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创新十条”求解“成长烦恼” 强化民企建设
编者按:8月17日,《科技日报》在一版头条刊发《泉州:“创新十条”求解“成长烦恼”》长篇报道,并配发评论员文章《耳目一新的“创新十条”》。本报今日予以转载,以飨读者。
在举世瞩目的伦敦奥运会上,望着中国健儿38次身披“冠军龙服”站上最高领奖台时,作为设计和提供商,安踏体育董事局主席丁世忠心潮难平:这是一枚与国际体育用品巨头同台竞技后斩获的“奖牌”——成为2009—2012年中国奥委会体育服装合作伙伴和中国体育代表团合作伙伴,为中国健儿打造11项大型国际运动会冠军装备……
2009年5月,温家宝总理在视察安踏时指出,劳动密集型企业也可以是科技密集型的,安踏就把一双鞋当成了一个科技产品在做;今年4月,福建省委书记孙春兰、省长苏树林、副省长洪捷序分别提出要总结“安踏经验”,推动传统产业应用高新技术改造提升,加强自主创新,实现转型升级;随后,泉州市召开了总结推广“安踏经验”现场会,提出了鼓励企业自主创新的“创新十条”,强化企业技术创新主体地位,前瞻性地体现了全国科技创新大会有关精神。
从国际巨头的代工作坊,成长为与其竞技的国内运动鞋龙头企业,人们不禁要问:安踏实现成功转型的活力之源在哪?对泉州乃至全国民营企业化解“成长烦恼”有何启示?科技日报记者就此进行了调查。
谋篇
推广“安踏经验”恰逢其时
“创新意味着投入、风险,但不创新则是等死。”这是国内不少传统产业遇到的现实尴尬。在民营经济摇篮之一的泉州,传统产业产值约占七成,面临转型任务更为艰巨。
作为全球闻名的制造业基地,泉州从“三来一补”起步,经济总量从全省倒数第二到摘取“13连冠”,成就“品牌之都”、“晋江经验”等传奇;科技创新为泉州每一个“起跳”提供有力支撑:先后荣膺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市八连冠、全国首个创新基金产业集群试点等。
泉州清醒地看到,经济“大而不强”,传统产业比例偏大,产业结构偏轻,在产业末端停滞不前;国内外宏观环境急剧变化,民营企业普遍遭遇土地、用工等发展瓶颈,需要进行“二次创业”……
面对后危机时代,浩浩荡荡的转型升级大潮,在年初举行的全市“二次创业”大会上,苏树林把研发比作企业的生命工程;泉州市委书记徐钢指出,“新一轮创业,起点更高、挑战更多、机遇宝贵,要靠永远创新往前走”。
正是秉承永不止步理念,安踏不断“创”出新境界——2011年推出了约2400款新鞋、3600款服装及1600款配饰;5年前创新产品占销售比例19%、毛利23%,到2011年已双双超过42%;2011年实现净利17.3亿元,居国内体育品牌首位。
“利润增长主要来自创新产品的贡献。”丁世忠坦言。
事实上,这场因赞助cba(中国男篮联赛),运动员不愿穿安踏球鞋比赛引起的危机,成了倒逼安踏加快创新、转型的契机——研发设计费从之前的2000万元,增加到如今不低于年收入3%的约3亿元;从劳动密集型企业转变为技术密集型企业,晋升福建省高新技术企业、省级创新型试点企业。
“只有夕阳的技术,没有夕阳的产业。安踏之路为推进民企‘二次创业’提供了鲜活经验。”泉州市市长黄少萍指出,总结推广“安踏经验”,就要旗帜鲜明地弘扬自主创新,鼓励和支持企业加大自主创新力度,让创新成为引领潮流、抢占制高点的源泉,成为推动“二次创业”的强大引擎。
“企业转型、政府转变”,科技部门率先吹响了转变提升、创新发展的号角!
- 2012-06-07激发企业自主创新 “安踏经验”不断被复制
- 2012-05-11科技创新领航泉企 推广“安踏经验”引发反响
- 2012-04-27学习推广“安踏经验” 泉州提出“创新十条”
- 2012-04-26泉州推广"安踏经验" 鼓励企业不断创新永不止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