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荣获“东亚文化之都”美誉 海交三城展古厝长情
蔡氏古名居
泉州荣获“东亚文化之都”美誉 海交三城展古厝长情
东南网9月5日讯(海峡都市报闽南版记者 陈丽娟 谢向明 田米 文/图 海峡都市报闽南版报社编辑部)
开栏
文化大擂台
好胆你就来
悠悠泉城,历古而来,穿不透时间,却看得见历史。
8月26日,泉州市委书记黄少萍上台10分钟,纵横经纬千年,逐败苏杭、西安、咸阳等国内九大名都,为泉州博得新誉——“东亚文化之都”,齐名日韩的横滨与光州。
在这场国擂上,泉州胜了。
泉州市文广新局负责人认为泉州取胜原因有四:厚重的文化底蕴;活态的文化遗产;宽博的海外交流;多元的群众文化。
如泉州市委书记黄少萍做客央视《文明之旅》节目中所描述的,文化是泉州绝对有竞争力的领域。一座有着1300年历史的文化名城,一个以古代“海上丝绸之路起点”著称的世界多元文化中心,文成厚集、文物众多、文风浓郁,不仅是闽南文化的发源地、发祥地,更是中国传统文化保护的核心区与富集区。
泉州胜了,但使命也随之而来。
根据文化部的要求,接下来,泉州将代表中国,以“东亚文化之都”之名,于9月底前往韩国接受授牌,并在一年届期内举办主题文化活动不少于100场。
在国际舞台上,泉州用什么样的文化,代表中国,走向东亚?作为泉州人,我们又该如何助力“东亚文化之都”?
君请见,是什么样的木偶戏,可以秀出巧夺天工的技艺,唱出中国千年的历史?又是什么原因,能让闽南语登上太空,在茫茫宇宙中寻觅“知音”?
君请见,沉吟绵延的洛阳古桥,似那时光隧道,传送着历史的另一面,从此,文化遗产积厚流光,“海滨邹鲁”闻名遐迩;
君请见,高耸入云的东西二塔,仿若船标灯光,牵引着大洋的另一边,于是,各国语言纷至沓来,“光明之城”声名远播;
君请见,戏台上传唱着几代人血缘相亲的古韵南音,头簪里绽放着海姑娘不老风情的蚵壳民俗,片瓦间抒写着侨胞们淡淡乡愁的红砖古厝……
今日起,本网推出“东亚文化之都海交三城”大型文化策划报道,第一阶段推出《文化大擂台》篇,遴选最能代表中国的泉州文化名片。泉州文化形态丰富多元,借此“文擂”之机,有助于国人乃至亚洲进一步了解泉州,同时也为先前的那场国擂交一份“告市民”答卷。
认识一座城市,最先映入眼帘的,是她的建筑。“文化擂台战”首场,就以建筑篇开锣。
经推荐,参加首轮PK的三个建筑代表,分别为皇宫起红砖建筑、花岗石建筑和番仔楼建筑。
她们一位犹如落落大方之皇族贵亲,一位犹如知书达理的大家闺秀,一位则是中西合璧的混血佳丽。
这三位大家,也基本囊括了泉州古民居的4句顺口溜:红砖白石双波曲,出砖入石燕尾脊。雕梁画栋皇宫式,土楼木楼中西合璧。
擂台是无情的,现场评委们虽均已心有所属,但不代表最后的票选结果。如果您有自己的选择,或者您有其他推荐的“同门英雄”,可以通过“新浪泉州”和“海峡都市报闽南版”的官方微博表达观点。热心参与的读者,在《文化大擂台》结束之际,将获神秘惊喜大奖。
另,下期上台的是舞蹈家族。如果您心目中有推荐的项目,可拨打海都报热线968111或通过以上两个微博告诉我们。
接下来,不妨静下心来,听听三位攻擂手各自的故事。
- 2013-09-03借文化基因本色“智造” 改良泉州品牌“DNA”
- 2013-08-30读者网友献计 保护传承发展好咱厝“活”文化
- 2013-08-30为本土文化注入新活力 文化界热议泉州当选“东亚文化之都”
- 2013-08-29泉州当选“东亚文化之都”申报情况通报座谈会召开
- 2013-08-29央视新闻浓墨重彩报道泉州当选“东亚文化之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