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大仙诗点谭真人
著名道士谭峭祖籍泉州晋江,是唐末五代人,谭峭在清源山修建“紫霄洞”,教人养生悟道,在闽南名气很大,以至于闽王昶赐号“金门羽客正一先生”; 南唐主也曾向他学道,赐号为“紫霄真人”。
知道谭峭有清源山 “紫泽洞”修真的人很多,但知道谭峭在另一处仙迹 “仙家室”修真的人不多。清源山“仙家室”是另一个有传奇故事的修真之地,谭真人为何在此修行,与吕洞宾在庐山写诗点化有关。
谭峭少年时十分聪颖,他的父亲是唐代国子司业谭洙。父亲对他抱有很大希望,希望他能入仕途,光耀门楣,可是谭峭偏偏不喜功名,对四书五经不感兴趣。让他读书,他会跑出去玩,看天上日升月落,地上花草虫鸣,并且对黄老学说十分沉迷。一天,一个道士从他门前走过,说谭峭面相有仙道之意,认真修行可得真道。谭峭忙问如何修行?道士告诉他山中有修真之人,如果真要学道可去山中求师。自从那道人走后,谭峭便整日想着如何去学道,对母亲说要离家去拜师,没想到母亲不同意,父亲知道了也坚决阻拦。可是谭峭并没有回心转意,反而蒙生了离家想法。一天吃完早饭,谭峭不见了,他背着家人跑了。父亲发现后赶快找人帮助去追找,几天过去也没找到人,只好随他去了。
谭峭游历了许多大山,在庐山修真多年。在庐山时,住在碧霞洞。当时谭峭在庐山已经修炼了七、八年,喝风饮露,辟谷禅定,虽说道法已大长,但与大仙相比还有差距。他盼望能与道行更高的吕仙相见,点化自已。这一天,到处游历的吕洞宾果然来到了庐山,他知道谭峭是可仙造之人,便想点化他。可是当吕洞宾来到谭真人居住的碧霞洞时,洽逢谭峭出游未归,吕洞宾就把一首诗题在洞壁上:
一日波中出,
两江碧水茫
三方度山门
四海泛清光。
千秋思静鹤,
万古结金丹。
----无上宫主访谭真人作
谭真人回洞时,见题诗后很惊喜,这是谁的诗呢?“无上宫”,宫去掉宝盖不正是 “吕”字吗,“三方度山门”不就是“嵓”字吗?果然是八仙吕洞宾前来造访,可惜失之交臂。既然吕仙师指点我重寻修真洞天,便应立即启程前去寻访结金丹之地。
谭真人从庐山回到泉州,到处寻找吕洞宾诗中指点给他指点的修真地。找了许多地方,都与诗中所说不符。那么这个地方在哪呢?谭真人日有所思,夜有所梦,一天,他忽然见到吕大仙驾祥云飘飘然在清源山上空,谭峭急忙上前问吕洞宾:“大仙,你所说的地方在哪?”吕洞宾只是微笑,并不说话,用剑指了指前方,只见前方一巨石,金光四射。谭真人一惊醒来,方知是梦。第二天他向清源山东边走去,边走边念:“一日波中出,两江碧水茫,三方度山门,四海泛清光,千秋思静鹤,万古结金丹……”当他走到一高处,眼前忽见一亮,只见周围群峦叠翠,日出东方,后诸湾海色天光。这里有一座神奇的石室,象一个大个的石蘑菇,两块2米多高的竖石,托架起一块重达百吨的巨石,里面大约有三十五平方米左右。石室外有平台,一条环台梯道,与台下曲径相通。台边有郁郁葱葱的古木,可以在平台上炼丹。谭真人大喜,这不就是诗中所说之处吗。“一日波中出”,太阳从东海跃出,“两江碧水茫”,晋江、洛江相汇入海,“三方度山门”,是个“嵓”字,“四海泛清光”,是修大真之处。他终于找到了吕大仙指点的结金丹之处啊。
关于这块并不不起眼石室,确实有着不寻常的经历。在谭真人之后,明末清初,这座“仙家室”还改作泉州城东、后路、南埔三村合办的私塾。第一任授课先生,就是原清源“镜山书院”主持人何乔远的学生——魏尚公。魏尚公给农家子弟传授四书五经,为当时社会培养了不少有用人才。 “仙家室私塾”的第一期学生——南埔村魏士曾,就因平叛吴三桂有功名列清史,康熙帝赐赠魏士曾为“守备”。
现在这座“石家室”仍然完好,属于泉州丰泽区东城社区所在地。
- 2012-07-18清源山天湖畔佳境 蝴蝶翩翩舞独栖东南枝(图)
- 2012-07-13三年投入近2个亿 苦干加巧干缔造清源山美景
- 2012-07-10探寻清源山宗教文化 揭秘老君石像两大"玄机"
- 2012-07-09清源山首次安排潜水探天湖 湖面湖底温差20℃
- 2012-07-05清源山天湖潜伏“水怪”追踪 潜水员本周日潜湖底
- 2012-07-04清源山齐云路地势最高验票点 酷暑严冬不言苦