鲤城在更高起点上推进创新型和谐文化名城建设
市区笋江公园一景
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得到更充分的满足。截至目前,全区8个街道均设立了综合文化活动中心,79个社区均建立了文化室。区文化馆、图书馆、档案馆被评为国家一级馆,区政府荣获全国文化先进单位等称号。
生活居住环境明显改善。8个主题公园、190多公顷广场绿地成为老百姓茶余饭后散步玩耍的好去处;空气质量优良率达97.5%,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和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均达到100%,城市区域环境噪声达2类区标准;“一堤二泵六渠”防洪排涝安全保障体系顺利建成并投入使用……这是为改善人居环境筑起的一道“绿色屏障”,也是鲤城美丽健康的“生态长廊”。
人文特色向品牌升级。鲤城始终坚持“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传承发展”的工作方针,先后对天后宫、德济门遗址等文物进行保护和修复;对李贽故居、杨阿苗古民居、施琅故宅、通淮关岳庙等文物进行修整;对西街、中山路等特色街道进行立面整治和景观改造;在泉州六中设立“泉州李尧宝刻纸”传习班;设立12家“非遗”传习所等,加大对民俗文化的传承创新力度;同时以挖掘中山路文化旅游资源为重心,大力发展文化旅游业和文化创-
社会环境逐步优化。先后荣获19项“国字号”桂冠;连续8年获评“全国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先进区”;连续两届以各项综合指标全省第一的优异成绩荣获“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区”称号;2011年度党建工作考评总分全市第一;政府依法行政绩效评估名列全市前茅;社区建设水平不断提高,成为首批全国和谐社区建设示范城区之一;省级文明城区实现三连冠;综治“三率”始终走前列、治安满意率居中心市区首位……这些值得骄傲的荣誉,如一盏盏明灯,在鲤城“崛起一座新城、富裕一方民生”的发展道路上熠熠生辉。
【展望篇】
发展正未有穷期
【数字】
鲤跃龙门乘东风,五载荣耀满征程。党的十七大以来,鲤城积极投入环泉州湾建设大局,深入实施“四大提升”战略,主要经济指标年均增幅显著。历经五年的发展,在53.74平方公里的土地上,鲤城实现了全区工业产值和财税收入翻近1番,高新企业总数占全市四分之一,产值占全区规上产值60%;电子信息业以年均44%的增速迅猛发展,创税居工业之首、产值居第二; 10家总部型企业创税达2.5亿元。如今的鲤城,基础设施完善、高新技术引领、特色产业鲜明、产城融合发展,城市环境宜居宜业,各项民生指标持续走在省、市前列,荣膺全国科技进步区等19个国字号品牌。
数字是枯燥的,也是生动的,记取着鲤城科学发展、跨越发展的万千变化。
- 2012-12-18促均衡优质发展 鲤城打造高品位“教育强区”
- 2012-12-18鲤城通过“教育强区”省级评估 办人民满意的教育
- 2012-12-13“输血”变“造血” 鲤城龙岭社区走红色旅游之路
- 2012-12-11创新转型谋发展 鲤城江南高新园区加速提档升级
- 2012-12-11鲤城区年内再建42个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
- 2012-12-04鲤城召开区委工作务虚会 谋划发展新思路新举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