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保障经费人手不足 “四点钟学校”的三道坎
第一道坎:安全保障
免责协议能绕过安全问题吗?
坚持了两年多,厦门湖里区康乐社区“四点钟学校”暂时关门了。原因很简单:潜在安全问题。
康乐社区的“四点钟学校”位于人工湖边,而人工湖面临整治,护栏要换,孩子的安全问题凸显。“孩子多,又比较皮,万一发生事故,责任谁担?”社区负责人表示,待另择场所后,才会考虑重新开办。
采访中,记者发现,相较于正规学校,“四点钟学校”没有保安员,缺乏安全保护硬件设施,社区工作人员对学生缺乏约束力,不少社区负责人称“很怕吃力不讨好,好心办坏事”。
为了保障托管孩子的安全,一些社区想尽办法,但隐患犹存。
一些社区让家长签订“托管协议书”。厦门湖里区吕厝社区工作人员说,通过与家长签协议,可以提醒一些注意事项,一定程度上划分家长与社区的责任。
让家长接送孩子时签到,也成为不少社区“四点钟学校”的对策。“一旦签到,我们就要负担起这个小孩的安全责任,签离则表示我们顺利完成交接工作。”厦门思明区阳台山社区林主任说。
福州市鼓楼区军门社区的“四点钟学校”设在居委会办公楼3楼。社区主任林丹告诉记者,办公楼里装了监控摄像头,可随时查看孩子们的动向,“但安全责任讲不清,倘若发生事故,也只能关门”。
对此,福建八闽律师事务所林柏冬律师表示,签订免责协议、签到等措施实质上是一种消极防护,“免责和保障安全是两回事,相比之下,安装摄像头,增加安保措施更为重要”。
第二道坎:经费紧缺
向家长收取适当费用合理吗?
记者调查发现,缺少经费导致配套条件不完善几乎是所有“四点钟学校”的通病。
“四点钟学校”的日常开销主要有三方面:志愿者补贴、电费以及设备购置及维修费。设备购置费用方面,大多社区会争取辖区企业或政府单位的支持,其他费用则需挤牙膏般从社区有限工作经费中支出。
福州鼓楼区军门社区的谢姓工作人员告诉记者,该社区“四点钟学校”没有任何经费来源,场所是社区提供的,电脑是区“数字办”支持的,图书、乒乓球桌是辖区单位捐赠的,志愿者是社区里的大学生。
厦门市湖里区金尚社区郑主任表示,该社区“四点钟学校”主要由社区工作人员及大学生志愿者负责运转,会适当给志愿者发些车费补助,每人每月两三百元,而设备维修如电脑维护更新等,长时间是一笔不小负担。
采访中,不少社区负责人向记者反映,“四点钟学校”虽然会得到爱心企业或当地妇联、文明办、关工委等单位的一些资助,但运营经费没有纳入政府预算,无法得到长期稳定的保障。
对此,厦门大学公共事务学院社会学专家张友琴教授认为,在经费方面,家长也应当承担一部分,这样才能保证“四点钟学校”持续性发展。但不少社区负责人表示,曾考虑适当向家长收费,但均以失败告终,因为家长觉得社区有相关经费补助,不应向他们收钱。
- 2013-05-06晋江“四点钟学校”开班 企业外来工“减负”
- 2013-04-19晋江首个企业“四点钟学校” 免费享受政府服务
- 2013-04-16晋江十个四点钟试点校 政府买单家长免费自愿
- 2013-04-10晋江4年投入400万购买社工服务 受惠人群超10万人次
- 2013-04-08晋江10个试点同时开展“四点钟学校” 免费参加
- 2013-04-02晋江“四点钟学校”陆续开课 免费托管放学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