不少工夫。闽南文化保护不再是文化主管部门的事,而是提升到政府主导、全民参与的层面。保护也不局限于项目本身,而延伸至项目所在的生存环境,保护闽南文化的生存空间。
2007年,泉州市被确认为全国第一个闽南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后,开展了一系列传承活动,许多传承都依托民俗活动,如元宵灯会等。目前,泉州已建立70个传习所、197个闽南文化生态保护区泉州古城区展示点,通过这种点面结合,对闽南文化遗产进行保护、建设、民俗恢复等活态保护。
另外,泉州文化人才层次也有了大的提升,泉州师院设立了南音专业,木偶设立本科班,接下来还将争取在南音学院下设应用型研究点,使整个传承、研究、保护提高到新的档次。
- 2011-08-30石狮市端午闽台对渡文化习俗入选国家级“非遗”
- 2011-07-14泉州市各界人士热议胡锦涛总书记对泉州文化的勉励
- 2011-05-17到2015年 泉州文化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将超6%
- 2011-05-10泉州文化戏剧将在金门上演 "婚队"金门战地"迎亲"
- 2011-04-21文化产业发展清晰思路:"四招"泉州文化影响力
- 2011-08-04泉州当代艺术馆打造全国文化产业新典范
- 2011-08-02泉州加大扶持文化产业 多种无形资产可融资
- 2011-07-29鲤城区筹划第三个创意园 “学府路文化创意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