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个文化遗产日启幕 泉港发现新石器晚期实物
文物普查
发现商周时期青瓷窑址
据介绍,2008年至2010年,泉州市考古队全体人员投入了“全国第三次文物普查”泉州市区域的调查工作,共普查登记不可移动文物3811处,其中复查1318处文物点,新登记文物点2493处,消失文物点86处,涉台文物300多处。
依照文物普查不可移动文物分类标准,在3811处普查点中,古遗址491处,古墓葬340处,古建筑1747处,石窟寺及石刻249处,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983处,其他1处。
新发现了商周时期原始青瓷窑址等一大批重要的文物点。
发掘古墓
研究三个朝代葬俗
近年来,泉州市考古队组织参与的考古发掘不计其数,其中三大考古发现是研究历史的重要佐证:
2007年,南安丰州六朝古墓群的考古发掘,出土一大批六朝时期的文物,其中纪年砖、佛教纹砖、乐器纹砖的发现对于年代的确定、佛教在泉州的传播和泉州音乐的产生等问题的研究都有重要意义。
2010年,晋江内坑吕厝唐墓的考古清理,出土了一套保存完好的唐代随葬品,共24件,对研究唐代的葬俗提供了重要的信息。
2011年,鲤城区江南街道乌石社区明代古墓的考古清理,出土包括墓志铭、罐、瓶、烛台、青铜镜在内的文物15件。其中在墓志铭上发现墓主曾出使琉球,这对泉州与古琉球的关系提供了重要信息。
南安石井“中宪第” 成国家级文保单位
早报讯 (记者张素萍)记者昨日获悉,早报此前曾多次报道的南安石井“中宪第”已获批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
“庭院深深深几许,杨柳堆烟,帘幕无重数。”“中宪第”系民族英雄郑成功的后人于清雍正年间兴建,历经12年建成,坊间又称府第为“九十九间”。其实,大宅共有112间,按照当时朝廷规定,除皇亲国戚外,官员和庶民建府第都不能超过100间,因此落成后,主人佯称九十九间。
据介绍,“中宪第”总面积7780平方米,白石红砖围墙,主体建筑为五进宫殿,附设书院、演武厅、梳妆楼及花园,至今整体结构保存完整。1662年郑成功收复台湾后,大批郑家军留居宝岛垦荒耕田。清朝雍正年间,石井海商郑运锦建船队于台湾开设“勃兴行”,发迹后用银两买到“中宪大夫”官衔时,在台湾采购优秀杉木运回石井兴建“中宪第”。
来源:东南早报
- 2012-06-10泉州考古收获颇丰 第三次普查共登记文物3811处
- 2012-06-10晋江深沪居民家发现千年独木舟 差点被锯成三截
- 2012-06-08泉州湾水下考古陆上调查拉开序幕 首站晋江深沪湾
- 2012-06-08上海:首次向公众开放考古现场
- 2012-06-07泉州首次水下考古大发现 印证海滨邹鲁名不虚传
- 2012-05-30西沙水下考古重大发现:大量泉州古瓷沉睡海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