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 视频| 福建| 时评| 台海| 娱乐| 体育| 国内| 国际| 专题| 网事| 福州| 厦门| 莆田| 泉州| 漳州| 龙岩| 宁德| 南平| 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东南网泉州频道 > 要闻时政 > 正文

《走近侨批》第三季开机 侨批中的海丝记忆

2024-07-03 16:11:35  来源:泉州晚报  责任编辑:薛逸群   我来说两句
分享到:

6月7日,《走近侨批》第三季开机,目前正在紧张拍摄中。此前,档案文献纪录片《走近侨批》第一季《家书,跨山越海》和第二季《批银,越洋之旅》已播出,引发良好反响。每季中,影片都有在泉州拍摄,充斥满满的海丝记忆。

《走近侨批》纪录片连拍三季

福建省档案馆策划制作系列档案文献纪录片《走近侨批》,以年度为单元,每年推出一季,计划拍摄三季。

2022年推出了第一季,主题为“家书,跨山越海”,主要讲述侨批的基本样貌、文献价值,以及华侨华人这一特殊群体的集体记忆。第一集《风雨两地》通过王顺兴信局的兴衰史、鲤安信局旧址的发现过程,展现侨批由来批和回批组成的完整寄送旅程,由批局、商号、银号等组成的侨批经营网络;第二集《心付尺素》通过亲属讲述展现派送员的责任与担当,通过两封情真意切的家书展现华侨对家乡亲人的浓烈情感;第三集《岁月遗珍》讲述侨批中的历史风云,闽籍侨胞投身辛亥革命,或创办报纸唤醒民众,或为革命踊跃捐输不遗余力,或联络同志推动地方举起义旗,或为革命胜利奔走相告欢呼雀跃。

2023年推出了第二季,以“批银,越洋之旅”为主题,讲述侨批运营网络的构建及其推动资金、物资、信息等跨国流动的历程。围绕汇通天下、联动四海、情寄桑梓3个主题,通过档案工作者寻访信局遗址的故事、天一信局近半个世纪的发展历程、闽粤批信局的运转网络、厦门鼓浪屿的华侨群体故事,以及漳州云霄、泉州南安梅山镇等侨乡的故事,生动呈现了侨批从承担侨汇功能到成为一种特殊邮传载体,再到跨越国界、联通世界的历程。

云山漫漫,海波万里。华侨扬帆逐浪,异国打拼,将八闽文化带到南洋诸岛,又将南洋文化带回八闽故乡。《走近侨批》第三季的主题已初定为“文化,互动交流”,将重点讲述侨批文化交流融合网络的组构,以及华侨华人在侨居国与祖(籍)国之间推动文明互鉴的生动故事。

故事化叙事“海丝记忆”

纪录片中的故事因档案而起,档案进一步为故事的进展提供线索,最后成为印证故事推测的最有力证据。第一季第一集《风雨两地》中,鲤安信局的发现最初由一张银行汇票而起,主创人员在省档案馆5万多件档案文献中发现了一张1945年菲律宾交通银行经泉州交通银行汇给鲤安信局国币100万元的汇票,由此展开寻找鲤安信局的脚步。1948年菲律宾马尼拉吕炎明寄给泉晋三区官头乡吴文星的侨批批封背面关于鲤安信局地址“泉州中山南路325号”的记录,为寻找鲤安信局提供了重要线索。在故事的最后,10多件侨批档案文献和一张在菲律宾发行的《前锋报》,成为证实谢瑞生故居就是鲤安信局旧址的关键证据。

第二季第三集《情寄桑梓》中,李光前先生以一生慈善诠释家国情怀。他自1922年起在家乡南安市梅山镇创建国专中心小学、国光中学、国专医院、国专幼儿园,并建设教室公寓和发电厂等配套设施,一手打造了梅山镇的光前学村。他曾慷慨解囊,帮助厦大度过最艰难的岁月。在厦门大学扩建校舍时,又筹资600多万元。历次建校所需款项,李光前先生大多通过梅山镇竞丰村李引贵创办的捷兴信局和其子重组资本开设的源兴信局,自新加坡经由香港汇到国内。1929年吉隆坡寄给捷兴号的华侨银行汇票、1950年李光前写给国专校董会的批信等档案和李光前先生热心教育事业的影像档案承载着他对祖国家乡的热爱,这份热爱让档案文献成为有感染力的故事载体,走进每一位观众心里。

平民视角讲述侨批故事

平民视角,也为故事化叙事增添了人间烟火气。文献纪录片中的宏大叙事往往与意识形态关系密切,较少采用细节描写,较少关注普通人与日常生活,从传播效果上来看,无法描绘出清晰可辨的人物形象,使观众丧失对历史的真实触感。为向观众讲述更为生动的侨批故事,该纪录片没有采用传统文献纪录片的宏大叙事框架,而是采用平民视角讲述侨批故事,选取生活化的故事场景,为纪录片增加一缕动人的烟火气。

纪录片将焦点更多地放在普通人身上,通过他们讲述侨批的故事:他们或是批局经营者的后人,或是派送员的亲属,或是侨乡普普通通的文史爱好者,比如第一季第一集《风雨两地》中,在家族老房子里讲述信局往事的王顺兴信局第二代掌门人王为针的长房孙媳郑慧英;第二季第一集《汇通天下》中,在华美桥和超选楼讲述华美村故事的南安市蓬华镇华美村文史工作者洪振天,在自家客厅里讲述天一信局故事的信局创始人郭有品第五代嫡系后人郭伯龄;第二集《联动四海》中,在晋江安海古镇讲述卖鱼小铺兼营侨批往事的信局经营者后人陈增昌。(泉州晚报融媒体记者 王金植)

分享到:
相关新闻
相关评论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