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荣辉在永泰举办的闽台农业交流与培训活动中发言。受访者 供图 东南网12月24日讯(本网记者 谢玉妹)“我从小就听父亲说,我们的祖先是从诏安来的,至今已有200多年了,对此我一直葆有家乡情怀,也对故土十分好奇。”1989年2月,台胞杨荣辉首次来到泉州探亲,便决定留在大陆投资发展,至今已30多年。 福建闽南地区是台湾汉族同胞的主要祖籍地,而泉州,正是杨荣辉妻子的故乡。“我岳丈是年轻时从南安到台湾的,所以他的亲人都还在,家也还在。”在杨荣辉看来,这里的一草一木让他熟悉又陌生,乡亲们的热情则让他备受感动。探亲结束后,隔年,杨荣辉便在泉州开设食品工厂,随后,1995年在湖南开设第二家厂房,1997年在家乡诏安开设第三家……如今,杨荣辉的事业版图已遍及大陆多地,更是当选为全国台企联常务副会长、福建江西区会长。 回顾三十多年来的发展历程,杨荣辉一再感叹:“没想到短短三十几年,大陆发展这么快!”杨荣辉回忆,首次来大陆时,从厦门到泉州需四五个小时的车程,如今高铁仅十几分钟就可直达,“我们也是碰上了改革开放的好时候,一方面,国家的政策都具有前瞻性,对外招商引资极大促进经济发展;另一方面,我们中华民族向来有勤奋务实的传统美德,很有干事创业的激情,上下一心才能成就今天的伟业。” 立足大陆三十年,杨荣辉比许多年轻人都了解这片土地,也更清楚台胞台企在故土的各项“优待”政策。杨荣辉向记者举了个例子,一般企业需通过有资质的外贸公司才能出口外销,而其所创立的食品公司因为是台资企业,可直接实现出口退税,这对外销型企业而言是非常利好的一个优待措施。“多年来,大陆各级政府,一直陆陆续续推出许多惠台措施,我们受益匪浅。”一系列对台暖心政策让杨荣辉愈加坚定在大陆发展的决心和信心,也紧跟政策步伐,在内外经济双循环战略的推动下,慢慢把食品外销转向内销,形成内外销各半的新局面。 去年,《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支持福建探索海峡两岸融合发展新路 建设两岸融合发展示范区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正式发布,21条惠台举措,让台胞台企倍感振奋,进一步推动两岸在经贸、文化、社会、科技等多方的交流和融合。其中,“促进台湾农渔业和中小企业在闽发展”的举措让杨荣辉印象深刻。 食品企业的原材料与农业息息相关。早在1992年,杨荣辉就在福建省永泰县设立“青梅基地”,作为食品厂的原材料来源之一。基地通过引进台湾优良的青梅品种和先进的日本种植技术,嫁接到永泰本土的梅子中,培育出更加优质的青梅品种。杨荣辉的做法得到当地政府的大力支持,青梅也成为永泰最主要的农作物之一,经济效益随之上升。在政策补贴下,杨荣辉在永泰设立“青梅文化馆”。在《意见》出台后,杨荣辉又继续在永泰青梅产区落地办厂,并申请了“青梅种植示范基地”,计划通过使用高科技手段对农业进行现代化种植管理,进一步提升青梅的产量和质量。 两岸同胞同根同源、同文同种。长期以来,大陆对台胞台企释放的善意都体现在宜居宜业上,作为较早“登陆”的一批台胞,杨荣辉经常不遗余力地鼓励台湾青少年到大陆交流学习,鼓励台湾青年到大陆就业创业,“到大陆,你可以实实在在感受到政府对台胞台企的用心,他们一直在优化政策,竭尽所能让我们在这里的工作和生活更顺畅。” “现在我拿居住证也可以和大陆居民身份证一样直接买票坐高铁了!”杨荣辉表示,当前,福建正在全力推动海峡两岸融合发展示范区建设,并把发展机遇率先同台湾乡亲共享,他呼吁更多的台湾青年到大陆走走看看,缔结“中华情 ”,深化“一家亲 ”,并担负起建设海峡两岸融合发展示范区的历史使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