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荣获“东亚文化之都”美誉 海交三城展古厝长情
泉州东西塔
红砖建筑
推荐人:蔡氏古民居后人蔡宗敬
制敌术:红妆袭地,雕琢万千,六宫粉黛没颜色
第一个出场的,必是最自信的。
她的气场,来自一身袭地的红妆。她喜欢白天,因为只有阳光,才能将她的红妆衬得耀眼。
她是红砖建筑家族的守护者,她的族群散落在闽南泉漳、港澳台及东亚海外。在泉州,最令她骄傲的,还是建于100多年前、耗时40年才完成的蔡氏古民居。
16座宅第、近400间房间,一律青石墙脚、红砖墙身、精美窗雕。由于主人是被朝廷封为诰封资政大夫的菲律宾华侨蔡浅,得益于他的身份和财力,蔡氏红砖,将红砖家族的“红”用到了极致。
她命里注定跟高贵画上等号。在封建社会,一般只有皇宫建筑才可以使用红砖。可是,为何流落民间?地处亚热带的闽南,又为何会大面积地选用这种暖色调?
坊间传闻:五代十国时期,闽王王审知体恤皇后黄惠姑家乡房子破坏,特意恩赐黄皇后“汝母厝皇宫起”。然而在闽南话中,“你母”和“你府”的发音是相同的,张扬的“皇宫起”红砖建筑就这样扩大到整个泉州府。
是也好,不是,又如何。
11年前,泉州就用“法规”定下了城市建筑“红砖白墙”的总色调。那是端庄大气典雅的象征。预示着她再次由民间回归高位。
花岗石建筑
推荐人:泉州文管所文博研究员黄真真
制敌术:顽石开口,诉尽千年 子子孙孙相传继
这位出生于泉州本地,隐忍和包容,是她掳获众厮的最大资本。
她来自花岗石建筑家族,因价廉物美,一度成为泉州沿海民居住宅的独特风貌。最出名的反而是家宅外的建筑,如东西双塔、洛阳桥、安平桥等。
东西双塔是泉州的地标之一,二次修复后才选用了花岗石,近50米的身高,曾是泉州古城的制高点。在结构上,采用木作结构榫卯节点拼接法,环环相扣,坚固无比,挺过了明朝万历年间那场8级大地震。
她简单而包容,最喜欢和雕刻结合,倾情演绎一组组泉州石建筑的奇观。
不知是明代沿海一带遭倭寇袭扰,还是万历年间的那场地震,泉州不少房屋倒塌,成了残垣断壁,垮了半个城。
这时,她的使命又来了。工匠们就地取材,将她和红砖建筑巧妙结合,成了独具匠心的“出砖入石”。一个耀眼,一个内敛,两相交错,竟产生了一种色彩对比强烈的残缺之美,也塑造了闽南地域乡土文化符号的独特魅力。
她的华丽转身,让不少古民居争相效仿,坊间还给她取了不少意蕴吉祥的名字,如“金包银”、“鸡母生鸡仔”、“百子千孙”。甚至还有专家这样评价:其为中国建筑大观园中的一朵奇葩。
再后来,她被赐予“泉州石”的美誉,就连菲律宾、台湾等地都要来泉州买材料,回去起大厝。连天安门和毛泽东纪念堂的花岗石也出自这一家族。
- 2013-09-03借文化基因本色“智造” 改良泉州品牌“DNA”
- 2013-08-30读者网友献计 保护传承发展好咱厝“活”文化
- 2013-08-30为本土文化注入新活力 文化界热议泉州当选“东亚文化之都”
- 2013-08-29泉州当选“东亚文化之都”申报情况通报座谈会召开
- 2013-08-29央视新闻浓墨重彩报道泉州当选“东亚文化之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