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动现场。学校 供图 东南网4月15日报道(本网记者 施远圻)“‘万事成蹉跎’的下一句是‘世人若被明日累,春去秋来老将至’。”“耶!我已经闯过11关,准备挑战第12关。”……最近,在泉州市第二中心小学校园内,背诵声、欢呼声此起彼伏,很是热闹有趣。 原来,学生们在参加该校举办的第十二届经典诗词闯关活动。“这是我校的特色活动之一,从2019年秋季举办第一届起,一直延续至今,每届几乎全员参与。”学校校长李菁介绍道,学生们参与度高则得益于学校将《经典诵读》列为校本课程。 编撰校本教材 养成诵读经典习惯 早在2019年上半年,泉州市第二中心小学将《语文课程标准》推荐的优秀古诗文、语文教材里要求背诵的诗文及其他经典诗文,共计480篇,编纂《经典诵读》电子版校本教材,供学生们在课前、课后诵读。后经多次修改、校对,于2024年正式出版。 据了解,该套教材共六册,每册80篇古诗词,每篇诗词配有简单的注释和大意。六本书穿插有四十八篇诗词常识,如《唐诗的四个发展阶段》《词牌的来源》等,增加文本的趣味性、知识性和可读性;每本书后面附录两篇文学经典名篇和诗词实践,让学生对传统诗词文化有更全面、更深入地了解。 学生们参加闯关活动。学校 供图 “一年级刚进校园,老师就给我们发了《经典诵读》的教材,让我们利用课前3分钟以及早上、中午进校园后空闲时间进行诵读。”该校五年级学生江睿晗告诉记者,回忆起第一学期接触《经典诵读》教材时,他记得当时不少同学会问“老师,这首古诗是什么意思”。因为一年级学生识字较少、理解能力有限,老师还会声情并茂地为他们讲述古诗词的大意。 随着识字增多、语感增强,不到一学期的时间,一年级的学生们也能够理解每首古诗词下的注释及原文大意,养成诵读经典的好习惯。不少老师们也发现,学生们的诗词储存量扩充,在课堂上引用课外诗句时,能够顺着老师的引导进行拓展,教学效果比以往提升很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