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 视频| 福建| 时评| 台海| 娱乐| 体育| 国内| 国际| 专题| 网事| 福州| 厦门| 莆田| 泉州| 漳州| 龙岩| 宁德| 南平| 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东南网泉州频道 > 泉州时政 > 县市新闻 > 正文

产业聚集: 渐进式优化 打造新高地

2021-01-16 11:38:27  来源:泉州晚报  责任编辑:谢玉妹   我来说两句
分享到:

本报讯 (记者吴丽娇 通讯员郑玲玲)“十三五”以来,丰泽区超前布局、换道超车,加快打造产业发展新高地,“优二进三”步伐加快,第三产业比重居全市县(市、区)之首,强健高质量发展“筋骨”,基本形成以现代服务业为主导、高新技术产业为引擎、传统优势产业为基础的现代产业体系。

产业迈向高端化 打通转型升级关键“脉络”

产业向价值链中高端迈进,是经济朝高质量发展转变的一个重要衡量标准。为打通转型升级关键“脉络”,匹克集团以科技创新为驱动,依托自主研发的“态极”科技,开发出跑步鞋、篮球鞋等系列产品,入选2020年度“第一批福建省工业和信息重点新产品推广目录”。事实上,不止匹克,类似的赋能焕新,已在丰泽区多家传统优势产业上演。仅2020年,丰泽就完成9个重点技改项目,增长45.9%。

瞄准“高新”,亦能激发发展新动力。在丰泽,高新技术产业正迸发勃勃生机:被评为“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的泉州软件园,去年年底新签约12个涵盖人工智能、5G应用、工业互联网等领域的项目;依托泉州软件园、南威软件大厦,软件信息服务业营业收入全市占比超60%,综合竞争力指数居泉州市前列。这些,只是丰泽势头越来越盛的现代产业体系的冰山一角。

数据更具说服力。丰泽区以软件信息、电子通信、智能制造等三大产业,以及科技服务、节能环保、新材料等新兴产业为主的高新技术企业数量和营业收入呈现逐年上升趋势,企业数量从2017年的44家,增加到2019年的83家;建成703个5G基站,数字经济规模居全市第二;新增科技小巨人领军企业34家、“专精特新”14家。2020年成绩更是可圈可点,以大力度奖补资金1000多万元,推荐申报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认定93家,省级高新技术企业备案95家,申报数量居全市前列。

壮大现代服务业 拓展“云消费” 创收“宅经济”

在经济发展新常态下,统筹引领现代服务业发展,已成为孕育发展新动能的“孵化器”。多年来,丰泽持续在此领域发力,今年还发展出新空间——拓展“云消费”,创收“宅经济”。

新冠肺炎疫情初期,线下消费受到影响,丰泽前瞻决策,依托浦西万达广场、城东中骏世界城、东海泰禾等主要商圈,迅速“补位”线上零售,探索发展“宅家经济”“云销售”,举办“丰泽区首届线上购物节”“政银企对接会”等,通过消费券、直播、团购等促销方式鼓励“云逛街”。成果喜人,去年6月单月,主要商圈的零售额、客流量就回升至疫情前的90%水平。此外,该区还开展了丰富多样的线上线下促销惠民活动,包括“屯券节”、“双十一”促销大战等,促进商贸文旅消费回流。

回眸“十三五”,丰泽不断壮大现代服务业,持续优化布局三大商圈业态,塑造鲜花港菊花节、购物节、婚博会等品牌;构建跨境电商生态圈,被确定为泉州“国家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首批试点县(市、区),东海跨境电商获评“第四批泉州市现代服务业集聚示范区”;落实全市第三产业提升年行动,法律服务、信息服务等知识密集型行业营收实现两位数增长;科学布局建筑服务、中介服务、医疗器械等一批小微产业园;建成8栋商务楼宇,加速繁荣东海总部经济区等;新建成的建筑服务产业园目前已入驻90家企业;入选市级生产性服务业重点培育对象20家等。

“双创”激发驱动效应 做大老品牌 做强新品牌

作为丰泽发挥国家“双创”示范基地效应的品牌,华侨大学(丰泽)创新创业园先后入选“国家备案众创空间”和省、市级科技企业孵化器。在“协同创新中心+众创空间+华创孵化平台”的链条式孵化空间基础上,已孵化企业133家、项目(团队)25个,企业获得专利280多项。

老品牌不断焕发新活力,新生力量也一个个选择扎根丰泽。高品质科创社区“雀幸联合·上东区”,可为入驻企业提供“一价全含”的租赁方式、软硬件设备及开通高端科创企业进入泉州市场的超级入口;入驻网商虚拟产业园的泉州市品尚网商产业园,在全省率先实行园区集群注册登记模式,已入驻市场主体106213户,占全市市场主体10%;海归E谷吸引首批海外企业集体入驻……

自2017年入选国家“双创”示范基地以来,丰泽区建设成效获国务院办公厅督察激励表扬。新增创新中心10个、众创空间24个,人才总量达17.61万人,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数量是2015年的3.56倍。市场主体从2015年年底的2.8万户增加到2020年的16万户,双创活力持续迸发。

展望“十四五”,作为打造海丝名城、制造强市,加快建设现代化中心城市的主城区,丰泽将聚力打造产业集聚区,加快产业基地建设,盘活低效或闲置楼宇空间,推动工业园区改造提升,引进和培养一批新业态,发挥城市核心区在全市产业转型升级中的赋能和带动作用。

分享到:
相关新闻
相关评论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