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溪特色扶贫模式“花开五枝” 扶心又扶智
核心提示
作为曾经的全省面积最大、人口最多的国家贫困县,安溪多年来“靠自己的骨头长肉”,以发展茶业特色经济为突破口,一业带百业,推动经济社会全面发展,成功脱掉了贫困县帽子,并已连续数年跻身全国县域经济百强。
不可否认,由于面积大、人口多、历史欠账较多等因素,在安溪,仍有部分边远村落发展较慢。针对这些贫困村落,近年来,安溪在实施省、市、县三级挂钩帮扶过程中,因地制宜探索出五种特色扶贫模式,扶贫同时更扶心扶智,由“输血式”扶贫到“造血式”扶贫的转变,带来全新风貌,深获群众好评。我们不妨从5位省派驻村干部所在村的经验做法中稍窥端倪。
□本报记者 郑意凡 孙灿芬
产业扶贫
创业激发致富内力
“穷地掘金,必须扶起站住得脚的产业,把帮扶外力化为源源不断的致富内力!”省派驻村干部、湖上乡盛富村第一党支部书记黄开远说。
无工不富。然而,以前盛富村没有任何加工业,村财收入无源、村民增收无门。“那时候,空有茶香远近闻,上等茶叶无人知。”这个常年云雾缭绕、日照充足的山村,是出上品铁观音的地方,但长期以来茶农“单打独斗”、无序竞争,茶叶不上规模、缺乏品牌,销路不畅,多数被规模茶企低价收购,贴牌后高价销出。
找到了穷困的病根,黄开远开出“产业兴村”药方。村党支部牵头筹集资金50万元,创办了“盛富茶叶合作社”,探索出“支部+合作社+农户”的生产模式,注册了“盛富金铜锣”商标。办起盛富服装加工厂,让村民家门口就业,实行不低于沿海地区的工资标准,工人月工资最高的达4000元,村干部们开始学着跑市场、跑订单,参与经营管理,盛富产业发展有了一支永远不走的工作队。“中国高山生态茶叶鸡养殖示范基地”今年落户,预计一年内达到存栏5万羽,年销售20万羽以上,销售额超过3000万元,为当地农民年创收200万元。
如今,盛富村村财收入由过去的年1800元,增加到15万元。未来,当上述产业充分发力,这一数字和村民的收入都将呈几何级数增长。“产业兴村”理念深入人心,全村党员干部创业激情日益高涨。
- 2012-07-30泉州市为残疾人提供小额担保贷款
- 2012-05-28泉州市级扶贫开发重点村出炉 20个村各获50万元
- 2012-04-28扶贫定向招生是给富贵子弟镀金?
- 2012-04-21共享改革发展成果 泉州出台农村扶贫开发实施意见
- 2012-03-20国家扶贫工作重点县名单调整 "炫贫"湖南新邵落选
- 2012-03-07内蒙古党委书记胡春华:扶贫开发是头号民生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