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 视频| 福建| 时评| 台海| 娱乐| 体育| 国内| 国际| 专题| 网事| 福州| 厦门| 莆田| 泉州| 漳州| 龙岩| 宁德| 南平| 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东南网泉州频道 > 正文

惠安烙画:纸火共舞绘丹青

2023-05-16 13:25:00 温仪 来源:惠宣  责任编辑:薛逸群   我来说两句
分享到:

烙画是中国古代流传下来的一种珍贵的稀有画种,又称烙花、火笔画、火针刺绣等。在中国已有千百年的历史,经过不断的创造与发展,逐渐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和表现手法。惠安烙画,惠安县传统美术,泉州市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之一,是中国烙画的一个组成部分。

一笔一画入丹青 杂糅兼蓄佳作成

当人们一提到福建惠安的时候,脑海里往往会浮现惠安“三大特色”,那就是惠安建筑、惠安石雕和惠安女子,鲜少有人会想到惠安的另一种传统文化——惠安烙画。作为2016年3月入选泉州市第五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惠安烙画已在惠安流传一百多年。

烙画作画程序

惠安烙画既是惠安艺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作为闽地的惠安与我国古代中原地区文化交流的重要物质凭证。它与惠安其他非物质文化共同构成了惠安大地上熠熠生辉的文化遗产。同时,也为惠安地区提供了历史研究价值,对惠安海丝文化的研究起到了补充作用。

惠安烙画又名惠安烫画,是一种民间艺术,亦是中国画的表现形式之一。它的原理是利用烙铁的热度、巧妙的表现手法和熟练的绘画技巧,将木版烙糊而呈现出的一种深浅不同的褐色图案,具有质朴、美观的艺术特色。

烙画工具

惠安烙画是一种杂糅派民间艺术,经过历代艺术家的不断创新,兼具东方“形”韵,西方“型”态的美学元素,艺术风格独树一帜。

中国画一直是我们引以为傲的艺术宝藏,作为中国画另一种表现形式的惠安烙画,沿承了中国画的绘画技巧,与中国画有异曲同工之妙,甚至与中国画的工具与手法都是一脉相承。

“勾、勒、点、染、擦、白描”是惠安烙画常用的绘画手法,除此之外,烙画的另一特点,是可以通过铁器的温度火候熨烫出丰富的层次与色调,从这一点上看,与棕色素描和石版画又有相似之处。其取材方面,虽表现风格迥异,但总体呈现出的画面丰富的艺术风格,与浮雕效果颇有相同之处。

烙画作品《百鸟朝凤》(陈炳生创作)

想要完成一幅画作,构图、作画、上色是必不可少的程序。每次要完成一幅烙画,烙画者就要做到心中有笔墨,以胸有成竹的信心确定主题、立意、画面结构,这其中也要把浓淡虚实先勾勒出来。

接下来,就是作画,这是烙画成画的关键一步,运笔的轻重和速度往往颇为重要。烙画讲究墨分五色,而怎样做到,取决于下笔的技术。哪一笔要轻、哪一笔要重、哪一笔要急、哪一笔要缓,对成作至关重要。

上色,是烙画锦上添花的一环,它使烙画画面瞬间丰富生动起来。相比不透明水彩,烙画一般用透明水彩上色。

和所有画作需要花费画家巨大心思一样,烙画画家也不例外。完成一幅烙画,画家也要花费精力。从构图到上色,每一环节环环相扣,不能出错,这样才能确保画出的烙画传神,充满艺术感。当我们观看一幅成功的烙画的时候,往往可以观看出画作中浑然天成的和谐和创作者那令人肃然起敬的情怀。

烙画作品《五福呈祥》(陈炳生创作)

烙画本从豫地来 惠域花开意连连

惠安烙画在河南烙画的基础上,经过历代惠安本土艺术家不断学习与创新,传承下来,直至今天。虽然与河南烙画本族同宗,但画风独特、自成一派。

清代学者王延廷《杖扇新录》记载,福建民间匠师胡云峰“此人以细细的香火头儿在扇面上的点烫连缀成花鸟画,而制扇面的材料却是竹笋的那层较硬的外壳”。说明早期烙画已经传入福建地区了。

根据惠安现存的资料显示,惠安烙画源于我国古时候中原地区河南省。清朝晚期,惠安黄塘镇前郭村洋坑人、木雕艺人陈海慕名来到河南南阳,找了机会,进入把失传的烙画技艺再现的赵星三徒弟烙画作坊里做帮工学艺。在作坊学艺大约一年后,返回家乡,陈海便把烙画的技艺传给儿子陈景成。自此,烙画技艺就在黄塘镇前郭村陈海家族传承下来,延传至今。

陈家经过几代传承,也在最初的作画基础上,通过不断钻研和磨练,探索出惠安烙画的绘画风格。

在现代,惠安烙画界最具有代表性的画家莫属陈炳生老先生。他是国家一级美术师、福建民间工艺大师和惠安烙画泉州市级代表性传承人,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一生创作的作品,依然在当今惠安烙画上占有相当重要的分量。

作为惠安烙画的传承人陈炳生老先生在烙画原有的基础上,用一生不断地摸索与思考,为惠安烙画打开了一扇全新的大门。他不仅从绘画风格上,也从工具和材料上进行了各种大胆创新,让后辈们受益匪浅。

“虔诚鸣箫的惠女……”等一幅幅深浅褐色交织的烙画图案映入眼前时,那肉眼可见的跳跃肌肤纹理,栩栩如生的形象跃然纸上。这样一幅画作并不是采用传统的烙画工具铁烫,而是利用电烙笔完成的。而现在,用铁烫画作已经慢慢退出历史的舞台,取而代之的是陈炳生老先生创新的电烙笔。电烙笔虽为现代工具,一样对火候和力度的要求严格,由于烙画本身需要碳化程度来彰显颜色深浅,下笔的时候往往也考验着一个艺术者的绘画基础和功力。

创作手法上,惠安烙画博采众长,取长补短。相对传统烙画借助中国画构图的方法,惠安烙画更看重图画上构图的色彩张力。用色彩形成了惠安烙画的图案深浅层次。

别开蹊径,工具的改进,手法的尝试,让惠安烙画在传统中国烙画上独成风格,方便了更多初学者,同时,也帮助他们对烙画更容易上手,让惠安烙画走近了“寻常兴趣者”。

世间无限丹青手 薪火相传代代承

当然,艺术的价值在创作,而延续性在传承。没有传承的艺术终将陨落在时代的浪潮中。过去,在惠安,艺术手艺常常传男不传女,而现在这门艺术手艺正在用不同的方式传袭给所有想学的人。陈炳生老先生也把这一门艺术手艺传给了她的孙媳妇陈吉红、女婿魏有丹和其他学生。

近年来,在新一代的惠安烙画艺术家们的不断创新中,烙画由内而外焕发出新的生机和活力。

“从前,在题材选择上,惠安烙画往往偏向注重观赏价值,以人物画、宗教画、静物画为主,内容单一;现在,随着时代的发展,惠安烙画也开始跟上‘潮流’,从观赏价值走向观赏和使用价值二者兼具,开始结合插画、装饰画等年轻人喜欢的画类。”陈吉红举例说道,例如,扇面烙画、用葫芦切割成不同形状的葫芦茶叶罐、灯饰、花瓶等物态,再用烙画与雕刻相结合,来打造一种全新的烙画形态。

陈吉红等人也开始尝试利用时代的契机让惠安烙画“走出去”。艺术的价值从来也不是曲高和寡和孤芳自赏。他们从惠安烙画为非遗产品为出发点,借助更通俗更易被接受的方式,结合目前流行的研学、伴手礼、美术班的形式推广,打破以往艺术者闭门造车、家族传承的方式。

艺术和时代总是紧密相连。如何在新时代让烙画推陈出新?又如何让传统的继承和创新的推广擦出火花,燃起新的光亮?陈吉红等新一辈烙画人,不断探寻着让烙画“出圈”的新方式。

既要让烙画保持“内秀”的魅力,又要让烙画彰显“外放”的价值,新的一辈们认为烙画要留“魂”创“形”。

“我们在传统方式的基础上走进学校,开办烙画非遗展,目的是想要让孩子从小就能接触惠安的非遗,感受非遗文化。同时,我们也接触不同的群体,通过走进老年活动中心、军营等地,把惠安烙画带给不同群体。”陈吉红告诉记者,“我们也在抖音、微信视频等新媒体公众号向大家推荐惠安烙画,用群众更喜闻乐见的方式让大家了解。”

陈吉红在黄塘中心小学、黄塘中学、校园博士有限公司,定期开设烙画课程。其中黄塘中心小学更是把烙画课当成了每周必上的课程。从2019年开始,每年寒暑假的时候,他们还会在县文化馆开设公益课,让所有有兴趣的人都能免费接受到烙画教学。

小朋友饶有兴趣地学烙画(郑慧芬 摄)

庄欣怡小朋友在陈吉红走进学校的非遗烙画研学中,体会到烙画的快乐。“我从小就喜欢美术,但我不知道家乡惠安还有烙画,能了解烙画对我来说是一件开心的事。”她说道,自己对烙画很有兴趣,将当成以后的长期兴趣。

在惠安,无论是像陈老先生等老一辈传承人,还是像陈吉红等新一代继承者,他们在精研自己的画艺的同时,也特别希望这项泉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能够传承下来,他们经常鼓励年轻人来学。

“我祖父在世时,作为惠安为数不多的烙画师,传承烙画、发扬烙画一直是他一生孜孜不倦追求的信念。”陈吉红说道,“作为后辈我们也很愿意接过前辈的接力棒,把这一艺术传承下去,并且想把这项艺术推向更广阔的道路和舞台,让更多人知道了解研究惠安烙画,我想,这才是它的价值所在。”

从古至今,烙画一路风雨兼程,最终流传下来,成为了中华民族的艺术瑰宝。烙画的发展随着时代的发展,传承的形式亦有改变,但是它作为艺术上的一颗星,将永远闪耀在中国乃至世界的艺术形式组成上。惠安烙画也有幸成为它的一部分,并为它的发展永永远远贡献着自己的力量。而每个烙画艺术家也是艺术的守艺者和创新者。

正是有像他们一样的人,中华民族的每一门艺术,才生生不息传沿下去,才能铸就中华文化的五彩缤纷。就如烙画注重下笔和着色,我们的人生也如这些艺术一样,每一步的轻重缓急都决定着我们的未来。

画如人生,人生如画。(温仪)

分享到:
相关新闻
相关评论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