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动现场。 郑胜男供图 东南网10月22日讯(通讯员 郑胜男 本网记者 薛逸群)在金秋十月的温馨与斑斓中,第十八届“书香泉州”全民阅读月系列活动如火如荼地进行着。为这座历史文化名城披上了一层更加浓厚的文化色彩。作为此次阅读月的一项亮点活动,同时也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与文旅深度融合的一次生动实践,洛江区图书馆“洛水一方”阅享堂第3期专题讲座——《洛阳桥的事》于2024年10月19日圆满举办,不仅吸引了众多热爱阅读的市民与读者,还迎来了不少对泉州历史文化充满好奇与向往的游客,共同在这场知识与文化的盛宴中徜徉。 本次讲座特邀福建理工大学历史建筑保护专业的权威专家姚洪峰作为主讲嘉宾。从洛阳桥的建筑美学和文化价值出发,探讨了其历史意义与现代保护问题。姚洪峰强调了洛阳桥作为世界文化遗产在当代的重要地位,并分享了参与保护与修复工作的经验。讨论了洛阳桥对地方文化旅游的贡献及未来潜力。在讲座中,特别提到了洛阳桥独特的筏形基础设计。这种基础结构通过巧妙利用水流和土壤压力,确保了桥梁的稳定性,是古代桥梁工程中的一大创举。同时,还介绍了洛阳桥特有的船形墩,这种设计不仅增强了桥墩的承重能力,减少水流阻力,起到分水的作用,还赋予了桥梁独特的艺术美感,成为了洛阳桥的标志之一。 姚洪峰与参与活动人员深入讨论洛阳桥桥基的早期构建方法,强调了宋代至现代建筑技术的演变,及对这些技术的现代应用和评估。洛阳桥的桥墩从宋代到明代,经历了多次修复,每一次修复都体现了当时建筑技术的最高水平。在修复过程中,不仅保留了桥墩的原始风貌,还通过现代技术手段进行了加固和保护,确保了桥梁的持久耐用。此外,姚洪峰还介绍了洛阳桥在石板开采和浮运架梁方面的独特做法。在石板开采过程中,工匠们巧妙地利用自然地形和工具,将一块块巨大的石板从山中开采出来,并经过精细加工,最终用于桥梁的建设。而浮运架梁则是一种创新的施工方法,通过利用水的浮力,将沉重的梁体平稳地运送到指定位置,大大提高了施工效率。 姚洪峰重点讲解了桥墩的修复过程,从宋代至现代的不同修复阶段,展现出了文化遗产保护的连续性。在修复过程中,文物可识别性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则,这意味着在修复桥墩时,不仅要恢复其原有的结构和功能,还要尽可能地保留和展示其历史痕迹和文化特征。为此,修复团队采用了多种技术手段,如材料分析、工艺模拟等,以确保修复后的桥墩既坚固耐用,又充满历史韵味。姚教授还深情回忆了过去工作中遇到的感人故事,谈及到与古建筑大师和国家相关机构合作的宝贵经历。他强调,技术发展和交流在保护世界文化遗产中的关键作用,也突出了团队合作、技术创新与管理在项目成功中的重要性。 此次讲座不仅是一次对洛阳桥历史的深度解读,更是对世遗泉州的一次深情致敬。既展现了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的新路径,又促进了文化旅游的深度融合与发展,让书香与美景相得益彰,共同绘就了一幅动人的文化旅游新画卷,洛江区图书馆通过举办此类专题讲座,进一步推广阅读文化,提升市民的文化素养和审美能力,同时也为古建筑保护与修复工作提供了有力的支持和宣传,为构建和谐社会贡献了积极力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