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防控疫情,泉州近日加大对相关人员的核酸检测力度,且面向社会公示了检测机构名单。那么,核酸检测有哪些注意事项?让我们看看疾控专家怎么说。 核酸检测报告为什么要求48小时以内 据有关专家介绍,新冠病毒肺炎的潜伏期为1—14天,最晚3—7天,发病前1—2天和发病后5天的感染率都比较高。同时,暴露于被该病毒污染的物品也可引起感染。 所以,感染新冠病毒的途径也决定了48小时内核酸检测的必要性。专家表示,这种新型冠状病毒可通过飞沫和密切接触传播。被污染的物品也会造成感染。由于空气质量较差,长期暴露于高浓度气溶胶有可能造成气溶胶扩散。换句话说,近距离接触已证实的人的喷嚏,说话时的飞沫或呼出的气体可能导致病毒继续传播;或被诊断者的喷嚏、咳痰、说话的飞沫混合在空气中形成气溶胶,被别人吸入后也会造成感染;另外,如果飞沫沉积在物品表面,他们也能直接接触受污染的手,然后接触到口、鼻和眼黏膜,例如眼睛摩擦,导致感染和传播。 核酸检测采样时为什么不能玩手机 区域核酸检测,排队时请一定守好“一米线”,保持安全距离耐心排队等待。为避免飞沫传播风险,请全程佩戴口罩,避免聚集和相互交谈。 倡议在核酸检测现场不要玩手机: 一方面玩手机有接触传播风险,摆弄手机的时候手机暴露在不确定的空气环境中,容易把乘虚而入的“不速之客”揣回兜里带回家,造成二次接触传播;另一方面因为核酸采集需要上传大量数据信息,在核酸检测现场发视频、玩网游等,可能会造成网络拥堵,容易造成信息登记人员的手机录入卡死,降低采集效率。 为什么要进行多轮核酸检测 首先,检测结果与排毒水平有关。从感染到排毒,是一个过程。排毒水平、排毒时间和检测时间决定了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单次的核酸检测是整个过程当中的一个时间节点。如果在这个时间节点没有排毒,或者排毒水平较低,就可能检测不到,也就找不出潜在的感染者。随着时间的推移,病毒在体内的复制还会继续增加,排毒水平还会加强,就可能变成一个阳性感染者,在社会上就存在传播的风险,这也是做多轮检测的原因。尽可能早地发现感染者,在其还没有造成社会传播之前,或者在传播范围很小的时候,及时将其发现并予以控制,阻断疾病的进一步传播。 其次,目前的检测还不能一次性做到完全准确,采样的部位、采样时咽拭子和咽部接触的时间、深度对采样检测的准确性都有影响。若仅开展少数几轮核酸检测,很难确保能够精准地找出每一个应该找到的感染者,这也是开展多轮核酸检测的原因。 总之,通过多轮核酸检测排查,也是希望尽快、尽早地控制住疫情,所以希望大家尽量配合,主动参加检测,自觉遵守秩序。 核酸检测时,口罩这样戴才正确 市民朋友在接到核酸采样通知下楼、出门前就要戴好口罩,尤其注意双手需按压口罩上端鼻梁处的金属条,使口罩上端与面部紧密贴合。当口罩出现脏污、变形、损坏、异味时需及时更换,建议市民可随身携带备用口罩,以备不时之需。在进行采样时,为避免口罩造成污染,应将口罩取下,折叠装在塑料袋里或是放入口袋中,也可短暂摘下折叠拿手上,采样完后迅速戴上。有条件时,在采样结束后及时更换备用口罩,将废弃口罩投入指定的医用垃圾袋。(泉州晚报记者 张沼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