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家自建打城戏陈列室 吴天乙的“戏梦”人生
东南网-海峡都市报闽南版10月9日讯(记者 叶碧玉)中秋节当天,儿子女儿们约好了要到家里来跟两位老人聚餐,并买了不少东西准备博饼热闹一番。这样的团圆,却再次触动了75岁的吴天乙老师心中那根遗憾之弦。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打城戏的唯一国家级传承人,吴天乙很想把这一珍稀剧种传承和发扬下去,但因各种原因,儿女们没有走老爸的戏路,而他与同为打城戏著名演员的老伴黄莺莺,也没能在已成立的“泉州打城戏传习所”发挥余热。
但他们对打城戏的热情依然不减。前不久,在自己家里,吴老把自己从艺以来所有与打城戏相关的资料进行精心整理,并做了一个简单的陈列室。而一部有关打城戏发展兴衰的书籍,也已进行到15万字。吴老说,有生之年,他一定不会让打城戏在自己手上消失。
8岁从艺 曾徒步42公里赶场演出
在亲手整理的打城戏陈列室里,吴老如数家珍。“这是打城戏特有的面具,现在基本看不到了。”“这一出戏叫《观音收罗汉》,是我们剧团成立后的第一场戏……”每一张老照片,吴老都记忆犹新。
吴老说,一百多年前他的太公就开始办打城戏班,到他已是第四代。“打城戏也叫师公戏,以前农村人家搞祭祀活动,都要请打城戏班来村里演出,表演动作多侧重于跳跃跌打和武打杂技,有时也表演一些少林拳技。”吴老介绍说,打城戏的一些表演形式在福建乃至全国都比较少见,如“吃纸拉肠”、吃火吐火、半魔术式的表演,还有毯子功、把子功,运用南少林的拳技,其中桌子功夫在全国少有。
打城戏里有不少武戏,吴老从小就“摸爬滚打”,8岁起登台表演。据其回忆,有一次台风天,他随戏班出去,站在8张桌子叠成的高台上表演,桌子被风吹得来回晃动,“我当时才8岁,怎么不害怕啊?但还是得咬牙坚持”。就这样,吴天乙成了远近闻名的童角。这一演,就是一辈子。
在戏班里,吴天乙印象最深的就是走路,“经常从晋江走到泉州,或者从泉州走到石狮,到家时几乎连门槛都迈不过去了”。而全省巡演的那段日子,戏班经常上山下乡,到安溪、永春、德化等地演出,女演员可以搭汽车,而男演员则要用板车推着重重的道具箱翻山越岭。
最难忘的一次,是结束德化演出辗转去大田。天刚蒙蒙亮,男演员们就推着板车出发了。德化与大田之间隔着戴云山,“上山18公里,下山18公里,全程至少42公里。”而他们就是这样推着板车走过去的。
到达大田时,观众们已经进场,他们来不及休息,匆匆扒了几口饭就赶紧化妆上台。翻跟斗、喷火、高台表演,依然是高难度的动作,依然是同样的精彩。
- 2012-09-24泉州艺校首届打城戏专业开班 招收挑选12名学员
- 2012-09-23泉州首届打城戏专业开班 九旬老艺人领衔教学
- 2012-09-14泉州艺校招生遇尴尬 传统戏曲专业学生少难开班
- 2012-08-29两岸联合开设打城戏班 泉州华光摄影学院首届招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