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护泉州水下文化遗产 应保密沉船遗迹点线索
热词:2013泉州两会
东南网-海峡都市报闽南版1月6日讯 作为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泉州有着灿烂的航海史和丰富的海洋文化遗产。但现实的情况是,泉州对于水下文化遗产的保护还有待提高。
昨日“两会”上,农工党泉州市委会提出,与国内一些城市相比,泉州对于水下文化遗产的关注仍相对滞后,泉州水下文化遗产保护面临一些问题。他们提出,在泉州建立国家水下文化遗产保护基地。
农工党泉州市委会提到,泉州刺桐港作为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曾经有着无比辉煌的航海史,造就了泉州蔚蓝海域丰富而深厚的历史文化遗存。泉台海域的许多水下文物,还是见证海峡两岸同胞血浓于水的“五缘”关系的重要实物资料。因此,在泉州设立国家水下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基地,十分必要。
随着城镇化建设、港口建设、跨海大桥建设、旅游建设、油气开发、填海造地等项目的广泛开展,破坏水下遗址的现象日益增多。水下文物的盗捞和走私现象猖獗,造成大量水下文物的流失,而且还对沉船遗址造成严重的破坏。泉州目前发现的沉船遗迹点数量大,分布广,且远离陆地,保护和监管难度很大。水下文化遗产很大一部分至今仍在泉州湾底,还是一个未知的谜团。
农工党泉州市委会建议,要把推动在泉州建立国家水下文化遗产保护基地提上党委、政府的重要议事日程,成立推动在泉州建立国家水下文化遗产保护基地领导小组,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文物部门。根据实际做好基地的选址,并编制泉州水下文化遗产保护规划及其详细规划。增强水下文化遗产的安全保护意识,加强海上巡防,完善保护手段和保护措施,加强对沉船遗迹点线索的保密工作,防患于未然,全力保护海洋文化遗产资源,防止不法分子的盗捞和破坏。
建立联合执法信息沟通机制,成立泉州海上稽查队。建立打击非法盗捞和走私水下文物活动、开展水下文物监控、日常巡护和水下考古等方面联动响应、协同管理工作机制,构建文化遗产安全保障体系。建立水下文化遗产安全保护管理体系,定期开展针对水下文化遗产的执法巡查和日常检查,加大对破坏水下文化遗产的违法犯罪活动的打击和惩治力度。
- 2012-08-10古沉船“南海一号”出水德化窑瓷器 10月将亮相
- 2012-07-11泉州水下考古陆上调查 石狮晋江发现31处沉船疑点
- 2012-06-08泉州湾水下考古陆上调查拉开序幕 首站晋江深沪湾
- 2012-05-02印度致105死沉船事故船长不听劝坚持暴雨中航行
- 2012-05-01印度连发两起沉船事故 至少105人遇难上百人失踪
- 2012-04-28剧版《泰坦尼克号》不见杰克和露丝 剧情显真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