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南网8月7日讯(本网记者 陈诗婷 实习生 汪梓裕)如今,蔡笃佳依然坚持每天到公司去。64岁的他头发还很乌亮,和别人谈起话来总是带着微笑。很少有人知道,在他右胸的下方,伏着一道尺余长的刀疤。那是癌症手术留下来的印迹。 1958年,蔡笃佳出生于泉州晋江。在部队这所“学校”学有所成,他回乡发展,先后创立三家纺织公司。意识到品牌的重要性后,他转向罐头食品的研发生产。创业不忘公益,几十年内,他为社会送去了不少温暖。 “有一分的力量,就做一分的事情,虽然身体不太好,但我是不可能停下来的。” 部队是个大学校 在蔡笃佳眼里,部队就是一所“学校”,彻头彻尾地改造了他。 “说起童年那个年代,眼泪都会掉下来。”蔡笃佳在贫苦的环境中长大,从小帮家里做些苦力活,可以说,童年他都在放牛、捡牛粪中度过。那个时候,如何解决温饱,是他面临的最大问题。 蔡笃佳记得,他只上过十几天的学。十来岁时,他开始学“功夫”,打石头、做木工。再长大些,蔡笃佳学会了骑自行车,便开始做些小生意,拉着笨重的地瓜粉和芋头,跑遍了深沪、金井等地的大街小巷。 总是听说当军人好。十八岁那年,蔡笃佳和父亲闹着要去部队。拗不过儿子的请求,父亲同意了。1976年,收到入伍通知书的那天,家里围满了村里的乡亲。他们纷纷议论着,说蔡笃佳这一辈子终于有出头的日子了。 踏上旅途,蔡笃佳感受到前所未有的轻松,曾经的贫苦和过去仿佛一同被火车甩在了身后。听着火车压过铁轨的哐当声,蔡笃佳想了很多。他立下决心,一定要在部队里好好干,将来出人头地。 在火车上过了两天一夜,蔡笃佳被拉到了高安农场,在农场里一待就是两年。那段时间内蔡笃佳怎么也想不通,为什么去部队是去种田养猪的。在现实和梦想的冲突下,不争气的眼泪掉了下来。“一直想不通,如果知道要来种田,还不如呆在家里,家里的地还多一些。” 既来之则安之,蔡笃佳还是说服了自己,选择勤勤恳恳地干了起来。后来,在部队的教育和领导的关怀下,蔡笃佳的思想慢慢转变,表现越来越突出,受到的奖励也越来越多。 现在,说起军旅生活,蔡笃佳满怀感激。“部队是一个大‘学校’,虽然只有短短几年,对我的帮助却是最大的。在这所‘学校’里,我的思想有了巨大的转变。也结识了很多战友,就是靠着他们的帮忙,我赚到了创业的第一桶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