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市营商办(市发改委)邀请我市相关企业家以及高校专家召开民营经济发展座谈会。市营商办(市发改委)相关负责人与来自制造业、金融业、商贸服务业、知识产权行业、物流行业等二十余家企业代表以及华侨大学部分专家面对面,围绕企业复工复产和下一步发展思路畅所欲言,为泉州打造民营经济示范城市工作提供了更加广阔的思路。□记者 林书修 打通当下 建议打造政企交流平台 “企业有时不知道怎么才能享受优惠政策”“有的优惠政策门槛虽低了,但申报过程较为复杂。”座谈会上,不少民营中小微企业家表示,由于存在信息不对称、优惠政策审批手续繁琐、申请门槛高等问题,对中小微企业的扶持政策,在落实时容易遭遇“肠梗阻”。 福建巨燊服饰发展有限责任公司相关负责人陈似平表示,中小微企业优惠政策不少,但如何把现有政策运用好,落到实处,更加便利化,是当前企业关心的问题,建议除了加大中小微企业的支持力度和扶持力度,相关部门还可以在简化申请审批手续、全方位服务中小微企业发展等方面进一步加强。 据了解,之前我市发布疫情防控期间支持中小微企业生产经营九条措施,从加大财政奖补力度、减轻中小微企业租金负担、减免困难企业税费、降低企业信贷成本、增加企业信贷投放、稳定企业贷款、做好金融保障服务、允许延期办理社会保险业务、强化税收便利化服务9个方面,保障企业正常生产经营,切实减轻中小微企业负担。 座谈会上,企业家们表示,好的政策出台,让企业家们体会到政府的暖心“礼包”,但是如何让更多企业真正受益,解决信息不对称问题,更需要畅通政企常态性交流。为此,泉州国忠泰计算机技术有限公司负责人林毅涌建议,可以发挥我市商会、行业协会的作用,搭建政企沟通的桥梁。福建联合信实(泉州)律师事务所律师徐燕表示,可以尝试“问诊式指导”,借助科技手段,有针对性地对中小微企业遇到的问题进行分类指导,在产权保护方面,政府提前为企业提供好法律咨询服务,为市场主体平等竞争、蓬勃发展厚植土壤。此外,针对政策优惠知晓率偏低等问题,相关企业还建议打造优惠政策集中发布平台,让中小微企业更便捷地了解优惠政策。 布局未来 提前做好政策规划 由于此次新冠肺炎疫情影响,泉州中小微企业发展受到不小的冲击。 疫情下,不少中小微企业主不拘泥于眼前,开始着眼未来,长远布局。 “传统产业支撑着泉州的产业链,创造庞大产值。”泉州华大环保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黄广道表示,在留住产业链方面,泉州可以借鉴浙江、江苏等地区,投资建设工业企业基础设施,制定相关政策,强化设备、土地、能耗等要素保障。工银安盛人寿保险有限公司泉州中心支公司总经理郑荣龙建议,着眼未来,泉州应在智能制造、数字经济、5G新基建等产业转型升级上提前做好政策规划,积极向上争取相关政策。 “在企业创新发展方面,建议可以搭建行业技术创新中心,帮助企业转型升级。”泉州半导体高新技术产业园区晋江分园区管理委员会常务副主任谢建新说,政策初期,可以对初创企业和上市后备企业进行适当倾斜,培育一批“黑马企业”,为未来积蓄发展动力。他同时表示,泉州企业目前面临着核心技术积累比较难的问题,建议泉州应积极争取大院大所资源倾斜,壮大科技支撑。 人才是创新创业的主体,更是营商环境的主体。放眼未来,中致税通(福建)税务师事务所相关负责人彭蕾建议,在引才育才方面,泉州应继续用好人才“港湾计划”政策,此外应提前做好相关配套,营造良好的产业氛围、城市环境、政务与公共服务,才能在人才引进中占领先机,赢得优势。 “畅通政企联络渠道、及时回应企业诉求,是优化我市营商环境的重要一环。”市营商办(市发改委)相关负责人介绍,通过座谈会,引导鼓励企业家畅所欲言,敢于提出问题、共同解决问题。对于企业所提出的问题,市营商办(市发改委)将进一步督促相关职能部门认真梳理、深入研究、积极化解,切实为企业排忧解难,提升我市营商环境建设整体水平。此外,在破解政企沟通这一“梗阻”上,下一步,市营商办(市发改委)还将建立政企常态性长效沟通机制,探索更多渠道,搭建政企沟通交流平台,促进企业难题、问题解决效率得到更大提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