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福建省委宣传部主管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泉州频道> 泉州民生> 城事要闻 > 正文

新片区路名鲜有"泉州味"续 应传承历史推广城市

qz.fjsen.com 2012-08-17 08:11   来源:泉州晚报    我来说两句

经验之谈

反映自然地理 尊重传统习惯

近日,记者走访发现,市区一些道路存在更名现象。比如原来的伍堡街因为该路段有一条“紫梅巷”,后来更名为“紫梅街”,但到2005年底,又改为“伍堡新街”。原来,这条街上的不少店主反映,伍堡街因为卖装修用品而名声在外,但客户大多不知紫梅街,因而影响了他们的生意。店主联合要求改名,之后社区和街道办事处向民政部门反映,最终将“紫梅街”改回“伍堡新街”。

同样的,市区的六灌路因为有很多餐饮店而被市民熟知,后来被更名为“迎津街”。到如今,附近还有不少居民仍然称之六灌路。“原来的路名都叫熟悉了,真不懂为什么要更名。”市民黄先生认为,像这种更名许久还难以被市民认同的,算是不成功的更名。他建议,有关部门在给道路更名时, 应尊重自然地理和坊间传统习惯。

市政协委员卢坚放曾在市“两会”中提交过《在城市建设中对老地名进行保护》的提案,他建议有关部门应树立对老地名的保护意识,不要轻易更改,更名须经专业考证;如果确需更名,在更名后的原地段立碑说明“曾用名”和典故,为城市历史存根,为游客献上独特风景;在新建建筑等处“重启”或“移植”老地名。

王建设表示,城市地理形态特征、史迹、人物、事件是道路命名的重要依据与参考,也可用寓意健康的吉言嘉词命名。

挖掘全国著名侨乡历史

泉州是全国著名侨乡,目前分布在世界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泉州籍华侨华人达750多万人。长期以来,他们为泉州的各项建设事业作出了重大贡献,成为泉州与世界密切联系的纽带和桥梁。

华侨大学文学院教授王建设认为,泉州的老地名有顽强的延续性,有浓厚的地方色彩。泉州在新地名的命名上应不拘一格,可以突出浓厚的侨乡文化。

光前路:李光前是新加坡著名华侨实业家、慈善家、教育家,兴学办教,乐育英才,为侨居国和祖国的文化教育事业作出了可贵的贡献。市民黄先生认为,对影响深远、贡献大的名人以其名命名街道,不仅是对其贡献的认可,同时也是加强海外侨胞、港澳台同胞向心力的有力举措。

侨乡路:市民屈先生认为,“爱拼敢赢”是泉州侨乡人的精神,一条“侨乡路”能体现泉州人精神标记。

马尼拉路:陈日升认为,可以用一些华侨旅居比较集中的地方名称来命名,增加亲切感。

责任编辑:陈小妮
相关新闻
相关评论
点击排行
关于东南网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本网·律师严正声明 - 友情链接 - 网上订报 - 给我留言 - 投稿邮箱 -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08-2010 fjnet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东南网授权法律顾问 北京市中银律师事务所福州分所 许水清 律师 电话:13809520738
本站职业道德监督电话:0591-87079320 全国非法网络公关工商部门举报电话:010-88650507(白天),010-68022771(夜间)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 新出网证(闽)字12号
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 许可证号:1310572 《中国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

主办:福建日报报业集团 未经许可不得建立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