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立德为本 推动方言传承融入“大思政课”教育 文化育人,创新开发校本课程。闽南文化保护传承中,青少年教育是关键一环。鲤城区成立闽南语地方校本读本编写工作专班,在丝路语言文化研究中心(泉州师院)指导下,由一线教师和闽南语领域专家组织编写中小学、幼儿园校本读本,根据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认知特点,打造适应学生学习闽南语的课程体系。鲤城辖区各学校还自发性地长期开展闽南语及以闽南语为基础的闽南文化课程,深入挖掘世遗古城蕴含的优秀传统文化基因,融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彰显闽南语德育教化作用。 学习闽南童谣。鲤城区委宣传部 供图 活动育新,征集创作闽南歌谣。“三分天注定,七分靠打拼”“后生伓打拼,食老无名声”“站是东西塔,躺是洛阳桥”等闽南俗语、童谣和歌曲中蕴含着深厚的优秀价值观,在幼儿园、小学的德育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今年以来,鲤城区举办“声音里的世遗·福鲤桐声”首届少儿闽南语歌曲(歌谣)创作大赛,聚焦海丝文化、闽南文化、世遗文化等内容,征集来自全国各地的原创闽南语作品3536首,评选出入围歌曲9首,制作鲤城区首个少儿闽南语音乐专辑,掀起闽南语作品创作热潮。 兴趣育苗,培养方言学习热情。鲤城区开办“泉音有鲤”小小闽南语传承人公益培养班,面向全区少儿群体招生,课程内容围绕“府城音”闽南语,通过学习闽南语日常用语、节庆文化、家风俗语等,激发少儿群体对传统闽南文化、闽南方言的学习兴趣,潜移默化地利用闽南深厚文化底蕴培养文明有礼、文化自信、爱国爱乡的“三有”少年。半年内吸引300余名鲤城“福娃学员”进行线上打卡,收到学员作业3200多份。 |
分享到:
相关新闻
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