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武双全三不朽:泉州人俞大猷的庙堂与江湖
俞大猷纪念馆
对于评价历史人物的功过,中国传统的史学观在很早以前就形成了“三不朽”的标准——《左传》里对“不朽”的定义是这样分类的:“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虽久不废,此之谓不朽。”
如果把历史比喻成一杆秤,“立德”、“立功”、“立言”就像三个不同的秤砣,让明代抗倭名将俞大猷(1504-1580)轮番过秤,他老人家的历史分量就掂出来了。
负奇志立功
俞大猷出生于洛江河市一个下级军官家庭。
18岁那年(1522年),父亡,大猷承袭世职百户;31岁,考中武进士,升正千户,守御金门所;38岁,提升都指挥佥事……这些今天看来令人费解的官名并不能说明俞大猷的什么功过。一直到了43岁那年,大猷才有了真正立战功的机会。嘉靖二十六年(1547年),他被派去打海盗,在长汀(当时称汀州府)俘获了300多人;随后,俞大猷又被派往广东,镇压少数民族叛乱。
从此之后,大猷开始书写轰轰烈烈的战功。比较有代表性的战役发生在1552年,倭寇大扰浙东,北窜苏南,大猷与戚继光、邓城等将携手,歼敌5000余人,彻底平定了苏浙倭患。1562年,莆田(当时称兴化城)被倭寇攻陷,大猷任福建总兵,与戚继光会同剿倭,杀敌2000余人,救回3000多名被劫的居民,光复兴化城。
大猷从戎数十年,转战于苏、浙、闽、粤之间,身经百战,与戚继光同为明朝最有名的抗倭英雄,人称“俞龙戚虎”。《明史》说他“负奇志”、“忠诚许国”。上司谭纶也曾写信向俞大猷表示尊敬:“节制精明,公不如纶(谭纶)。信赏必罚,公不如戚(戚继光)。精悍驰骋,公不如刘(刘显)。然此皆小知,而公则堪大受。”
相关新闻
- 2011-11-25洛江俞大猷公园风光
- 2009-08-14牛羊鸡鸭成群花圃种上地瓜 俞大猷公园变农场?
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