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 视频| 福建| 时评| 台海| 娱乐| 体育| 国内| 国际| 专题| 网事| 福州| 厦门| 莆田| 泉州| 漳州| 龙岩| 宁德| 南平| 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东南网泉州频道 > 文旅 > 正文

刺桐风起 与镜头一同触摸“海丝”烙印

2020-12-21 08:33:35  来源:东南早报  责任编辑:陈小妮   我来说两句
分享到:

《光明之城》英文版译者大卫·塞尔本,在全球范围内首次接受媒体采访。

赴20多国查文献 考证细节情景再现

为确保纪录片史实严谨准确,观点创新权威,《重返刺桐城》摄制团队奔赴20多个国家和地区,搜集了许多关于泉州的历史文献,甚至从海外找到早期出版的《马可波罗游记》教堂版本、《光明之城》首印版等来研读和比对。在此基础上,摄制团队采访了中国社科院和国家博物馆的多位权威专家,重新明确了民间海上交往活动在历史长河中所具备的重要性,突破了传统认知。

片中还有由文物带来的考证细节,许多“证据”在过往的报道中鲜少提及。比如:一块藏于泉州市博物馆的蓝色玻璃碎片,其发掘于泉州蟳埔的一座唐朝末年墓葬中,经过光谱分析,这种透明蓝色玻璃不同于古代中国的铅钡玻璃构造,它的蓝色来自助熔剂中的氧化钴,而用钴元素作为呈色剂,只有中亚和西亚一带的波斯人才掌握这种工艺。

为使观众身临其境,摄制组使用许多场景再现拍摄,曾先后在泉州的古遗址现场拍摄了近半个月,后又移师浙江横店拍摄,用动画CG的真人演绎还原刺桐城。

1   2   3  


分享到:
相关新闻
相关评论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