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百年侨批记忆再生辉 回望那些传奇的人和事
三代经营
由盛至衰破产关闭
王宫街38号,奇园。这里是王顺兴信局遗址。昨日,记者来到这里,探访奇园和“船楼”建筑群。虽历经80多年沧桑,有的地方已风化斑驳,但两大建筑气派依然。奇园为欧式风格,而“船楼”则为闽南传统建筑结构,吸收了西式建筑元素,亦移植了南洋建筑风格。
据介绍,1928年春天,王为奇兴建奇园,其主楼就是兴盛一时的王顺兴信局;王为针则于1929年兴建“船楼”建筑群,两人分别负责海内和海外的邮政业务。
根据1936年晋江县政府统计员王家云对1930年至1936年侨批业账目的调查,王顺兴信局每年收送侨汇约100万银元。史料记载,王顺兴信局“业务日益发展,盈利日丰”,虽然王顺兴信局接连于1923年、1927年和1930年3次在海内外遭受当地警匪敲诈、抢劫,损失巨大,但一直坚持到1935年关闭。王顺兴信局历经三代人的经营,留史于侨批业。目前,王家后人仍在全世界开枝散叶,颇有出息。
2008年12月,王顺兴信局申报福建省文保单位获批,2010年8月9日,国家文物局对该遗址进行实地考察验收,王顺兴信局有望成为全国文物保护单位。
■相关新闻
泉州侨批业历经百年演变
侨批业兼具金融和邮政双重职能,泉州侨批业经历了100多年的演变。
市档案馆工作人员介绍,有关侨批的最早记载,在石狮大仑一本《蔡氏族谱》中有所提到,明嘉靖年间(1522-1566年),一位菲律宾华侨托人带信及钱款回家,供父母兄弟度日使用。
早期,华侨与国内亲属联系,包括寄信寄钱主要依靠“水客”或“客头”来递送。随着邮政、银行汇兑业的产生和不断发达,华侨寄信汇款方式日益多样化,遂在19世纪末产生了专为华侨寄信汇款服务的商业机构——侨批业。1871年安海成立的郑顺荣批馆为泉州最早的侨批局。而王顺兴信局则在闽南批信局中最具代表性。1896年,中华邮政局成立后,民信局(含经营侨批的民信局)隶属其监管。1934年,邮政总局取消国内民信局,但对专营侨民银信的定名为“批信局”,仍准予营业。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侨批业隶属银行管理,主要侧重于管汇方面。对经营侨汇、侨批的行业(包括水客),除指定银行外,均称为“侨汇业”。1972年5月,国家决定取消私营侨汇业,由银行接办其业务。1976年1月起,泉州地区的侨批业全部取消,泉州市区侨批业归入中国银行,侨批业至此结束。
- 2012-04-21马来西亚富豪榜华裔占多数 政要赞靠勤劳实力致富
- 2012-04-14“洗碗工”考上牛津大学 伦敦贫民窟走出华裔男爵
- 2012-04-12105名菲律宾华裔学生逛蟳埔 看蚵壳厝剥海蛎
- 2012-04-05105名菲律宾华裔学生到泉州学中文
- 2012-03-25旧金山华裔家庭惨遭灭门 警方怀疑凶手已自杀
- 2012-03-12美国首位华裔市长黄锦波 赴连平参加桃花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