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20年:爱心是最高荣誉 65%以上财政支出在民生
爱心是病有所医。晋江市的新农合筹资标准明年起将从310元提高到390元/人,住院补偿年度人均封顶线将从10万元提高至15万元,突出大病统筹、率先补偿特殊门诊、率先实行城乡一体,创造了新农合之“晋江模式”,为参保人提供了实惠。龙湖镇的农民吴大妈,乳腺癌不幸复发,特殊门诊治疗几个月共花了9万多元,新农合一下子给她补偿了7万多元,为其解决了看病大难题。
爱心是老有所养。晋江在全省率先启动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险试点工作,有效缓解了全市被征地农民的后顾之忧。打破了城乡二元管理模式,梅岭街道73岁的老庄每月能享受到过渡房补贴、60岁以上老人每月生活补助、征地养老保险,老两口每月能领到1000多元,日常生活基本不发愁。
爱心是民有所乐。设在晋江竹园社区街头的自助图书馆,700余册图书化解了群众晚上无处借书的尴尬。在为群众提供更为完善的文体设施上,晋江不遗余力:文体事业投入经费的增长,连续大于当年财政收入的增长率,人均文体事业费高于全省平均水平。晋江图书馆、晋江博物馆、祖昌体育馆等文体设施,为民所用,为民乐用。
在更广的范围内,爱心是住房有保障:来自四川的张仁礼免费住在由深沪镇政府和公司为其租的廉租房里,各种设施一应俱全。爱心是新晋江人手中的居住证,带来22项市民待遇。爱心是用慈善让群众共享发展成果,广大企业家热心公益,正成为推动民生事业发展的一支生力军。
跟着晋江服务民生的脚步,我们有理由相信,下一站就是爱心城市。
□本报记者 王蕾 通讯员 林青
爱心是最高荣誉
每座城市都有它的内涵。晋江的内涵,不仅是“品牌之都”,还是一座爱心城市。
爱心,是晋江市委、市政府对企业发展的呵护和引导。从创业初期到“二次创业”,从“默许”了“估衣摊”与小作坊,到为招商引资提速城建发展,晋江市委、市政府用爱心为晋江的经济发展保驾护航。爱心,是晋江市委、市政府每年递增的民生投入,在教育、医疗、养老等多方面为群众提供保障,让百万外来工体会到较高的幸福感,留住了新晋江人。爱心,还体现在晋江企业家的慈善。民营企业家自发成立慈善总会、慈善基金,募集资金用于解困、助学、助行等慈善活动,为更多人解忧。
这些爱心,让晋江经济飞跃、城市新妆、社会和谐。“爱心将成为一座城市的最高荣誉。”晋江市长刘文儒说道。爱心为晋江添彩,晋江因爱心而更加有吸引力。 (王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