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福建省委宣传部主管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泉州频道> 泉州时政> 县市新闻 > 正文

晋江推进民企"二次创业" 每年拨3亿设创业引导金

qz.fjsen.com 2012-04-28 07:44  张清清 来源:东南网    我来说两句

丁世忠:升级转型 永不止步

东南网-晋江经济报4月28日讯(记者 庄娜芬)“2011年,安踏取得了销售额近百亿、店铺总数超8000家、利润17.3亿的业绩,而且在刚刚出炉的福建省纳税百强企业名单中位居第十二位。”在昨日举办的晋江民营企业“二次创业”大会上,安踏(中国)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兼CEO丁世忠一开场就亮出了安踏2011年的亮丽业绩,并由衷地表示,如果安踏不是身处晋江,置身于如此完善发达的产业群中,不可能在短短20年内就取得如今的成绩。

会上,丁世忠与广大与会的晋江企业分享了20年来安踏成功的经验。他表示,安踏今日的成绩,关键源于其在发展历程中不断进行品牌提升、商品提升和管理提升,不断创新超越自我。

从打造品牌知名度

转变为打造美誉度

“安踏从1991年创立时的50万营业额增长到2个亿仅用了10年,2个亿再到近百亿也只用了10年,之所以能够取得这样的成绩,首先源于品牌的成功,在每个品牌塑造的阶段都抓住了机会。”丁世忠介绍,安踏在晋江乃至国内率先开创了“体育明星+央视广告”的营销模式,这个模式打响了安踏的知名度。但这个阶段已经过去了,如今,企业必须从品牌知名度的打造转变到品牌美誉度的打造,才能立于不败之地。

安踏从10年前开始思考如何打造安踏品牌的美誉度,并开始尝试赞助专业的体育赛事,例如与CBA合作8年。安踏通过抢占代表中国体育和体育辉煌的顶级资源,使品牌美誉度日益提升。

丁世忠进一步表示,商品是企业品牌的基础,再好的品牌美誉度也要以商品作为基础。而商品创新又与设计创新和科研创新分不开。

丁世忠坦言,安踏最初赞助CBA时,CBA俱乐部的运动员对安踏产品的满意度不到70%。为此,2005年,安踏斥资3000多万元,率先在国内成立了第一间运动科学实验室,为CBA的球员量身定做运动鞋;2009年12月,安踏运动科学实验室被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认定为“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这是中国体育用品行业第一家也是至今为止唯一一家获得国家认定的企业技术中心。

如今,CBA俱乐部成员对安踏产品的满意度提升到了97%。这与多年来安踏一直注重研发方面的投入不无关系。据悉,安踏研发设计费用从1991年的200万到现在每年不低于年收入3%的近3个亿,增长了100倍。也因为坚持设计创新和科研创新,安踏品牌商品性价比一直保持行业领先。

“安踏20年的发展历程中,在管理创新方面我反复强调的是四个匹配:团队的匹配、供应商的匹配、经销商的匹配和合作伙伴的匹配。”丁世忠表示,企业发展的不同阶段,思考的问题都不一样,匹配的管理模式也应不断创新提升,这样才能提升企业自身的运营水平和市场竞争力。

从批发型品牌

转变为零售型品牌

“过去我们面对的竞争,更多来自国内企业的竞争,是几个亿十几个亿的竞争,现在面对的则是国际一线品牌数十亿上百亿的规模竞争。”展望体育用品行业的未来,丁世忠不禁感慨,为什么欧洲、美国的企业都能做成国际性的品牌,而中国的企业要输入国际却很难?

“这就需要晋江企业将批发型的品牌转变成零售型的品牌,从以往拼店铺的数量扩张改变成更多拼单店的产出、拼单店的质量,实现从批发型业务模式向真正的零售型公司升级。”丁世忠表示,随着中国文化逐渐被全球认可,相信中国也会出现更多的国际品牌。他认为,吉利收购沃尔沃为国内品牌的国际化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榜样,而前几年收购了FILA在中国商标权及业务,也是安踏品牌国际化的一大进程。

最后,丁世忠表示,任何一个行业都有自身的发展周期,随着市场快速增长和竞争日益激烈,企业所面临的挑战只会越来越大。晋江企业唯有打破传统的思维,超越原有的成功模式,真正站到行业乃至中国经济整体未来发展的角度来思考和培养自身的核心竞争力,不断创新,不断超越自我,才能最终赢得未来。

“相信在不久的未来,在世界品牌百强阵营中,一定能够看到更多中国乃至晋江企业的身影。”丁世忠表示。

责任编辑:陈小妮
相关新闻
相关评论
点击排行
关于东南网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本网·律师严正声明 - 友情链接 - 网上订报 - 给我留言 - 投稿邮箱 -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08-2010 fjnet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东南网授权法律顾问 北京市中银律师事务所福州分所 许水清 律师 电话:13809520738
本站职业道德监督电话:0591-87079320 全国非法网络公关工商部门举报电话:010-88650507(白天),010-68022771(夜间)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 新出网证(闽)字12号
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 许可证号:1310572 《中国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

主办:福建日报报业集团 未经许可不得建立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