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 视频| 福建| 时评| 台海| 娱乐| 体育| 国内| 国际| 专题| 网事| 福州| 厦门| 莆田| 泉州| 漳州| 龙岩| 宁德| 南平| 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东南网泉州频道 > 泉州时政 > 县市新闻 > 正文

不负绿水青山 不负茶乡百姓——生态文明建设的“安溪样本”

2020-12-02 15:56:58  来源:泉州晚报  责任编辑:陈小妮   我来说两句
分享到:

城区居民住在绿水盈盈的龙湖畔,满眼风光。(刘伯怡 摄)

靶向发力 

“三大工程”呵护家园

清新安溪拥有得天独厚的生态资源禀赋,但也必须直面历史遗留的“生态疤痕”,才能切实打通“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的通道。从这样的认识出发,安溪将生态培优的重中之重落子于生态系统保护建设工程、村容村貌治理工程、水土保持治理工程等“三大生态工程”。

站在莆永高速安溪县感德段大格村的茶山上,举目四望,满眼翠绿。“宣传林”“广电林”“水保林”等一块块县直各部门、各乡镇认领种下的绿地迎风摇曳。回忆起这里从前“秃头山”的模样,大格村森林资源管护员吴金电感慨万分:“现在山上绿树多了,坡上青草长了,山下溪水清了,生态环境变好了,鸟儿也都飞回来了。”老吴口中的变化,得益于安溪创新森林资源管护机制,在全省首创的“山长制”。在此基础上,“山长+河长”构建起县、乡、村三级生态资源长效管护体系,才换来了“一方好山水,满眼皆覆绿”的靓丽风光。这是生态系统保护建设工程的一个缩影。在更广范围鼓励“山头戴帽、山腰系带、山脚穿鞋”的模式退茶还林,安溪生态茶园已然是另一番健康的面孔,鸟语茶香,芬芳四溢。随着绿色屏障的不断拓展,安溪全县森林覆盖率已高达66.5%。

无独有偶,另一项安溪创举正在农村发光发热。流域污染,问题在水里,根源在岸上。在安溪县参内镇田底村的污水处理站,经过福建省三净环保科技有限公司的专业管理,出水水质可达城镇生活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中的一级B标准,解决了当地1400多位村民的生活污水处理难题。像这样引入第三方环保企业运维,在安溪已有数十座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尝到了“甜头”,这是自2013年起安溪在全省率先实施农村生活污水处理委托第三方运营管理模式,有效解决农村污水处理设施“有人建、没人管”问题,带来的深刻变化。乘着乡村振兴的东风,包括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绿盈乡村”建设、农村旱厕整治等在内的村容村貌治理工程让茶乡老百姓的生活家园越来越宜居宜游。

“昔日崩岗区,今朝‘花千谷’”,说的正是曾经崩岗侵蚀重灾区之一的安溪官桥镇。如何扭转局势,变“痛点”为“亮点”?思路一转天地宽,安溪创新探索出将崩岗侵蚀区转化为“工业开发区、生态旅游区、水保生态区、经济作物区”的治理模式,南翼新城利用治理崩岗整理出工业用地3600多亩,玩转“无中生有”,引进信息技术产业园、湖里园、思明园、弘桥智谷电商园、旺旺食品等一批产业园区、项目,将“崩岗区”一下子变成了“聚宝盆”。崩岗治理的“安溪模式”也因此受邀在全国水土保持工作会上作典型发言,并在我国南方红壤侵蚀区广泛推广应用。水土保持治理工程效果显现,2019年,安溪全县完成水土流失治理17.83万亩,水土流失率从2015年的21.61%下降至16.65%,下降幅度位居全省第一,近两年在泉州市水土保持年度目标责任考核中,也均获评优秀等次。

“三大工程”之外,蓝天、碧水、净土三大保卫战同样响鼓重槌、捷报不断。守护“安溪蓝”,环保网格化环境监管天网成形成势,实现所有村居网格监管全覆盖,去年城区环境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达98.6%,同比改善全市第一。呵护“生命源”,近三年投入资金约2.5亿元,开展饮用水源保护、生活污水和垃圾治理等多项整治,流域水环境质量达标率100%。爱护“金土地”,大力推行“两留”(茶树留高、梯壁留草)“两禁”(禁用“非准入”农药、禁用除草剂)“两减”(减农药、减化肥),在全国首创县域农资监管与物流追踪平台,实现农资使用全程监管、全程可追溯,2019年全县化肥使用量同比减少3%以上,农药使用量减少5.2%,荣膺全国农产品质量安全县。

1   2   3   4   5  


分享到:
相关新闻
相关评论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