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规范汉字使用 安溪一教师为报刊“找茬”17年
东南网8月1日讯(福建日报记者 程枝文 实习生 陆笛 通讯员 林钦固 李振辉)近日,《中国教育报》创刊30周年纪念庆典在北京举行。会上,来自我省安溪县金榜中学的物理教师林文房,作为一位多年为该报纠错的“编外人员”,受到了大家的关注。令人吃惊的是,17年前林文房寄往该报的手写“勘误表”至今被完整地保存着,并在现场一一展示。
今年55岁的林文房,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为各级报刊纠错。7月30日,刚从北京回到家的他,接受了记者采访。
林文房出生于安溪县一个工人家庭,家境贫寒。1978年,他参加高考并考取了当时的泉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毕业后,他来到安溪金榜中学,当了一名物理教师。
艰苦的生活环境,塑造了林文房坚韧的品格。在学校,他就以“较真”出名。遇到学生多次不佩戴校徽,他自己掏钱买来校徽,亲自给学生戴上;看到停车场的自行车摆放得东倒西歪,他总会忍不住把它们都排得整整齐齐……
谈起与纠错的结缘,林文房说,“完全是一个意外”。
1996年的一天,林文房上课时,发现一名学生的作业中错别字特别多。问其原因,学生说,是老师教的,老师还告诉他,报纸上白纸黑字写着。“报刊很有公信力,一旦出错,很可能产生大的连锁反应。”林文房说,他第一次纠错,就是指向《中国教育报》。
从那以后,每天一有空闲,林文房就坐在办公室里,对报纸的文章纠错。“别人都在泡茶聊天,他却在看报。到了下班时间,他还在看报,简直到了废寝忘食的地步。” 金榜中学校长林金彪说。
17年来,林文房每天平均要翻看10多种报刊。他“找茬”的报刊,不但包括校刊、校报以及省市县各级报纸,还包括《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等国家级报刊,甚至连中小学教材,他都认真阅读,发现问题绝不放过。
在阅读报刊的过程中,一旦发现错别字,或遇到一些他琢磨不透的词语用法,林文房就会打电话给报刊编辑部的专业校对,或向语言专家请教,然后再整理成“勘误建议”,寄给报刊编辑部。
林文房说,他至今忘不了拿到第一笔勘误费时的情景。“收到100元勘误费的那天,我晚上激动得睡不着觉。”他说。
林文房的挑错、纠错,并非完全正确,不少人也不理解他。“有人说我钻牛角尖,跟不上形势;有人嘲笑我,一个小小的物理教师竟敢给权威报刊找错”,林文房认为,每一位孩子接受教育的机会都很难得,要珍惜。语文教学是攸关学业的重要环节,他和出版物上的错别字“较劲”,值得。
林文房的坚持,赢得了大家的尊重。逢年过节,不少报刊编辑部给他寄来贺卡;《安溪报》聘请他为校对员,他的每封纠错来信都被张贴在阅报栏中;《泉州晚报》在“读者日”活动上盛赞林文房对该报的纠错贡献;《新华每日电讯》甚至把林文房的纠错建议整理成内部刊物,分发给每一位采编人员……
在林文房的影响下,金榜中学规范使用汉字的风气浓厚了。林金彪说,林老师一丝不苟的作风,教育、影响着全校师生。如今,学校的校刊、校报都开设了汉字使用典故、语法应用技巧等专栏,学校每周还开设书法课,并将规范汉字使用延伸到楹联文化教育等。去年,该校被评为“规范汉字书写教育特色学校”。
“汉字传承了几千年,我们不能把老祖宗留下的东西糟蹋了。”林文房感慨地对记者说,现在的网络语言,在一定程度上对学生规范使用汉字造成了不良影响。只有在下一代中开展规范使用汉字普及教育,才能保护中华民族语言文字的纯洁。
- 2013-01-18“腊梅”还是“蜡梅”被搞晕 专家:两个都对
- 2012-07-29泉州图书馆出现低级错误 戚继光成抗“债”英雄
- 2011-12-22晋江江滨公园城雕一行字疑似有错别字 惹争议
- 2011-12-08提笔忘字错别字多 现在学生越来越不会写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