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闽南戏曲市场之路漫漫 “叫好不叫座”成大难题
捐演市场“缩水了”
目前,售票市场培育难度大,而支撑各个剧团生存的下乡演出也开始面临重重问题。这类演出一般是由各个地方的有钱人捐钱包场演出的,演出费用从几千元到上万元不等。“这两年也明显感觉下乡演出收入缩水了。”晋江民间高甲剧园远华实验剧团团长张清波说。
据介绍,目前个别镇级的剧团被个人承包,由官方转为民营性质,一般一个剧团大概有30名专职演员。虽然现在个别场次也能拿到一万元的演出费,看似比起20世纪90年代初期一场2000元的出场费要高出许多,可是只要仔细一算,便不难算出演员的出场费其实不高,哪怕每场都以万元计,30个人每人也只能拿到300多元,何况万元演出的场次非常少,更多的还是五六千元的。再加上各个剧团的竞争,如今每个月的演出场次也比以前少了,一般只有20场左右,演员的收入赶不上物价涨幅,“能撑一时算一时吧”。
据介绍,比起高甲剧团民间基础雄厚、梨园剧团具有唯一性,目前民间捐演生存状态最不佳的依然是南音剧种。“几年前还常接到下乡演出的邀请,但现在已经很少了,南音更多地被当做一种人们在闲暇时候的娱乐消遣,而非舞台上的表演。”曾家阳说。
泉州府文庙南音传习所是由民间自发组织起来的一个南音乐社,社长林雨民说:“我们也承接一些业务演出,多的时候一个月能有十几场,少的话可能也就三两场,勉强能够平衡乐社的收支。”其实像林雨民这样能靠经营存活下来的南音社团是少之又少的。据了解,在晋江深沪等地还活跃着很多民间南音社团,他们的生存几乎全是靠社团内某位或是某几位参与者的捐助存活。
“南音表演较简单,唱者、乐器、演奏者不需要太高的专业水平,对场地基本没什么要求,所以费用便宜些。目前南音下乡演出的费用大约每场3000元。”林雨民说,南音本身群众参与性强,就应该存在于人们的生活中,府文庙的乐社里,几乎每天晚上有南音奏唱,不需要门票,还提供茶水,只要有演唱,乐社里几乎满座,人气特别旺,尤其是生活于周边的老泉州人,他们来欣赏南音并非只抱着欣赏表演的心情,更多将其当做生活中的一部分。不过也正因为这只是他们生活中的一部分,因此来者多数只是免费欣赏、鲜有买票的意识。现在乐社里的演出收入更多靠的是个别弦友自发的“捐助”,少则一两百元,多则上千元。事实上,靠这样的模式经营,许多民间乐社最后只能靠负责人自己掏腰包来维持,所以很多乐社经营不下去最终只能关门了。几年前,府文庙有一家民营南音社团便由于捐助金额太少无法支撑,不得不解散了。
- 2013-06-24安溪高甲享誉世界闽南文化节 百年传承慰藉乡愁
- 2013-06-24艺苑古树发新芽 文化名家畅谈传统戏曲传承与发展
- 2013-06-21听老戏骨讲泉州戏曲 戏曲文化系列讲座开讲
- 2013-06-18蔡欣欣:传统也是一种时尚 扎根校园传承戏曲文化
- 2013-06-16闽台戏曲一脉相承 探寻与现代接轨唤起年轻人兴趣
- 2013-06-16千年传唱古韵古曲醉街巷 文化节戏曲类活动开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