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定下的目标完成好 晋江干部黄少伟谈援建感受
黄少伟(中)查看援建项目。
东南网-晋江经济报12月11日讯(记者 曾舟萍 文/图)11月2日晚,本报“边疆行”采访小组成员乘机来到宁夏银川机场,飞机快降落时颠簸得厉害,一下飞机才知道,原来是遇到沙尘暴了。对口援建宁夏吴忠红寺堡的晋江干部黄少伟和郭浪滔一起来接机。
见到黄少伟时,他嘴巴干裂、脱皮,脸上的皮肤也显得很干燥,脸上带着一丝疲倦,人也比记者印象中瘦了一些。“休息一下,先喝杯水,这里天气很干,你们可能会不适应。”这是黄少伟对采访组说的第一句话。
在由银川前往红寺堡的路上,支援干部带采访组成员进了间餐馆吃饭。黄少伟热情地招呼了大家,可自己却不动筷子。面对大家的疑问,他淡淡地说:“这里的菜又辣、又咸、又冷,南方来的同志都吃不惯。”不一会,七八盘菜陆陆续续上桌了,黄少伟依然不怎么动筷子,直到最后一盘菜,一条不知名的鱼上桌后,他才夹着鱼肉就着白米饭吃了小半碗,草草了事。
“其实现在算好多了,我刚来的时候,水土不服,连续拉了半个月肚子,洗澡皮肤还过敏。”黄少伟介绍说,红寺堡是盐碱地,用水全是苦咸水。1998年,国家确定开发建设红寺堡,将周边不适宜居住地区上的居民移到红寺堡,并开始建设宁夏扶贫扬黄灌溉工程(“1236”工程)。如今,红寺堡的生活、灌溉、工业等用水,均需由黄河调水。
面对与晋江有极大不同的红寺堡,黄少伟总结出支援干部需要面对的“五难”。第一难是要调整身体状态,提高适应能力;第二难是饮食习惯,因为红寺堡的饮食主要以咸、辣、酸、冷为主,这对于有个“晋江胃”的他来说,可是个大考验;第三难是气候,红寺堡不仅干燥、冷,还非常缺水,一年的降水量也只有200毫米左右,因此在红寺堡能看到的树,基本也就是杨树、榆树、刺槐树这三种生命力较为顽强的树;第四难是语言,“刚开始根本听不懂他们说什么,他们也听不懂我说什么;第五难则是和所有的援建干部一样的“难”———想家。
背着“五难”,黄少伟并没有矫情的自怨自艾,按照他的话说,“出门在外,没那么讲究。”一到红寺堡他立即到各个部门熟悉情况、调研项目,两个多月后,他了解到红寺堡三中、鲁家窑移民区市场两个民生项目,都因资金不足而停工了,他立即向晋江市领导进行了汇报,在得到同意后列出了详细的援建计划。
“我现在不想太多,就克服困难,实实在在地把项目选好,把定下的目标完成好,把钱用在刀刃上,展示晋江形象。”黄少伟说。
人物名片
黄少伟,晋江市东石镇镇长,宁夏吴忠红寺堡区区委常委、副区长(挂职)
- 2012-12-07晋江企业依托昌吉进军西北 晋江元素闪耀昌吉
- 2012-12-05新疆昌吉人眼中的晋江人 果断豪爽思维灵活
- 2012-12-04晋江展开一系列援助 昌吉人:“我们感谢晋江”
- 2012-12-03经层层选拔前往昌吉 林毅辉:医者仁心情注边疆
- 2012-11-30援疆老师放弃安逸选择未知 最怕夜深想家时
- 2012-11-29援疆干部洪游逸:激情燃烧的六个月 锻炼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