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古县源远流长通过评审 德化人续写华章
德化申报“千年古县”汇报会现场
千年古县 以德化民
到底有着怎样的传奇与文化积淀,才使得这个处于沿海山区的小县城,能从全国800多个千年古县中脱颖而出,获得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及国家民政部专家的青睐,顺利通过评审,成为全国首批获得“千年古县”殊荣的五个县之一?
传说,在古早的时候,德化县只产陶瓷,却不出文人。有个陈半仙云游到德化,见县治前二水平行东流,说要改二水平流为丁字形,谶言:“水流丁,岁簪缨”。杨梅富户林程闻言,即献资五十万民缗买田改溪,开凿未竣,夜间暴雨,洪水直冲,二水合流,“一夜成丁溪”,丁溪既成,陈师文、苏祥、林扬休三人遂中进士,德化斯文则从此始。
不论传说是真是假,千百年来,德化文脉深厚,英才辈出,却是不争的事实。
“半夜呼儿趁晓耕,羸牛无力渐艰行。时人不识农家苦,将谓田中谷自生。”这首朗朗上口的《农家》古诗,是唐代诗人颜仁郁所作,人们只知他著诗百篇,不少诗篇被收入《全唐诗》,却不知这位颜大诗人正是咱们德化人。
在古代,德化人登第为官的可真不少:明朝的凌辉,于永乐十年登进士第,曾任江西按察司副使、都察院监察御史、中宪大夫等职,还曾参与编修《大明一统志》;崇祯元年中进士的赖垓,迁右春坊(太子宫)任右庶子,为太子讲学;雍正元年入京的邓启元,曾上《劝学赋》,钦点第二名。雍正五年,殿试榜眼及第,授翰林院编修、武英殿纂修,参与编纂《三礼》。
文崇武德,除了文学方面成就不凡外,德化历史上也算得上英雄辈出:宋末元初苏十万与陈蔚反抗元廷暴政、明代抗御倭寇入侵、清代陈拱反苛捐杂税等,都反映了德化人不畏强权、不屈不挠的英豪本色。
其中苏十万最为世人称道。据史载,南宋咸淳十年(公元1274年),元军逼近临安,朝廷下诏天下忠臣义士勤王。苏十万集乡民道:“国家兴亡,匹夫有责”。苏十万集上万精兵勤王,共扶赵昰即位于福州,改元景炎。闽陷入粤,昰、昺二帝相继殉难后,苏十万突围返回德化,在七台山等再聚义兵继续抗击元军。元兵持诏招降,苏十万答曰:“吾身为宋将,死而后已,安肯屈事求荣乎!”至元十七年(公元1280年),在七台山水府被围,激战阵亡。
古圣先贤已矣,当代德化人也不甘人后,曾任国民党陆军少将、师长,在抗日战争中立下赫赫战功,2005年,获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颁发的“纪念抗日战争胜利六十周年”勋章的徐会春;曾任复旦大学副校长,著名历史学家,中国思想史研究专家蔡尚思等,都是如假包换的德化人。
2012年6月,中国“神九”飞船飞入太空,中国再次赢得世界喝彩。在载人航天工程中举足轻重,身兼发射场系统副总设计师、神九任务质量控制组组长、航天员待发段逃逸系统指挥的“神九”飞天大功臣之一郑永煌,正是咱们泉州德化人。从神一到神九,中国载人航天的每一次任务,郑永煌都有参加。他坚守大漠深处,用自己的汗水和智慧,为中国圆飞天梦做出卓越的贡献。同时,也为德化这个小山城带来无上的荣耀!
- 2012-12-26德化成继长泰南靖之后福建第三个国家级生态县
- 2012-12-25将军屋血水潭仙人扣 德化三福村荒山野地多传奇
- 2012-12-25德化通过考核验收 成为福建第三个国家生态县
- 2012-12-24“名师带徒”给力兴瓷 师承名家成才少走弯路
- 2012-12-24转型提升量质并举 德化全力打造“实力瓷都”
- 2012-12-24德化打造“美丽警务” 治安群众满意率创新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