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 视频| 福建| 时评| 台海| 娱乐| 体育| 国内| 国际| 专题| 网事| 福州| 厦门| 莆田| 泉州| 漳州| 龙岩| 宁德| 南平| 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东南网泉州频道 > 本网原创 > 正文

福见惠安•乡贤有为 | 张炳煌:海外创业路 反哺家乡行

2024-12-04 07:30:00 林杰 杜志鑫 赵辰丽 来源:东南网  责任编辑:陈小妮   我来说两句
分享到:

东南网12月4日报道(本网记者 林杰 杜志鑫 实习生 赵辰丽)

“三分天注定,七分靠打拼,爱拼才会赢。”正如闽南歌曲《爱拼才会赢》所唱,张炳煌乡贤少年背井离乡,凭借着骨子里吃苦耐劳的坚毅性格,在异国他乡拼搏闯荡。特别是在海外艰苦创业的岁月里,他不畏辛劳,虚心学习,不放过任何一个提升自己的机会。经过几十年的商海沉浮,最终在商业领域中站稳脚跟,成为一位卓有成就的华侨企业家。

日前,张炳煌在家乡惠安接受记者的采访。聊起之前在海外的种种经历,这位侨亲言语间不仅有对老一辈下南洋精神的敬佩,更有对当代创业青年的经验寄语。

惠安乡贤、马华公会对华事务及“一带一路”委员会中国顾问张炳煌。东南网记者 杜志鑫 摄

独闯南洋,艰苦奋斗

1968年,张炳煌出生于惠安县崇武镇,自幼家中贫困。

回忆起少年时期,那是一个改革开放春风吹遍大地的时代。少年张炳煌怀着对外面世界的憧憬与向往,首先去了充满活力的厦门。

“60年代出生的我们幸运地赶上了改革开放时代,那年代只要你够勤奋能吃苦,发展的机会很多。那时的厦门,作为改革开放的前沿窗口之一,处处洋溢着创新与发展的气息,也为当时的人们打开了一扇看世界的窗户。”上世纪80年代,在厦门打工几年积累了第一桶金之后,张炳煌又毅然决然地选择下南洋打拼创业。

上世纪90年代的东南亚一带,因为华侨多、华语相通,被大部分海外创业的国人选择作为落脚点。张炳煌也不例外,在走过了40多个国家之后,他最终选择了马来西亚作为事业发展起点。

张炳煌与记者交谈。东南网记者 杜志鑫 摄

“当时那个年代我们不是带着资金去投资,而是一个人去创业,朋友、亲人都不在身边,除了克服语言上的障碍,还要承受无数日夜的孤独寂寞。”初到南洋,张炳煌面临着诸多挑战,不同的商业文化、消费习惯和社会风俗,这让他在创业初期每迈出一步都异常艰难。

然而,天无绝人之路。随着时间沉淀,张炳煌结识了当地的老华侨后代,这些侨二代既传承了祖辈的勤劳智慧,又对当地的社会环境、商业规则和文化习俗有着深入的了解。

“我们有着共同的华人血脉,相似的文化成为了合作的坚实纽带,最终选择熟悉的水产品行业,联合创业。”抓住机会的张炳煌,随着对当地市场敏锐的洞察力,张炳煌和当地华人华侨合作建立马来西亚亚海洋有限公司,进军水产品加工领域,从一个小工厂逐渐发展成为当地颇具规模的企业。随着业务的拓展,张炳煌又到海外成立了美国南岸食品加工有限公司、莫桑比克佳佳水产品加工有限公司等,产品远销到其他国家和地区。

经过20多年的打拼,张炳煌终于成为一名优秀的华侨企业家,他也深切体会到下南洋的老一辈华人的精神意志。他将这种吃苦耐劳的精神视为瑰宝,作为艰苦奋斗的座右铭。

“到了南洋之后,我真的很佩服老一辈侨亲的拼搏精神,他们初来乍到时,身无长物,却凭借着自己的双手,从最底层的苦力工作做起。我告诉自己,他们能做到的,我也一定能做到。”张炳煌深有体会地说道。

1   2   3  


分享到:
相关新闻
相关评论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