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会现场。东南网记者 林婕 摄 东南网12月20日讯(本网记者 林婕)12月20日,“贯彻落实三中全会精神,扎实推进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的泉州实践”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经济专场举行。会上,泉州市委金融办、市发改委、市工信局、市资源规划局围绕审批、用地、融资等要素保障,对近一年来破解民营经济发展制约的创新举措等作介绍,并回答了记者的提问。 泉州是“晋江经验”的发源地,民营经济呈现“七八九九九”特征,即贡献七成税收、八成地区生产总值、九成技术创新成果、九成城镇就业和九成企业数量,形成纺织服装、鞋业、石油化工、电子信息、机械装备等九大千亿制造业产业集群,现代体育用品集群成为2024年全省唯一入选的“国家级”先进制造业集群,晋江运动鞋原辅材料、南安水暖厨卫、德化白瓷、洛江施工装备、安溪半导体照明等5个集群入选“国家级”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50条县域重点产业链茁壮成长,经营主体总量突破160万家。 近年来,泉州市委、市政府围绕如何更好地服务民营经济出台了一系列政策举措,全力打造“泉心泉意”营商服务品牌,重点聚焦了创新、链条、金融、政务等四大领域,以增值化集成改革,推动民营经济实现新发展。全市大拼经济、大抓发展,经济运行总体延续平稳向好、稳中提质的良好态势。 据悉,今年前三季度,全市地区生产总值增长6.6%,领跑全国万亿GDP城市。今年1—10月,规上民营工业企业增加值增长10.8%,限额以上民营批零住餐销售额增长19.3%,民间投资增长9.9%,多项指标均居全省前列。 持续推进“创新+”增值计划 科技创新作为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的源头活水,持续推进“创新+”增值计划。强化抓创新促应用,加快科技创新“四个倍增”,推动创新政策与招商、产业、教育、人才等专项政策的协同叠加,促进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加速民营企业向“新”求质。 实施研发投入倍增计划,推出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11条举措,设立1亿元企业研发投入奖补资金,拉动年度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超200亿元,比增19.4%,增速居全省第一;实施高企倍增计划,不断完善“科技型中小企业—高新企业—科技小巨人”梯次培育链,落实资金奖补、免租入园等定向支持政策,推动全市高新企业保有量达3084家,占全省比重21.3%;实施高端研发平台倍增计划,引进培育香港理工大学晋江技术创新研究院等30家大院大所,探索新型研发机构企业化运营改革,健全“院所+企业”二元孵化机制,累计服务企业1562家,为企业解决技术难题310项,与企业合作研发及技术成果转化206项;实施高层次人才倍增计划,率先将科技特派员机制延伸到二三产业,创新人才自主认定“配额制”,组建省内首个人才创新共享联盟,全市累计引进高层次人才团队64个。 不断拓展“链条+”增值空间 空间要素作为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的支撑载体,不断拓展“链条+”增值空间。围绕龙头带动强链、增资扩产补链,以工业园区标准化为抓手,推动产业链垂直整合和横向跨域拓展。 龙头带动强链,建立产业链关键环节核心企业库并编制《县域重点产业链情况表》,组织链上的专精特新“小巨人”与链主精准对接,承接技术外溢,加速从“小而多”向“精而强”进阶;增资扩产补链,在全省率先出台“技改贷”配套贴息政策,通过市本级再给予1%的贴息支持,实现了部分技改项目“零利率”贷款。引导民间资本投向技术改造、增资扩产等领域,连续三年技改投资增速保持全省前列,总量占全市工业投资七成以上;园区建设延链,推广龙头企业自建园区、中小企业“拎包”入园模式,探索“民企+行业协会+国企”等组织形式,吸引民营企业参与园区建设运营。截至目前滚动推进100个园区标准化项目建设,累计建成标准化厂房及配套用房2030万平方米,拉动投资超千亿元,实现投产企业超千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