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夺天工的泉州漆线雕吸引了参观者(林劲峰 摄) 文旅融合激发非遗生命力 近年来,泉州市建立“开发促进保护,利用带动传承,旅游扩大影响力,市场激发非遗生产力和生命力”的保护模式,将闽南文化生态保护区的建设与旅游开发、文化产业有机融合。 鲤城区打造“古韵鲤城·文化之旅”品牌,推动古城“1+2+3”文旅综合片区建设,鼓励传承人在古街巷、古民居、古建筑设立传习所,引导老牌旅游公司、源和1916创意产业园等企业引进老字号非遗项目或衍生品入驻,做到“传承进古厝,创意进厂房,展示进街区”,鼓励研发设计文化旅游商品,带动一批新兴旅游文创产业。 丰泽区通过举办蟳埔民俗文化节等,推介少林寺、清源山、蟳埔女三大旅游文化品牌。 泉港区建立土坑海丝文化、北大培文海丝文化、东张南洋文化、峰尾福船文化、海盐文化、虎石红砖文化、海丝家谱文化等7个研学基地,打造研学旅游品牌,积极探索闽台文化交流新形势,创新性开展“同名·同宗·同乐”文化交流。 晋江依托闽南传统建筑打造五店市传统街区,目前已成为国家级4A景区、国台办全国对台交流基地、福建省A级现代服务业集聚示范区。 石狮市通过闽台对渡文化节、永宁古卫城暨城隍文化节等品牌活动,推介非遗,鼓励文创研发和生产。 南安市将拔拔灯、广泽尊王信俗、九日山祈风仪典等做成大型化、持续化、品牌化的文化项目,通过郑成功文化节、凤山文化旅游节、龙阁文化节等系列活动,宣传推广非遗。 惠安县建立惠女文化产业创作基地、发展惠女风情游,建设雕艺文创园和雕艺博物馆,举办中国(惠安)国际雕刻艺术品博览会。 泉州台商投资区“张坂木雕”被列为国家地理标志,建设的上塘雕艺街被列为省级旅游特色街区。□记者 许文龙 |
分享到:
相关新闻
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