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婚3月就分离 83岁阿婆想见台湾丈夫最后一面
丈夫躲壮丁
新婚离别时
林乌缎说,揭开红盖头的那一刻,她第一次见到同样19岁的丈夫董欣志,“他个子很高很壮实”。
1948年农历二月,新婚不到三个月时,村里到处充斥着不安的气氛,大伙儿听说,国民党要抓壮丁,董欣志和大哥、二哥(当时均已娶妻)决定远走台湾。
“我想也没想,就把金戒指交给丈夫做盘缠,原以为他躲一阵子就能回来。”后来,二嫂改嫁了,林乌缎和婆婆、大嫂住在老房子里,一起抚养大嫂两个年幼的孩子。
少妇守活寡
带大养子女
二嫂改嫁后,婆婆担心年纪更轻的林乌缎也会离开,就先后为她抱养了一男二女三个孩子。有了孩子后,林乌缎似乎有了寄托,起早贪黑地种地养家。
“欣志对我很有良心的,我给了他最值钱的金戒指,他托人给我带回一条金链子,还寄过钱帮我养家,他心里有我。”林乌缎说,几年后她知道,董欣志在台湾又娶了妻子,陆续有了三子三女。林乌缎为三个养子女取名时,女孩名字里带“淑”字,男孩名字里带“根”字。丈夫后来在台湾的孩子们,男孩名字里也承袭了“根”字,女孩名字里都有“淑”字。
很多年后,林乌缎和儿子盖起了属于自己的石头平房。在董欣志的帮助下,这些年,林乌缎又在石头房基础上加盖了一层楼。
期待再相会
见最后一面
上世纪90年代,董欣志和二哥回乡探亲过两三次。
“他说在台湾的日子很艰苦,要养6个子女,还要省钱寄回家接济我”,林乌缎说,丈夫每次回来,都只有匆匆两三天,其间要会客,要祭扫祖坟,真正属于他俩的时间很少。
“欣志对我很有良心的,你看,我身上穿的衣服,就是用他寄回来的布料缝的。孩子结婚,他都会寄结婚照给我”。
去年,林乌缎的侄子和侄女到台湾探亲,给她带回了坏消息——董欣志身体大不如前,只能坐在轮椅上由家人推着行动。
“他老了,身体不好,已经不可能回家探亲;我老了,可我身子骨还挺硬朗。我想去台湾探亲,盼望能在有生之年,见他最后一面。” 林乌缎说罢,红着的眼眶,泛起泪光。
已是耄耋之年的林乌缎,甚至想过独自前往探亲,可是她的想法,遭到周围人的一致反对。
- 2011-11-21韩国林姓宗亲九度泉州谒祖 寻亲故事将拍电视剧
- 2011-11-20两岸60载寻亲路漫漫 孤坟堆里石匠后代终觅先祖
- 2011-10-21一份不完整的寻亲工作日记 记录回家成长片断
- 2011-10-15一顿"团圆饭"8年寻亲路 昨柯于明与亲人诉衷肠
- 2011-09-30石匠后人寻亲追踪 惠安石痴成台北"石雕皇帝"
- 2011-09-29父亲客死金门60载寻亲路崎岖 部分名单浮出水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