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 视频| 福建| 时评| 台海| 娱乐| 体育| 国内| 国际| 专题| 网事| 福州| 厦门| 莆田| 泉州| 漳州| 龙岩| 宁德| 南平| 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东南网泉州频道 > 福建日报看泉州 > 正文

泉州五祖拳:传承千载 风靡海外

2023-10-27 10:16:58 刘益清 来源:东南网  责任编辑:陈小妮   我来说两句
分享到:

止戈为武 和赢天下

□刘益清

中国武术,和中医、书法、京剧一起,被列为四大国粹。可见,武术在中国文化的地位,不同一般。

武者,按象形文字的解释,乃止戈为武,就是通俗所说的化干戈为玉帛,以和为贵,和气生万物,和谐赢天下。换成现在的话,即通过不使用武力,而是以和平方式解决问题,达到和谐共荣的目的,才是上上之策。

尚记得上世纪80年代,电影《少林寺》《南拳王》和电视剧《射雕英雄传》热播大江南北。当时,有多少热血青年做过侠义走天下的武侠梦,内心激荡过扶危济困的济世情怀,但偏有两名青年,在观看武侠电视剧时,因抢位置而拔刀相向,导致一死一伤,这样的悲剧,便走向武术以和为贵精神的反面,值得引以为戒。

在中国古代主流思想家看来,武学的高远绝妙境界是以无招胜有招,这与“以无法为有法、以无限为有限”有异曲同工之妙。

禅武一体,是中国本土禅宗对习武与修禅的基本认知,所谓看山是山、看山不是山到返回看山还是山,习武与修禅的路径,大抵都需经历这三重境界。习武者重在领悟无我的境界,在武术练习中心内有禅,以禅入心,用超脱外物的境界,以有法为无法,以有限为无限,达到随心所欲的境地。这也是练武之人“练时有招,用时无招”“无拳有拳,有意无意,无意之中是真意”的最高追求。

李耳《道德经》强调大象无形,大音希声,大巧若拙,有为万物之母,无为万物之始。无胜于有,这就是无招胜有招,化有形于无形的境界,也是中国武术追求的境界。

要达到武学至高境界,则必须推己达人。武者德才兼备,心如止水,做到“仁者无敌”四个字,才是最难达到的“武学最高境界”,听起来很玄乎,其实金庸在《射雕英雄传》中,曾借周伯通的话,也表达了这样的思想。《射雕英雄传》第十六回中提到:“周伯通道:‘这道理本来明白不过,可是我总想不通。师哥当年说我学武的天资聪明,又乐此而不疲,但一来过于着迷,二来少了一副救世济人的胸怀,就算毕生勤修苦练,终究达不到绝顶之境。当时我听了不信,心想学武自管学武,那是拳脚兵刃上的功夫,跟气度识见又有什么干系?这十多年来,却不由得我不信了。兄弟,你心地忠厚,胸襟博大,只可惜我师哥已经逝世,否则他见到你一定喜欢,他那一身盖世武功,必可尽数传给你了。’”

武术有强身健体、防敌制胜之功能,但这些只是外在的目的,中国武学思想的精髓,从其问世以来,就在于强调和平共生、兼容共赢,而非以武力压人。当然,素重辩证思维的中国人,既讲和谐之道,也强调以实力为前提方能实现和谐。两千多年前,极力主张兼爱非攻的墨子,就认为只有以实力为前提,才能保护和平,保持和谐的外交环境。

中国武术,最晚在商周时期即已诞生,至今已传承三千多年,并衍生发展为多种流派。流传于福建的著名拳种就有五祖拳、龙桩拳、虎尊拳、福州鹤拳等七大拳种,这些拳种皆有各自独特技法和风格,既有内家功夫,又有外家拳法,文化底蕴深厚。中国武术在海外的流播演化,也至少千年以上。和中国古代以和为贵的主流思想一样,中国武术不管在国内还是海外,都坚守“止戈为武”的和平思想,练武之人,世代强调传承武德。在当代,中国人在面对纷繁复杂的国际事务,坚持遵循“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这和我们几千年来的和平发展观,正是一脉相承、一以贯之。

经过70多年发展,中国已迈上富起来强起来的康庄大道,但中国的崛起是和平崛起,而非复制西方历史上国强必霸的模式。就像中国武术,虽无敌于天下,但其核心仍是“止戈为武”的和平之道!中国提出的“一带一路”倡议,推出的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输出的核电高铁等高端技术,都是旨在与相关国家或地区共建共享、互联共赢的和平发展之举,在国际上深受欢迎。

1  2  3  4  


分享到:
相关新闻
相关评论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