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八年抢救泉州南音资料 突围“人亡艺绝”困境
学术上,毫不“变通”地严守规范,技术上,则跟紧时代求新求变。以前,用卡片手工辑录信息,现在,一张张古谱,经过整理比对后,已全部扫描录入电脑,并通过专门设计的程序存入数据库。
一路探索 “草台班子”唱出大戏
“我是个南音的行外人,吹拉弹唱样样不会。这里的工作人员,也都不是专业人士。”吴珊珊说,编委会草创之初,从学术方法到管理规章,没有现成的经验可以借鉴。一切都是从头学起,摸着石头过河。其间,各级领导、专家,一次次在物质和专业技术方面提供支持。海内外的乡亲和弦友更是热情相助。
就是这个“草台班子”,却唱出了大戏。从策划组织、宣传发动、田野调查到搜集整理,十八年来,他们每周工作六天以上,从未间断,为泉州南音申报世界“人类口头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成功,提供了有力的数据。
“戏”还要唱下去。已过古稀之年的吴珊珊,把工作笔记、各方面的通讯录等收集在一个个文件袋里,准备留给接班人。
最后,记者问,什么是你们坚守十八年的动力?吴珊珊只说,“人,总要尽点责任。”
也许,从她办公室墙上的孙中山名言里可以找到答案——“吾心信其可行,虽移山填海之难,终有成功之日。吾心信其不可行,虽反掌折枝之易,难有成功之时。”□本报记者 郑意凡
南音之美 文献之美 工作之美
采访语丝辑录
南音之美 文献之美 工作之美
“你知道吗?泉州南音不总是慢腾腾的,其中叠拍(2/1拍)的曲子,可以跳迪斯科!”
“袖珍型的古乐谱本,只有香烟盒那么大。”
“你看,每一张古乐谱都字迹工整,毫无涂改痕迹。因为一处出错,就要整张重写。古人这么认真,我们做事的时候,怎敢不认真呢?”——吴珊珊
相关新闻
- 2012-02-09泉州南音会唱圆满落幕 四名折连演戏迷过足瘾
- 2011-11-22名家录制DVD 用现代化手段抢救泉州南音名曲
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