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福建省委宣传部主管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泉州频道> 泉州民生> 城事要闻 > 正文

从灰黑蓝到“我型我秀” 泉州百姓服装变奏曲

qz.fjsen.com 2012-10-29 09:22   来源:泉州晚报    我来说两句

昔日千篇一律 今朝个性绚丽

1979年春节合影。4个口袋的衣服是那个时代最常见的。(陈荣玉 摄)

改革开放前,“蓝灰黑”曾是泉州服装的主打色调。改革开放后,青年小伙、姑娘穿着统一颜色和款式的服装成为潮流。如今街头,美女帅哥五彩斑斓、千姿百态的个性装束取代了过去单一整齐的着装原则。

时间:上世纪五六十年代

特点:朴素单调 衣服大多自己做

那个年代,泉州服装的颜色是呆滞沉闷的黑、灰、蓝,款式是几十年一贯制的“中山装”。

家住金山小区的退休职工张大爷说,上世纪50年代,新中国建设掀起高潮,人们崇尚劳动最光荣,穿着朴素是时尚。加上物资相对匮乏,大多数人的衣服都是自己或托人做,很少买成衣。过年扯块布做一身衣服,就够孩子乐上好几个月了。

今年55岁的泉州市人文社科学者朱学群说,那时在农村,很多人将进口化肥的袋子做成衣裤来穿,在路上,会看到有的人衣服后面有“尿素”、“化肥”字样。

时间:上世纪六七十年代

特点:颜色灰黑蓝 军装最受宠

家住市区田安路和昌花苑的张加泓,上世纪70年代到泉州手绢厂上班。他说,那时候,大家穿的最多就是工作装,过节时穿件中山装,没有什么其他款式的衣服,黑、灰、蓝是当时最流行的色彩。

在“文化大革命”时期,年轻人穿一身草绿色的军装,背个草绿色书包,在当时来说可以算是很奢侈、很有派头的了。

“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无疑是那个时代最为真实的写照。西街阮先生排行老六,父亲在国营木材厂上班,经济条件不好,能吃饱已很不容易,穿的根本无法讲究。“当时的衣服可是‘传家宝’,一件衣服老大穿了老二穿,老二穿了老三穿,一茬接一茬,不分男女,穿烂了打上补丁接着穿。”回忆往事,阮先生不觉得苦涩:“大家穿衣半斤八两,谁也不会笑话谁。”

责任编辑:陈小妮
相关新闻
相关评论
点击排行
关于东南网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本网·律师严正声明 - 友情链接 - 网上订报 - 给我留言 - 投稿邮箱 -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08-2010 fjnet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东南网授权法律顾问 北京市中银律师事务所福州分所 许水清 律师 电话:13809520738
本站职业道德监督电话:0591-87079320 全国非法网络公关工商部门举报电话:010-88650507(白天),010-68022771(夜间)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 新出网证(闽)字12号
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 许可证号:1310572 《中国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

主办:福建日报报业集团 未经许可不得建立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